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全军深化军体训练内容改革:向战而练 为战强身

全军深化军体训练内容改革——

向战而练 为战强身

■解放军报记者 李琳 特约记者 吴旭 通讯员 张治华

编者按

体能,是战场的“入场券”,也是打胜仗的基石。对于军人来说,过硬的体能既是作战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保证其他素质得以正常发挥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条件。

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从健康体能向战斗体能转变、从统一课目向分类定制转变、从常规手段向智慧训练转变……我军正坚定迈开深化军体训练内容改革的步伐。

全军深化军体训练内容改革集训场景。作者供图

春寒料峭,燕赵大地草木萌发新芽,田野里一片忙碌的景象。日前,全军深化军体训练内容改革集训在这播种希望的季节中展开。

集训中,来自各战区、各军兵种、武警部队、军委机关有关部门的代表和北京体育大学、清华大学、解放军总医院的运动训练、运动康复专家集聚一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落实军委关于军队体育建设转型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备战打仗对官兵体能需求的发展变化,深化体医结合、军地联合、跨域整合,赓续红色体育传统,借鉴外军有益做法,系统推进军体训练内容标准创新和组训方式革新。

军委训练管理部有关领导介绍,这是军体训练工作更新理念、转变思路、加快转型的彰显,更是一次部队基础体能训练发挥科技驱动力、增大内容“含战量”、探索组训新模式的生动实践。

综观本次集训,诸多新变化都指向一个鲜明主题——向战而练,为战强身。

锚定改革定位——

从健康体能向战斗体能转变

“战斗体能考核开始!”

随着一声哨响,参训代表与试训官兵一起,沉浸式体验全新设置的战斗体能“赛道”。

“特战队员完成200米障碍和3公里武装越野后,将进行300米快速突破组合,主要针对破袭作战、夺控要害目标、营救捕歼等典型作战行动,提升作战中负重、越障、越野、快速突击、搬运伤员等综合能力……”

组训者讲解的语速和特战队员奔跑的脚步一致,急促且密集。紧接而来的“负重冲击”和“推拉重物”课目,则是对下肢爆发力和肌肉耐力的考验。特战队员扛着弹药箱在负重情况下快速通过狭窄通道,然后来回推拉50公斤重的雪橇。刚放下雪橇,“接敌搏击”课目又迎面而来。

置身现场,队员们粗重的喘息声清晰可闻,涨红的脖子上青筋暴起。体能监测屏幕上,不少队员的心率已呈现橙色预警。

而此时,考核仍未结束。特战小队协同搬运假人,1500米赛道在沉重的步履中向前延伸……

新形势下,作战任务多样、战场空间多维带来能力需求多元,对军体训练的实战性、实用性提出更高要求。

“训什么、怎么训?”这是必须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军体训练要把基点从‘健康’调整到‘打仗’上、从‘操场’调整到‘战场’上,全面强化备战打仗意识。”

集训中,大家从一个个创新内容的展示中强烈感到,全军军体训练内容改革的目的十分明确——

“建立现代化军体训练模式,推动军体训练由以健康体能为主向以战斗体能为主转变,从而提高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体能,是战场的“入场券”。环顾世界,开展战斗体能训练是不少外军的通行做法,也是提高体能与实战耦合度的重要方式。“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悬挂在集训现场的大幅标语,已成为200多名集训队员的共识。

“军体训练绝不仅是跑步和力量,我军现行《军事体育训练大纲》虽然考虑了作战需求,但具有战斗特质的课目设置还较散、贴合实战还不紧、支撑关键能力还不够。”集训代表的发言简明扼要,直指问题。

这次改革,把创新战斗体能训练作为重点,按照“主战先行、急用先编”的思路,探索形成了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战斗体能训练与考核课目1.0版。

“瞄准战斗力需求练体能,课目设置的脉络特别清晰明了!”一位试训部队的组训者,根据所在单位担负的作战任务,系统分析官兵操作武器装备、遂行作战行动对人体供能系统、动作模式、承力关节、发力肌群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形成综合体能需求,设置与遂行任务相对应的战斗体能训练课目,这样创设出来的课目,既管用,也更加贴近实战。

在陆军特战分队战斗体能训练场,官兵正进行绳梯和杠铃深蹲等课目训练,这些训练突出了机降投送、负重渗透等关键能力。而在一旁的海军陆战队训练场上,两栖机动、综合越障等特需能力则是他们的训练要点,水袋折返跑、Z字爬行、弹药箱搬运、登山攀爬等课目或交替进行、或连贯实施。空军飞行员训练考核场上,参训人员要在4分钟内连续完成围绕臀、腿、颈、肩、胸、背以及爆发力设置的课目组合训练,全面锤炼飞行员持续载荷后的身体和手眼配合能力,以及长航时抗载荷所需要的肌肉力量。

带着向战聚焦的标准去观察,更大更深的变化扑面而来:火箭军导弹发射部队的战斗体能训练突出了密闭、核生化等极限环境,战略支援部队官兵的战斗体能训练则突出了久坐、久视、久听、久思的战斗特点,联勤保障部队输油管线专业战斗体能课目突出了搬运、协作等任务特性,武警部队战斗体能训练突出了近身、对抗等实战要求……

不久的将来,全新军体训练内容将按基本知识、基础体能、战斗体能、专项体能和实用技能5个部分的架构,为全军官兵展示这样一张蓝图——基础体能只是成为合格军人的体能“门槛”;聚焦主战兵种专业和典型战场环境的战斗体能,将是部队遂行任务的体能“专供”。正如集训代表驻地的标语所写,“强健体魄练出军人好样子,军体转型提升部队战斗力”。

融入战场环境——

从统一课目向分类定制转变

随着战争形态不断演变、我军使命任务不断拓展,军事斗争准备和军事训练转型的形势任务、时空领域、内外因素发生深刻变化,军体训练面临诸多“变”与“不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这是两幅饶有趣味又意味深长的训练图景。

广袤的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云飞浪卷,战舰驰骋。海军第43批护航编队南宁舰正劈波斩浪遂行任务。在体能训练时间,数十名官兵齐聚战舰甲板,伴随着具有海军元素的背景音乐和解说口令,大家聚气敛神打出一套别具风格的“水兵太极拳”。攻守之间、动静之间,官兵闪转腾挪、流畅衔接,既有行云流水的柔美之力,也有瞬时爆发的强击之劲。

在雪域高原进行密闭生存训练的火箭军某旅官兵,置身于大山深处的地下“龙宫”,利用脚手架制作简易单杠、用器材箱搭建简易场地、用电子屏投放运动视频……

没有场地怎么办?没有器材怎么训?

近年来,火箭军部队探索研究数据分析训练法、超越极限训练法、目标牵引训练法等多种体能训练方法,军事体育训练成绩优秀率屡创新高,不仅提高了官兵战斗体能,还促进了军事能力跃升。

这次军体训练内容改革,把改进高温高湿、海上眩晕、高原高寒等环境下体能训练突出出来,目的就是着力解决特殊环境下体能训练陆地化、平原化等问题,最大限度提高未来作战可能面临的特殊环境下军体训练质量。

军体训练带上战术背景和战场需求,融入作战行动典型场景,使军体训练极大提升了对战斗力建设的贡献率。

以高原高寒环境下体能训练为例。自2021年以来,在军委后勤保障部、训练管理部、科技委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指导下,陆军部队牵头对高原高寒环境下体能训练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攻关,系统分析特殊环境下人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特殊规律,提出优化基础体能训练内容标准、调整军体训练考核海拔划分、加强高原促习服训练和伤病预警等措施。他们还创设高原环境下战斗体能训练课目,探索构设简便实用的增氧呼吸类、耐寒类、神经反应类训练课目,全面提升官兵机体摄氧、适应寒冷、快速反应等能力。

通过两年的试训探索,如今已形成6类战斗体能课目,下一步还将继续完善战斗体能类别体系,成熟一个、试训一个、推广一个。未来,面向不同领域战场的官兵,都将有量身定制的体能训练课目。

军体训练内容改革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只有把体能训练的科学原理、未来作战的制胜机理结合起来研究,才能真正找准军体训练对接技战术训练的“结合部”,为部队提供更科学的训练内容、更便捷的训练指导。

实现科技赋能——

从常规手段向智慧训练转变

“200多人的新兵营,在上级进行考核时有20多人因训练伤病不能参加考核,伤病率达到10%以上。”来自陆军的集训代表讲述的这个多年前的真实案例,引发了试训官兵对科学训练的深入讨论。

大学生士兵比例逐年提高,“网生代”官兵走进军营,军体训练传统组训方式难以为继,科学组训抓手在哪?怎样避免以考代训、以跑代训?基层单位工作千头万绪,体能训练时间和标准难落实的矛盾如何解决?边海防、小散远单位专业训练场地无法满足体能训练需求怎么办?

这些新老问题,在空军某部的智慧体能训练场迎刃而解。

近年来,全军军事训练领域紧盯练兵之需,积极探索“科技+”智能训练模式,推动军体训练换挡提速、创新发展。该单位积极进行智慧军体训练场建设,训练“科技+”成效明显。

这是一套与清华大学联合打造、基于新兵体能的智能组训系统,包括“评估-干预-恢复”区、基础体能训练区、战术训练区、战斗体能训练区等7个功能区。在军委机关统筹推动下,科研团队还聚力研发手机APP教练系统、Pad智训平台等。

在“评估-干预-恢复”区,科研团队系统运用体适能评估和体态检测等设备,实现对官兵身体活动度、稳定性、对称性三大运动风险指数精准把脉,对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五大运动能力指标数字呈现,训练计划“对症开方”、因人施教,团队训练动态编组、分层轮转,有效解决训练不精准的问题。

“我的评估数据每天都在数据库里更新,精准提示我重点要练身体的哪个部位,恢复放松哪些肌群。在这里,练体能一点也不枯燥,而且很有成就感。”刘心宇是2022年秋季入伍的新兵,他表示有了“黑科技”的“助攻”,战友们的训练突飞猛进,他的体重也从刚入伍的180斤降到150斤。“我们连有的战友引体向上从9个提升到20多个,有的战友3000米跑成绩提高了7分钟。”

新训时间从三个月缩短到两个月后,使用这套智能组训系统,训练质效不降反增,还大幅降低了伤病率。该单位2022年秋季入伍新兵,入伍训练结业考核合格率为100%,训练伤发生率控制在1%以内。

新时代新征程,我军军体训练又迎来了一个深化发展的机遇期。深化军体训练内容改革,将推动军体训练由粗放式向精准化转变、由支撑传统作战向适应现代战争转变。

天南海北座座军营的训练场上,将迎来军体训练内容、方法、手段等多方面的全新变革。这个看似平常的春日,也许将在我军军体训练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