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我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筑牢社会保障基石。
“在我们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是你们的帮助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谢谢你们。”昨日,家住海州区浦南镇的张先生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说。张先生户籍地为徐州新沂市棋盘镇筛子村,但一直在连云港独自带着上小学的女儿生活。因意外丧失劳动能力后,家里陷入困境。海州区民政局了解情况后,为张先生申请“省内通办”,帮助他纳入新沂市最低生活保障。
特殊困难群体是民生保障的“短板”和“底线”。我市始终从群众角度出发,全力推进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推动落实低保标准和特困供养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规范完善低保准入条件、家庭收入核算办法、家庭财产认定标准、重残重病“单人保”、低保渐退缓退等政策,进一步推进低保扩围增效,完成新增4175名低保任务。不断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全市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6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672元;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最高每人每月2009元,最低每人每月874元;市区孤儿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2561元、1742元。2023年共发放城乡低保金3.01亿元、特困供养保障资金0.81亿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2亿元,保障了全市15.55万名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健全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综合运用“三函一单”工作机制,购买第三方服务开展救助核查,推动责任、政策、工作“三个落实”,识别、救助、退出“三个精准”。截至目前,各类困难群众服务保障率均达100%。
“小朋友们,上次我们一起做的‘规则树’还记得吗?现在我们开始玩‘大风吹’游戏……”在海州工业园卞浦村妇女儿童之家,至嘉社工事务所的社工们正在开展“从心出发 筑梦未来”儿童心灵成长活动,鼓励孩子们面对校园欺凌勇敢说“不”。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市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巩固困境儿童“主动发现”机制,逐年提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为全市900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散居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购买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保险,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逐步将困境儿童纳入教育资助和教育帮扶体系,切实保障困境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加强市、县、乡、村四级未成年人保护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市级1个、县级6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93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服务实现全覆盖。
“一小一老”两头,连接着百姓的生活。“豆腐卷给我两份、煎饺一份。”早上6点多,海州区新东街道建设社区杰瑞花园中心广场便民服务助餐点,居民张阿姨排队点着早餐。“自己做饭太累了,现在只要下个楼就能买到新鲜干净的早点,太开心了。”杰瑞花园老年人偏多,社区便利用闲置集装箱改造成便民服务助餐点,解决周边居民早餐和晚餐问题。
市区之外,我市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让农村老人在身边就能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养老服务和便利。每天中午11点,刚刚投入使用的赣榆区海头镇大官庄村的“幸福大食堂”就排起了长队。“这里饭菜的味道很好,我自己一个人住,食堂就在家门口,真是太方便了。”村民张广尚说。这是海头镇大官庄村两委联合民政部打造的“幸福大食堂”项目,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幸福饭。
养老不离家,是很多老人的愿望。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09.88万人,占比20.78%。我市积极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2013年新建及改造提升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5个、农村互助养老睦邻点110个、社区助餐点26个,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6.1%。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下沉社区,建立“互联网+智慧养老平台+呼叫中心+智慧终端”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模式。为2258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继续扩大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范围,让养老变“享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