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一张图看懂移民搬迁计划中国发布丨事关落户、社保、住房 未来五年这一人群生活将有巨大改变

中国网8月2日讯(记者 赵晓雯)国务院日前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未来五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等作出部署。8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行动计划》有关情况。 以进城务工农业转移人口及其随迁家属为重点 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0%提高至2023年的66.16%,近十年累计1.65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显著扩大;“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明显加快,一批现代化都市圈逐步培育;城市建设发展成效显著,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城镇化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仍待提高,一些中小城市和县城对产业和人口的承载能力不足,超大特大城市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部分城市安全韧性存在短板弱项。”郑备表示,为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立足国情、遵循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部署实施4项重大行动。 郑备介绍,《行动计划》突出以人为本,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以进城务工农业转移人口及其随迁家属为重点、兼顾城市间流动人口,统筹推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着力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最关心的稳定就业、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政策,健全进城落户农民农村权益维护政策。 聚焦两类重点地区分类施策。一类是对城镇化率低且人口规模大的地区,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构建产业梯度布局、人口就近就业、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另一类是对城镇化率较高且人口持续集聚的地区,实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依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共同发展,推动通勤便捷高效、产业梯次配套、生活便利共享。 着力补齐城市短板。郑备介绍,《行动计划》主要针对城市发展中最迫切最突出的安全韧性问题,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加强城市洪涝治理,抓好城市地下管网等“里子”工程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 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面 我国有近3亿农民工,做好促进农民工就业工作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关系到广大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工作司司长尚建华表示,近年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外出务工与就近就业同步发力,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农民工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下一步将按照《行动计划》要求,着力做好四方面工作。 着力拓宽就业渠道。落实稳岗返还、稳岗扩岗专项贷款等政策,实施智能制造、家政服务等行业吸纳就业支持举措,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容量。健全劳务协作机制,推动组建区域劳务协作联盟,举办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推动农民工外出务工扩规模、提质量。 着力优化就业服务。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出全国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基层,让农民工获得可感可知可及的高质量就业服务。继续做好“春暖农民工”等关心关爱农民工服务行动,把农民工作为百日千万招聘等系列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的重点对象,集中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 着力加强技能培训。积极摸排农民工知识技能基础、求职就业意愿和技能提升需求,分类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加强信息对接、人岗匹配,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企业订单、定向和项目制培训,深入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促进农民工实现技能就业。 着力维护劳动者权益。健全农民工等人员社保制度,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政策,稳妥有序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实施范围,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 加快建立房屋定期体检、房屋保险、房屋养老金三项制度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安全韧性提升行动,包括加强城市排水防涝和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等。住房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王胜军表示,提高城市的安全韧性水平,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尊重科学规律,坚持系统观念,还要重视和依靠制度创新,我们将和有关部门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来共同抓好落实。 王胜军指出,城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城市安全的问题往往涉及到方方面面,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也是需要从工程、管理、技术、制度等方面协同发力。比如治理城市内涝,必须统筹谋划城市的排水防涝设施布局,提升整体性和系统性,还要统筹城市防洪和排涝,建立健全城区的水系、排水管网与周边的江河湖海以及水库的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此外,地下管网对城市的运行和发展不可或缺,管网老化会有安全隐患,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按照《行动计划》部署继续推进好燃气、排水、供水、供热等老旧管道的更新改造。 “房子也会变老,老了也会‘生病’,就需要建立房屋定期体检制度,按照房屋建造的年代、功能类型确定体检频次,及时查找和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消除发现的安全隐患。还要建立房屋保险制度,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完善工程质量和房屋安全监管机制;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为房屋体检、房屋维修、房屋保险提供资金保障。我们将加快推进这三项制度的建设。”王胜军说。 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城市落户条件 在户籍制度方面,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仇保利介绍,自《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实施以来,公安部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各地不断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中小城市落户门槛基本取消,成都、东莞、合肥等一批大城市进一步放开放宽迁移限制,越来越多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据统计,2021年至2023年,超过40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对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全面落实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 “我们将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发力、纵深推进,指导各地在坚持合法稳定就业或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城施策,进一步放开放宽迁移政策,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更好地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仇保利说。 仇保利进一步介绍,对于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就业或居住年限原则上为半年,同时不得附加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额外限制条件。对于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城市,目前有的就业或居住年限要求还比较高,要进一步降低年限门槛。对于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超大特大城市,要进一步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有条件的城市要探索取消积分落户年度名额限制。 “总的来看,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更顺畅、更便捷。”仇保利说。 编审:魏婧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