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财经下午茶,(https://xueqiu.com/7493239702/132203191)
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
这个周末,出了一件大事,江湖又倒了个大佬。
曾经在股市中做过庄,炒过地皮,上过胡润榜单的证大董事长戴志康,主动投案自首,成就了金融业的又一个响雷!
说起戴志康,有一个标签,是必须提的——327国债的最后赢家。
327就像一个魔咒,凡是参与其中发了大财的,都没有好下场。327国债后,赚了2个亿的魏东、成为上海首富的周正毅、一战成功后的刘汉、人称“北京李嘉诚”的袁宝璟、总操盘手陈树隆,纷纷自食恶果……
可以说,戴志康,是那场战役之后仅剩的最后赢家,但命运的云谲波诡,有时候真的让人废然长叹。
没想到,十几年后,戴志康也要锒铛入狱。
关于戴志康的故事,太多太多。但今天,午茶君要谈的主角,不是他的故事。
本次的主角,是老生常谈的P2P,但据公布的资料来看,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比起可以量化的P2P借款额,雷区后方,更多的是无法以数额衡量的“证大财富”代销产品,也就是业界所说的“三方财富”平台。
三方财富的“水”
所谓三方财富平台,也就是自己不发行产品,而是汇集其它信托、私募基金等机构的产品,协助代销的平台,相当于是一个“超市”。
在这个超市里,汇集着形形色色的产品,如果是有地方政府参与的,我们会称之为“政信”项目,而对于为企业提供短期借款的,被叫做“明股实债”项目,融资开发项目的,则会被称为“地产类”项目。
这些项目的资金需求方当中,多是信用未达到银行标准,难以直接获取银行借款,从而不得不将其包装成一个项目的形式,用以出售给投资人或成为银行理财所投向的“优先级”项目。
在这个环节中,产品方、代销方、客户方构成了这样的一个多重关系:
在这种关系网下,由于产品的设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产品方往往由于公司给到的产品有限,而未必能被客户所亲睐。
比如,有客户比较倾向于投资于“政信类”项目,认为有地方政府的存在,产品会得到一层“莫名”的保障,但产品方手中却只有“地产类”产品,由此可能引起客户的需求不能被满足,导致客户流失。
而三方财富公司,却由于掌握着不同公司的给到的产品,可以综合评估客户需求,给到相应能被接受的产品,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整合”的优势。
如果要拿互联网来比喻,产品方就相当于是一个个独立的媒体,而三方财富公司就相当于是“今日头条”,可以根据客户自身的标签和需求,给出对应的信息,不独立生产,却能够最直接地触达用户。
这,是三方财富平台的优势。或者说,这就是三方财富的“水”。
也因此,这种模式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风险。
在业绩居上的时代里,你是谁,拥有什么样的产品并不重要,能直接触达客户,有着能接受产品的客户源,反而成了所谓的核心竞争力。
在财富管理的江湖里,产品方的被称为是“理财师”,而握有客户的代销方,则被称为是“渠道”。
据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在财富管理界,他们不光光会接触不同的产品方,也会与渠道,甚至是渠道和渠道打交道,相互交流产品。
然而,作为公司方而言,却往往忌讳这种同行展业,一如券商经纪人与公司的关系,当业务人员手中握有一定忠诚客户之后,往往会把客户当成自身的“私域流量”,从而出现“飞单”等违规行为。
飞单,也就是让自己的客户,去购买别家公司的产品。
在传统而言,这种行为会受到银保监会、证监会的监管,和相关协会的自律措施,相关行为人的不合规行为,会在从业档案上留下相应的诚信记录。
而在三方财富行业,尚无对应的监管机构对其言行进行限制,侧面助长了他的任性。
作为握有客户的代销方,为何要帮我代销,而不是你?
这其中,就涉及到实际提成的不透明,也就是返点,一个10个点的某私募基金产品,背后的提成往往能给到5个点,甚至是更多……
这个钱,有明面上的,也有私下的。
正如放养的孩子一样,野性不羁,只是没有被打过。
也就是说,这类机构在诞生之初,就已经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红时不捧,落时不黑
三方财富,也只是一个时代中的特殊产物,作为改变过一代营销人员命运的历史,或许在一定时期,确实给投资者带来过超额收益 ,也给业务员带来过巨大的财富收入。
那在三方公司买产品到底靠不靠谱呢?
国内三方财富公司多如牛毛,但许多都是不持有金融牌照,所以严格意义上说,这些都不叫金融机构!
换种说法,那就是市场上绝大多数理财公司都是不靠谱的。
先不说内部管理是否相对规范,就说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三方公司,因为他们只是一个卖产品的超市,说白了执行的功能是——卖,但不承担所卖产品的亏损风险。
一定程度上说,投资人赚钱还是亏损,都只能“靠命”!正如许多人说,中国的第三方财富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很“奇怪”的存在,一方面声称会“中立”地为客户选择最优资产配置,另一方面也要不可避免地为产品“站台”。
因为产品是三方财富平台的衣食父母,所有的收入和佣金都要从产品方那里出。看似娘胎里的不完美,却走出了一条新路。
过往,可以说,除了一张金融许可证,他们曾经拥有一切。看似很奇怪的存在,背后却有很多“合理”的解释。
一如四万亿救市的行为,既是实业制造的功臣,也是物价飙涨的罪魁祸首。
对此,午茶君不去过多评判其中对错。
一如武则天的无字碑,千古功过,留与后人评说。
一个行业,当规模大到一定程度之时,有关部门必然会想方设法将其合法化。
这是时代的呼声,也是监管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