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来了,连广场舞大妈见面问的都是“最近看好哪只股”。不怕不懂,就怕错过了这波行情。90后大学生,也手揣着零花钱,迫不及待地投身股海。别以为他们不懂,父母辈10年前那场股灾,让他们炒得更谨慎,他们当中有的已赚够离场,有的还当上了股评家,被粉丝追着跑。
A
文科生也能当股神?
50万炒到200万
21岁的小洁(化名),是一名就读于内地某211大学的香港学生。小洁从2013年10月开始进入股市,用50万元本金炒到了最高峰时的200万,这对于一个年仅21岁、且从未接受任何系统金融知识的女孩来说,无疑被周边同学视为“传奇”。小洁家境优越,她告诉南都记者,50万元本金是爸爸给她的。
出身文科类专业的小洁其实对数字、理财一窍不通,“我是比较没有理财头脑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身边的朋友劝我要学会理财。”小洁觉得一般的理财方式“来钱慢”,所以在朋友的“引路”下,开始接触股市。
“今年3月股市行情大好,那时我已经把股市里大部分的钱套现,所以本金的50万已全额还给爸爸。”未来,小洁计划要适当减仓,“毕竟股市风险大,还是要见好就收。”
B
大二生初中入市
炒股炒成“股评家”
去年下半年,中山大学的大二学生阿豪把自己的微博名字改成了“证券豪杰”,开始在上面发K线图,发表一些股票的走势分析。半年后,粉丝翻了几番,现已过万。而他也应邀成为了投资脉搏网的特约股评直播专家。
今年22岁的阿豪,其实是一个在股市里摸爬滚打了8年的老股民。
2007年,阿豪的父母在股市最高点时入了市,随后就一直被套牢了。“40多块钱买进股票,后来跌到6块多”。当时才读初一的阿豪竟然就此对股票产生兴趣,并模拟玩起股票来。初二、初三时则拿出几千元压岁钱出来实战。阿豪说:“我算是跟父母辈一起经历过牛市了。”
直到中考结束后的暑假,阿豪才开始恶补各种股票书籍。《日本蜡烛图技术》一书,对其影响尤其大。“当时投了差不多2万块进股市,一边学一边炒”,高中的阿豪在股票里磕磕绊绊,总算摸出了点门道。
父母虽然担心他会影响学业,但阿豪自称玩的是中长线,每两周才交易一次。就这样,一直炒到了高三,不得不停止操作一年。但那期间,他的股票市值翻了一番。
顺利考上中大后,阿豪重回股票市场。他一般通过网上论坛看股民的技术分享,偶尔也会和一位老股民亲戚交流,“他挺无私的,把很多绝活都传授给我”。对自己的实战操作有了信心后,阿豪开始在网上跟人分享经验。
去年9月,阿豪干脆将私人微博改名为证券豪杰,在网上发K线图和自己的股票分析。“有些股民会到微博上搜股评,有时搜关键词找到了我的微博,发现之前分析过走势,还蛮准确的,就开始关注”,尤其到了今年上半年,炒股的人越来越多,阿豪的粉丝也噌噌噌地涨到了1万以上。还引来了投资脉搏网的关注,邀请他成为股评人,正式签约后,股民需要通过注册包月缴费才能在股评网上看到他的股市分析。
阿豪在微博上直言自己还是个大学生,但粉丝们并不因年龄而看轻阿豪。有的粉丝跟着阿豪的走势分析赚到钱后,通过微博打赏阿豪,最高一次阿豪被打赏了1000块钱。偶尔也有些股民,被套牢后就到阿豪的微博上嚷嚷。为了规避这些“风险”,阿豪总会在每次分析后,注明“个人看法,绝非推荐,盈亏自负”。
进入2015年后,阿豪才发现身边炒股的同学多了起来。“他们炒股资本一般都在10万元以下,有些是问爸妈拿的钱”。看着一些没经验的同学盲目入市,阿豪心里很是着急,总想把经验分享给同学。“关键是想让他们多去了解一下股市知识,否则很容易被套牢。”
虽然这8年来从未离开股市,累积至今股本也有逾十万元,但阿豪并非那种一开市就时时刻刻关注着股票动态的人。“因为以前玩的是中长线,现在虽然炒短线,但都是下课回到宿舍后才看看”,阿豪称炒股还是要以不影响学业为前提的。
现在身边有不少人知道阿豪炒股有一手,都会来向他取经。有时,甚至会有炒股的老师和他交流。关于炒股,他说得最多的是“谨慎”二字,“大学生可以适当炒股,但最好拿自己的压岁钱,千万不要动用父母的钱和去借钱。”
C
大三学生迷上股市
见面就问“今天买什么”
广东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大三学生小张,今年1月拿了15000元入市。正当两周前大部分人为“股市成了一片大草原”叫苦连天时,小张却镇定自若地笑看风云。原来,小张仓内的3只股票,1只是长线蓝筹股,还有2只都在5月5日的“黑色星期二”之前停牌了。
当被问到是否有先见之明,知道他的股票会停牌逃过一劫时,小张笑称只是凑巧。由于经济学专业的习惯,小张常常和好友们、长辈们一起谈论股市,同时也会研究一下公司的财务报表、K线图,比如说什么股票适合追涨,什么股票只能抄底,什么时候要跑等等,用小张的话来说,久而久之也能对股票“略懂一二”。
如今,小张好像着魔般地迷上了股市,吃饭、聚会三句不离股市,见面就问朋友:“今天买什么?”
[专家点评]
广财大副教授邓学斌:
鼓励学生炒股,但要做好功课
对于现在大学生炒股热的现象,广东财经大学投资学专业副教授邓学斌认为,想赚钱的投资者都要理性。他要求他的学生必须参与炒股,如果条件有限,也必须参与虚拟股市。“一个学证券投资学的学生,要先从接触股票开始,才能慢慢接触期货等金融产品。”他现在带的一个研究生,本科开始研究股市,今年初拿了10多万入市,现在已经翻了4倍。
邓学斌老师建议,学生在选定一只股票前,一定要对这只股票的所属公司有基本的了解,提前做好功课才能降低风险。当然,他也希望学生能在一次次成功或失败中积累经验和教训。
(来源:南方都市报)
微信号:sohucq
责任编辑:
90后女子杨某与95后小男友相识于某投资理财公司,公司倒闭后,两人并没有寻找新的工作,反而用自己的金融知识在网上干起了诈骗的勾当。今年5月,普陀警方经过缜密侦查,成功侦破了一起网络电信诈骗案件,近日经检察院批准,警方已对2名犯罪嫌疑人实施逮捕。
2019年3月8日,市民丁小姐来到普陀公安分局真光路派出所报案,她通过微信认识了一名自称叫“李薇”的网友,该网友自称有金融投资背景,在“李薇”的蛊惑下,丁小姐下载了某期货投资APP,并向丁小姐推荐了“投资专家”。起先,丁小姐在“专家”的指导下,投入的资金在APP内不断增长,但很快这笔资金便转瞬即逝,被莫名平仓,近1.6万元现金打了水漂,而微信好友“李薇”早已在网络上蒸发。丁小姐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来到派出所报案。
接报后,普陀警方立刻开展调查。民警根据被害人丁小姐提供的相关信息,经过一个多月层层抽丝剥茧的梳理,成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吴某与杨某的身份信息,并对2名犯罪嫌疑人上网追逃。
5月5日,犯罪嫌疑人吴某、杨某在广东被警方抓获,5月12日被押解回沪。警方同时在犯罪嫌疑人住处搜查出了2人用于作案的5台电脑和30多部手机。
到案后,犯罪嫌疑人吴某、杨某如实供述了各自的犯罪事实。原来,2人是一对情侣,都曾供职于同一家金融投资公司。公司倒闭后,2人购买了某模拟期货投资APP的后台权限,决定用以前上班时掌握的部分客户资料,通过虚构期货投资,实施诈骗。2人分工明确,1人作为“客服”引诱被害人上钩,另1人则扮演“投资顾问”。当被害人提出有投资意向后,“投资顾问”便登场指导被害人下载他们所提供的某期货投资APP,并诱使被害人转入资金进行投资。一旦被害人转入资金后,2人便对该模拟期货投资APP后台数据进行操作,让被害人看到投资失败的假象,从而骗取被害人的钱财。
目前,犯罪嫌疑人吴某、杨某因涉嫌诈骗罪经普陀区人民检察院批准,已由普陀公安机关实施逮捕,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作者:何易
编辑:李静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