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我能行”课程选课走班教学组织形式研究》 中 期 报 告

我们课题组申报的《“我能行”课程选课走班教学组织形式研究》于2016年10月被立项为平阴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目前已运作一年多的时间。一年多来,我们围绕着这一课题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课题中期实验状况汇报如下: (一)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1.积极筹备和顺利召开开题论证会 自2016年9月我校申报的十三五规划课题通过平阴县教科室批准立项以来,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开题准备、课题研究、我能行课程开设等工作。课题主持人周红香主任多次召开课题研讨会议。2017年6月,在实验小学东关校区顺利召开了开题报告会。 2.制定了课题研究系列规章制度,保证课题硏究高质量完成 制度是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课题组教师实施研究规范行为的依据,课题组先后制定了《课题组管理制度》《课题组成员职责》《课题组例会制度》等,实验教师有了遵从的抓手和行动的规范。 3.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是课题顺利实施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抓手,所以,在开题后,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学习意愿等方面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对于课程开发的类别,选班形式,个人兴趣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实验教师对反馈结果进行细致认真地整理和分析,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撰写了调查报告,从学生回卷调査中可以看出,学生非常喜欢和期待走班课程这种上课形式,同时也指导我们走班课程的实施方向和依据,使课题能顺利进行。 4.召开了多次课题研究工作、研讨会 根据本阶段研究內容,课题组将本阶段分成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尝试阶段,依我校我能行校本课程的基本框架进行课程改革尝试,让实验教师在尝试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商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对我能行课程走班教学的组织实施进行改进;第二环节,探索阶段,在不断尝试和不断改进后,课题组根据自己学生特点、学科特点、学校实际,探讨适合我校实际的课程内容;第三环节,成熟阶段,对我能行课程走班教学组织形式实践探索,使其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步走向稳定和成熟;第四环节,定型阶段,课题组将自己较为成熟的组织形式、走班模式通过对外展示交流、邀请专家指导等方式,进一步使其完善,然后形成具有我校学校教学特色的我能行课程教学组织形式。课题组在每一环节开始要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安排课题组如何开展工作,每一环节结束时总结这一环节的情况,通报发现的问题,设想下一步的工作。课题组还依据课题硏究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如何构建校本课程新思路、新模式等召开多次讨论会,听取课题组所有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发现问题,共同商讨解决问题。 5.探索实施我能行课程走班教学组织的五步走法 (1)开设科目。在开学前,教师要先将开设科目的目标与任务、活动内容与形式、场地与器材要求等书面报到学校教导处,学校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给予审批,不合乎要求的重新进行选择。 (2)学生报名。学校在每次新学年学生报到时,将本学期所开设科目及报名要求下发到各个班级,供学生思考选择。原班主任要对学生不太熟悉的活动项目进行必要的解释,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减少选择的盲目性。 (3)双向选择。开学后的第一个周三为师生见面日,开设科目的教师对前来报名的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测试,根据场地、器材、教学等要求,确定适量参加本班学习的学生。没被选中的学生,还可以到同时申报的其他班去参加测试。若均未被选中,则参加原班级组织的活动。 (4)进行走班。每学期中间和寒假开学时,均给学生统一提供一次再次选择班级的机会。其他时间,由学生自主而定。学校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但同时也给予一定的教育引导,让选择融进学生智慧的思考。 (5)考核评价。学期结束,学校组成考核小组,对各班教学计划、教师备课、学生考勤、成果展示进行综合评估。两年共表彰了近50个班次,每次表彰的班级均有变化,说明了老师们积极进取的意识是非常强烈的。 (二)现阶段研究成果 1.开发建立了自己的学校课程 制定了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了学校我能行校本课程体系。 课题组每位教师认真学习《实验小学“我能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从道德人格、语言表达,科技创新、生存成长、运动健康、艺术审美、生存成长六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出发点,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在具体组织形式上,根据课程设置特点和要求,确立了既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组织教学,也可以打破班级,在同年级内组成新的班级进行组织教学,还可以进一步打破年级界限,在全校组成新的班级进行走班式教学,真正体现学生自主选择、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育人理念。2018年共开设了29个课程,分别为班级课程6个,年级课程4个,校级课程19个。其中,班级课程主要是低年级开设,以手工制作类为主,以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为主。年级课程和校级课程就是打破班级界限,学生真正的走起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其中,武术、朗诵团、足球、陶艺等深受欢迎。 2.探索了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实施模式 走班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一次重大突破,它不但打破了原有的班级界线,还更大胆的打破了原有的年级界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技能水平重新编班。它强调的是重视学生选择的权利,它的出现体现了对学生发展生存的基本权利的重视,从而能让学生进行更高效而有兴趣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形成了可持续的发展。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走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如何根据自身实际确定走班项目,是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不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和分析,那是走不好这第一步的。然后是根据来自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最后,还要研究所教项目的展示方式。这些新方法、新形式,都极大的刺激了教师的不断自我提升与完善。在市县学科基本功比赛和优质课评选中,5人获一等奖;5人获市县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称号,2名教师在省一师一优课评优中获一等奖。 4.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是浓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认真了,成绩也提高了。在近几次期末考试中,均有3—5个科目的成绩列学校第一名。二是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纪律意识、卫生习惯等都有了巨大转变。三是增强了进取意识和自信心。让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展示的机会,敢于展示,就是成功。一批校园小名人正茁壮成长。舞韵班的《读唐诗》节目参加济南市优秀传统文化展演获得好评,百灵之声合唱班的《我们要阳光》合唱比赛获济南市平阴专场第一名;武术班的《中华好儿郎》参加平阴县武术比赛荣获一等奖,在六一展演中评价极高;花样跳绳代表学校参加济南市跳绳比赛荣获济南市二等奖第一名,优秀表演奖;朗诵团推送的《少年中国说》《四季诗韵》在平阴县诵读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柳十一、马运迪、 王晨旭 、赵君涵等队员在全县讲故事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获得了“博士小书虫”的称号。柳十一参加县“说好中国话”讲故事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唯一一个推荐到省里去参加比赛。多名同学被评为市县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 5.推进了学校文化建设 以“我能行”精神培植为核心,以经典诵读为载体,以名人文化为引领。走班教学的实施,为学校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了培植校园精神的又一载体。我们为学生素质的展示提供了三个阵地,一是建立了专门的展室,让学生把精品存放进去,供所有学生观摩学习;二是在各活动室建立作品展示园地,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我能行的校园精神。三是学校定期举办各种评优活动,对表现突出的予以通报表彰。据不完全统计,受到校级以上表彰的达到了300余人次,对学生的发展是个极大的鼓舞。下步我们还准备根据三座楼的功能,将学生作品与名人作品统一规划设计,让我们学生与中外名人站在一起,增加自立、自强意识,让名人育人效益发挥的更加充分。 6.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年级招生即是一个很好的说明。2016年223人,,201 7年270人。第二年一年级招生达到了办学规模的6个班的班额,每班45人,对此,事实求是的说,走班教学这个亮点,是功不可没的。 (三)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有关于课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和经验、课程问题意识、课程改革意识以及课程开发意识。但由于教师基本上没有学习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更少有过课程开发实践的训练。为此,面临突然到来的课程开发任务,教师没有充分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准备。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体系等问题还处于摸索阶段,因而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课程开发技术,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 另外从实施中明显感觉到,仅靠学校现有教学设施和教师才艺,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于是,我们将视野放到了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一是走出去,我们组织学生到就近的树根艺术,去学习,看人造树根,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会造化神奇,陶冶爱美情趣。二是引进来,我们聘请了县硬笔书法协会的会长武术协会的会长,古筝协会的会长等专家来校给学生上课,让学生亲聆他们的指导,各种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2.我能行课程走班教学组织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究 走班教学很明显是一种教学的组织形式,一开始,老师们将其定格为“才艺”训练,“手工制作”等,但感觉这缺少学校教育的特征,不能将其更根本的与社会类办班区别开来。后来,感到就其技能的训练与素质的拓展及自主的探究来看,更像是具备了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于是将其写入“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设置方案”中。我们的走班教学,就是根据自身实际在全面实施国家课程基础上而深入实施的学校课程。从课时上说,国家允许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课程统筹使用;从形式上看,第一节“经典诵读与硬笔书法”课采取的是定班教学方式,第二三节“素质拓展”课则采用的是选班教学方式,两者相得益彰。 实施“我能行课程选课与走班”教学改革的根本意义是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业基础、兴趣、爱好,在征求家长、老师意见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自己的走班课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只有学生亲自尝试得到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因此,进一步探索出走班教学组织的新模式是下一研究阶段的重要问题。 3.校本课程走班组织形式的评价应进一步加强 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发生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高度重视评价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学校在设置评价指标体系中必须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多样化和综合化,从而真正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下一阶段主要工作重点 1.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特别是对走班教学模式要进一步加强研讨,通过集体的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理论成果。 2.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选课走班制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办法。 3.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涉及的知识,再从艺术、科技、社会、自然、知识等领域探索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4.进一步探索校本课程实施模式,形成规范、完善的操作策略。 5.做好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研究的总结评价。改进评价机制,把评价贯穿于整个研究当中去。 6、做好课题结题方面的总结工作。 走班教学改革还在路上,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我们一定会认真研究,使我们的这项工作再次取得新的突破,促进课程实施再上一个新的水平。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