战争是邪恶的,身处战争中的平民更是无助与脆弱的。越战期间,许多无辜平民死伤于点火。六一儿童节之际,让我们一同回顾,一位名叫黄功吾的战地摄影师,46年前抓拍的一张名为《火从天降(战火中的女孩)》的照片及其背后的故事。正是那张照片的发表,将反战促向高潮,从而促使越战提前半年结束。
照片的发生背景是,1972年6月8日,一架南越轰炸机误将燃烧汽油炸弹投向自己的军队和平民。轰炸机投下的凝固汽油和胶化白磷炸弹,在展鹏郊外高台教寺前居民区内爆炸。许多人在从天而降的大火中被烧伤。惊恐万状的孩子们沿展鹏附近一号公路逃跑,一队南越士兵紧随其后。
其中,9岁的女孩潘金淑,边奔跑边甩掉衣服的情景,被服务于美联社的摄影记者黄功吾抓拍到。黄功吾出生于越南隆安,他的哥哥是美联社记者,1965年在战场上阵亡,黄功吾在16岁那年扛起相机,继哥哥之后,成为美联社的一名战地摄影师。
照片抓拍后,当潘金淑跑到黄功吾身旁时,他连忙为她用水冲洗烧伤的部位,并将她送往医院,。在医院里,医生看到潘金淑严重的伤势,告诉黄:伤太重了,这孩子没救了!无奈之下,黄功吾拿出自己的美联社记者证,表示自己会追踪报道这个女孩。医生没有办法,这才决定对潘金淑进行救治。
黄功吾的这幅照片很快就被刊登在美国《纽约时报》的头版上,这幅照片获得了1973年的普利策大奖和荷赛大奖,并且成为20世纪的一个重要历史瞬间。《火从天降》的发表,一下子成了轰动一时的话题。
一张小小的照片,其力量是巨大的。当时就有人评论说:“一个赤身裸体、刚被美国凝固汽油弹喷烧的南越儿童沿着公路跑向照相机。她张开双臂,痛得放声尖叫——在激起公众对战争的反感方面,很可能比一百小时的电视广播的暴行起作用得多。”正是这张照片,给渴望和平的人们带来无比震撼,从而促使这场战争提前半年结束。
战争结束后,那个名叫潘金淑的女孩儿命运又发生着怎样的改变呢?因为《火从天降》的原因,潘金淑一下子就成当时的最受瞩目的儿童。多亏了那张照片,潘金淑被北越的优待,让她进行免费的治疗。
小潘金淑虽得到救治,但是烧伤实在太严重了,经过14个月漫长而痛苦的治疗,前后17个大大小小的手术,她的身体才慢慢复原。性命虽然保住了,但是潘金淑背部、颈部和手臂均留下可怕的烧伤痕迹,让人触目惊心。
南越在3年后垮台,潘金淑才12岁。北越执政以后,认为潘金淑是一个很好的反美宣传典型,对她相当优待。潘金淑接受了很好的医疗和教育,可以享受从苏联进口的药物。成年以后,她又被安排进入医学院学习。作为回报,潘金淑成为反美的活教材,经常上电视甚至电影,宣扬美国人的残暴。
儿童和少年时期,潘金淑还觉得参加这些宣传有什么不妥。成年以后的潘金淑,尽力想将那段恶梦般的时刻遗忘,她要刻意掩藏起自己的伤疤,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她也只穿着长袖衫,从不能穿裙子,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才会出门。
但是,当组织有了需要,她又得脱下严密的外装,日复一日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痛苦,这让她变得惊恐与抵触。
不能再这样持续地“展示”自己了,她要换个环境来“疗伤”,于是申请到去国外留学的指标。1986年,19岁她去了东德,23岁又去了古巴。在古巴,潘金淑认识了身为外交官的丈夫裴辉全。
潘金淑和丈夫都是有着海外生活经历的人,希望换一种生活方式。1992年潘金淑和丈夫在古巴结婚,两人决定离开越南。在他们的蜜月途中,夫妇俩到了加拿大。在加拿大多伦多,潘金淑夫妻两人低调生活,从不宣扬自己的身份。直到3年后,英国媒体报道了潘金淑,他们才被外界所知。
1997年11月,潘金淑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和平亲善大使”,专门为世界上被虐待、被强暴和挨饿的孩子奔走。后来,她又移居美国,去了那个曾经给她造成巨大伤害的国家。
再幸福的生活,也掩盖不了潘金淑累累的伤痕和可怕的后遗症。直到2015年,潘金淑仍然花费9个月时间进行了7次激光手术治疗,以缓解病痛。潘金淑曾经这么说:“肉体上的痛苦是其次的,那天的经历是我一生的梦魔。在梦里,我不知道多少次回到那个烈火熊熊的地狱。我真心希望,所有的孩子永远远离战争!”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