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红楼梦的历史范文

摘要:《红楼梦》作为名著小说以书本为载体得到了广大受众的认可,这是因为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悠久文字历史,文字这种形式发展成熟同时包含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涵。然而自1895年开始依赖于视听特性的影视作品走进了人们生活。《红楼梦》作为一部广为人知的名著,凭借它巨大的影视改编潜能,自然被提上了影视改编的历程。 关键词:红楼梦;影视改编;历史 《红楼梦》是我国长篇小说奉献给世界文学的一朵奇葩,但由于不同语言造成的交流障碍,它尚不能普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对于世界人民来说,影视的声画造型语言,比文字语言有着个更便捷的普及性。所以及时地对《红楼梦》的影视改编进行规律性总结,找出经验与不足,以进行更加高质量的改编,对于《红楼梦》更大范围的传播是十分有利的。所以《红楼梦》的影视改编是履待人们去研究的一个领域。 一、解放前 《红楼梦》问世不久后,就由文字走向了舞台。据史载:清朝嘉庆年间(1796),孔绍文创作了昆曲《葬花》,演出了林黛玉葬花的故事,此时距离曹雪芹逝世仅有三十多年。《红楼梦》最早走上银幕是1926年,当时梅兰芳演出的《黛玉葬花》曾被拍成电影。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电影公司的纷纷成立使得影片的数量激增。《红楼梦》为这些公司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仅1926年和1927年两年间,就有根据《红楼梦》改编的影片存在。包括:任彭年、俞伯岩导演的《红楼梦》(复旦影片公司),程树仁导演的《红楼梦》(孔雀影片公司)。 无声电影时期,尽管文学改编电影的实践已经司空见惯,但是由于当时简陋的拍摄技术,那些根据文学原著改编的影片还是显得简单、粗糙,只是抽取原著中的某个片段敷衍成片,因而影片的故事却反前后关联,线索不够清楚,人物性格也难以得到充分展示。它们大多数采用图解性镜头、幼稚的造型特征、冗长的细节和纯外部的剧情发展手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符合原著的思想内涵。 二、解放后至80年代 解放开始,《红楼梦》再次走上了银幕,同时也是在名著中首先被改编的。 杨小仲导演拍摄的《红楼二尤》被公认为是建国初期最好的影片之一。影片以原著的配角尤氏姐妹作为主人公,以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通过艺术的对比手法,成功塑造了意志薄弱、温柔善良的尤二姐和性情高尚的尤三姐这对性格迥异的姐妹。 1950年至1978年可以说是《红楼梦》电影创作的多产期和繁荣期,不但改编摄制的数量多,而且出了一些精品名作,尤其是1962年摄制的越剧电影《红楼梦》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 这一时期的《红楼梦》电影经历了从黑白片到彩色片的发展过程,影片改编的方式则更是多样化,不但有时装片,而且还有现代改编版。戏曲电影在这一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香港成为《红楼梦》电影生产的中心,这个时期的19部电影中有15部是香港的电影公司摄制的上海摄制了三部,其中两部著名的戏曲艺术片越剧《红楼梦》和京剧《尤三姐》是和香港合拍的,这也开了大陆与香港合拍电影的先河。 在这一时期的后几年,随着电视制作、播放技术的发展,《红楼梦》电视剧也开始出现在荧屏上,香港和台湾都改编摄制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其中香港的两部电视剧影响较大。而内地则由于经济、技术等原因而暂时落后,未有《红楼梦》电视剧面世。 1975一1978年在香港与内地先后掀起的“红楼”影视热潮让人感慨怀念。当时香港竟一下子推出七部“红楼”影视,有无线电视台的5集电视剧《红楼梦》、丽的电视的粤剧电视戏曲片《红楼宝黛》、佳艺电视台的100集电视剧《红楼梦》、“邵氏”的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和《红楼》、“思远”的电影《红楼春上春》和“今日”的电影《新红楼梦》,再加上1962年上海与香港合拍的越剧电影《红楼梦》也在香港上映,一时间,“红”流滚滚而来,汇成蔚为壮观的景象。而越剧电影《红楼梦》于1978年在内地重新放映,仅此一部影片即让全国人民如痴如醉,当时电影24小时轮转放映,人们通宵达旦排队购票,很多观众连续多次重复观看此片,真是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值得一提的是《金玉良缘红楼梦》,1977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邵氏制片厂摄制《金玉良缘红楼梦》,这部黄梅调电影模仿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改编摄制,剧情与之相似,在编剧方面缺少创新。因此,虽然导演手法细腻,布景服饰豪华,演员也极为卖力,却未能制造出感人的力量。但相对于那一年摄制的其他几部《红楼梦》电影来说,此片还算是较为成功的一部,主演贾宝玉的林青霞以及影片营造的“古典中国”幻象还是给观众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三、20世纪80年代至今 从1979年至2008年,似可称为《红楼梦》电影改编摄制的沉滞期与复兴期,因为自1977一1978年重拍《红楼梦》的热潮过后,从1979年开始至1987年,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影坛对《红楼梦》题材似乎不再青睐,近10年来没有一部电影问世,这一阶段是《红楼梦》电影的沉寂期。 与电影不是很景气的境况相比,这一时期《红楼梦》电视剧(片)的改编摄制则处在一个发展和繁荣阶段,尤其是内地《红楼梦》电视剧制作发展迅猛,其中电视戏曲热闹非凡,“你方唱罢我登台”,不编“红楼”誓不休。从1980年开始至今,随着电视的发展、普及,以及戏曲和电视合作的加强,《红楼梦》电视戏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个不同剧种的戏曲竞相改编 1987年,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摄制36集《红楼梦》该电视剧第1至29集根据脂本改编,而第30至36集则没有根据一百二十回通行本(程高本)的后四十回改编,编剧周岭主要根据小说前八十回的伏线、脂评提供的信息以及红学探佚派的观点,重新编写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故事情节,以贾府最终一败涂地、众女子流散亡逝、宝玉沦落最终在茫茫雪地中走向远方告终。该剧是内地第一次全本改编的《红楼梦》电视连续剧,1987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来在海内外不断重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尽管评论界对这部电视剧褒贬纷纭,毁誉不一,但在《红楼梦》的影视改编史上,它还是比较成功的,并被不少人奉为“经典”。 2010版李少红版《红楼梦》,再次全本改编,选秀选出演员。此版电视剧较原来的改编有诸多的不同,进行了全本改编。因为有了全本改编大容量的保证,本来它可以对故事更多地撷取,更加从容细致地表现人物,从而较全面、更接近地传达原著的内容与精神。而选秀也是为了起用本色演员和年龄与原著人物岁数相仿的小演员,更真切地表现了大观园的单纯美好。 改编《红楼梦》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能亵渎经典也不能得不到观众的忍痛,甚至招来骂名。然而经典作品的诱惑和《红楼梦》本身所具有的改编潜能使大量的影视工作者投入其中,进行改编创作。中国的电影事业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那时就有了对《红楼梦》的电影改编,无论成功与否,人们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努力。《红楼梦》影视改编的历史,不仅是改编方法的演变也是文学和影视互动的进步,在一定意义上是文化变迁的历史。 参考文献: [1]黄书泉《论小说的影视改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2]许波《从语言艺术到视听艺术》,《电影艺术》,2004,2. [3]李立《视觉文化语境中名著改编的审美得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陈艳涛《王扶林:尊重原著,谨慎发挥》,《新世纪周刊》, 2008,20,113―115. [5]谢铁骊《尊重原著是改编之本》,《中国艺术报》,2002, 8,3. [6]蔡义江《走向了两个极端――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观后》,《团结报》,1987. [7]赵凤翔.房莉《名著的影视改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宝玉玩了一会儿,内厨房的婆子来问:“晚饭有了,可送不送。”说话之间,便有小丫头子捧了盒子进来站住,睛雯麝月揭开看时,有四样小菜,还有一碗“火腿鲜笋汤”。宝玉喝了半碗,吃了几片笋,又吃了半碗粥就罢了(《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贾府中每日锦衣玉食,吃些竹笋,有开胃消食作用。 【历史溯源】 火腿鲜笋汤在清代中叶,是高档食品。《调鼎集》记载:“上席……冬笋火腿汤。”明清时食火腿鲜笋汤是江南食俗。火腿与春笋合烹,其滋味特佳,扬州人称“一啜鲜”,故宝玉急急地端起来就喝,被热汤烫了嘴。 竹笋,又名毛笋、竹芽、竹萌,为禾本科植物毛竹的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普遍栽培,冬季生长采挖者名冬笋,春季生长采挖者名春笋,嫩小者加工为玉竺片。冬笋比春笋更味美诱人,有“笋中皇后”之称,唐代大文学家杜甫曾有诗赞云:“远传冬笋味,更觉彩衣浓。”竹笋食法颇多,烧、炒、煮、炖、煨均可,也可与肉、禽、蛋等混合烹调,各具特色,如湖南的火方冬笋、上海的冬笋塌菜、扬州的虾子冬笋、湖北的炒香冬笋、四川的干煸冬笋、广东的蒸酿冬笋等,均是鲜翠嫩香,风格各异的特色菜肴。 【制作方法】 取火腿、鲜笋及调料各适量。先将火腿剁块,洗净,切块,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火腿烂熟后,调入鲜笋、花椒、葱、姜、盐、味精、料酒各适量,煮沸后,去浮油即成。 【中医观点】 竹笋性味甘、寒,入肺、胃经,有清热化痰,解毒透疹,和中润肠之功,适用于热毒痰火内盛,胃热嘈杂,口干便秘,咳嗽痰多,食积不化,疹发不畅,脘腹胀满等。《名医别录》言其“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本草纲目拾遗》言其“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本草求原》言其“甘而微寒,清热除痰,同肉多煮,益阴血。痘疹血热毒盛,不起发者, 笋尖煮汤及入药,俱佳”。《随息居饮食谱》言其“甘凉,舒郁,降浊升清,开膈消痰”。 探春写了一封花笺给二哥宝玉。这封信写得十分漂亮,带些骈俪味,又显然是出于闺阁之手的。笺云:“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惠爱之深耶。”这些鲜荔枝是怎样送去的呢?同回中作者又用如花之笔巧做点染。他没有正面写,却借袭人查点一件缠丝白玛瑙碟子引起,由晴雯口中笑着说明了当时情况。“给三姑娘送荔枝去的,还没送来呢……他(宝玉)说这个碟子,配上鲜荔枝才好看。我送去,三姑娘见了也说好看,叫连碟子放着,就没带来”(《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题)。第八十二回婆子们也提到“给姑娘送了一瓶儿蜜饯荔枝来”。 【历史溯源】 荔枝,又名离支、丹荔,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成熟果实,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地,有“果中之王”之称。白居易曾赞其:“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香。”宋朝文学家坡曾贬官广东,心情抑郁,在吃了当地的荔枝后高兴地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竟因此而不愿离开广东了。唐朝杨玉环喜吃荔枝,无奈山高路长,便用快马传送。《过华清宫》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使荔枝身价倍增。贾府吃的荔枝自然也来之不易了,故宝玉送荔枝与探春时,探春喜之不尽:“何惠爱之深耶。” 【制作方法】 荔枝、蜂蜜各适量。将荔枝去皮核,洗净,与蜂蜜同置于锅中,文火煮沸后,再煮一、二十分钟,候温装瓶,密封浸泡服食。服用时每次2~3枚,每日1~2次。可养心安神,治疗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中医观点】 自古以来,荔枝就被视为滋补佳品。中医认为,荔枝性味甘、酸、温,入心、脾、肝经,有补脾止泻、养肝益血、理气止痛、补心安神之功,适用于脾虚久泻,妇女血虚崩漏,胃寒腹痛,气滞呃逆不止及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本草纲目》言其“补脑健身,开胃益脾”。《食疗本草》言其可“益智,健气”。《玉楸药解》言其“暖补脾精,温滋肝血”。《本草从新》言其“解烦渴,止呃逆”。 尽管荔枝有如此美味及令人称奇的滋补治疗作用,但其临床应用远不及荔枝核普遍。荔枝核为散寒祛湿上品,肝经血分良药,能行血中之气、温散经络之寒、治疗因风寒所致的疝疾、疼痛、坠胀、胃寒疼痛等。另外,荔枝壳还可治疗妇女血崩及小儿痘疮。 荔枝热性很大,历代医家有“血热宜桂圆,血寒宜荔枝”的说法,可见血寒的人可以吃,血热的人不宜吃。若正在长青春痘、生疮、伤风感冒或有急性炎症反应时,不适宜吃荔枝,以免加重病情。现实生活中常见有人吃荔枝后出现流鼻血的现象,就是因为荔枝性温,易助火生热的缘故。 【营养分析】 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也有“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之句。《红楼梦》数次提到梅花,如第40回“雕漆几,也有海棠式的,也有梅花式的,也有荷叶式的,也有葵花式的”。第七回宝钗的”冷香丸”中也有梅花。第五十回专门依“红梅花”三字作诗。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宝玉挨打后,专门要喝酸梅汤。这酸梅汤乃梅的果实乌梅制作的汤,有养阴生津作用,是夏日解暑佳饮。 【制作方法】 乌梅100克,桂花30克,白砂糖500克。将乌梅洗净,与桂花、白砂糖同放锅中,加清水1500毫升煮沸后,文火再煮10~15分钟,去渣取汁放凉即可饮用。 【中医观点】 酸梅汤酸甜适口,桂花香味浓郁。但酸梅汤有收涩之性,所以宝玉要喝酸梅汤时,袭人只好拿了有行气活血作用的玫瑰卤子给宝玉吃了小半碗。可见袭人是深知药性的。 梅花,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梅的花蕾,每年1~2月间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摊开晒干,备用。梅花分白梅花与红梅花两种,白梅花产于江苏、浙江等地,以花匀净、完整、含苞未放、萼绿花白、气味清香者为佳,所以,中医开处方时,常写“绿萼梅”。红梅花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但药用以白梅花为主,红梅花较少使用。中医认为,梅花性平无毒,入肝经,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功,是中医常用的舒肝和胃药,常用于梅核气(是指咽部有梗死感,但无任何阳性体征,属于神经官能症的一种),肝胃气痛、胸闷不舒、食欲减退等,煮粥服食,舒肝健脾,对肝胃气痛、郁闷不舒、饮食减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山家清供》言“扫落梅英,拣净洗之,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候熟入英同煮”。“英”即花的意思,梅英即梅花。杨诚斋有诗赞云:“才看腊后得春饶,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采珍集》言“梅花粥,绿萼花瓣,雪水煮粥,解热毒”。《百草镜》言梅花“清香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饮食治疗指南》言“煮食梅花粥,能振精神”。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心身疾病纷至沓来,人们常感心情焦虑,精神疲乏,食欲不振,常食梅花粥或饮梅花茶,可振奋精神、开胃消食、疏肝解郁,有益身心健康。 乌梅,又名青梅、梅实、梅肉,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树的果实,经加工熏制而成。它是我国的特产,以浙江合溪、福建安溪所产的肉厚色乌黑者为佳。梅亦食亦药,是我国传统出口中药材之一,深受外商欢迎。中医认为,乌梅性味酸、涩、平,入肝、脾、肺、大肠经,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和胃安蛔之功,适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虫腹痛等。《本草纲目》言其“敛肺涩肠,止久嗽泄痢……蛔厥吐利”。《本经》言其“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名医别录》言其“止下痢,好唾口干”。 贾妃省亲后赐出糖蒸酥酪,宝玉命留与袭人吃。后来宝玉的奶娘李嬷嬷见碗里是酥酪,拿匙就吃。一个丫头道:“快别动,那是说了给袭人留着的。”李嬷嬷听了又气又愧,便说道:“我不信,他这样坏了。且别说我吃了一碗牛奶,就是再比这值钱的,也是应该的(《红楼梦》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也有“牛乳蒸羊羔”。第六十回写道茯苓霜用人乳或牛乳冲服,最补人的。虽说当时牛乳乃稀有之品,但在贾府“钟鸣鼎食”之家,牛乳仍是常用食物。 【中医观点】 牛乳,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乳汁,为冬令进补佳饮。中医认为,牛乳性味甘、平,入心、脾、肺、胃经。有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液,润肠燥之功,适用于虚弱劳损,反胃噎嗝,消渴,便秘等证。《本草经疏》言其“牛乳乃牛之血液所化,其味甘,其气微寒无毒。甘寒能养血脉,滋润五脏,故主补虚赢,止泻”。《本草纲目》言其“治反胃热哕,补益劳损,润大肠,治气痢,除疸黄,老人煮粥甚宜”。《日华子本草》言其可“润皮肤,养心肺,解热毒”。营养分析表明,牛乳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钾,钠,维生素A、B1、B2、C,尼克酸,泛酸等。 【营养分析】 保健作用 1.牛奶是化疗病人的伴侣:营养学家观察发现,当癌症病人在进行化疗时,由于体内的维生素A被大量消耗,往往会产生恶心、呕吐及白细胞显著降低等副作用,而牛奶中富含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等,食用后可避免化疗所产生的副作用。另外,牛奶中还含有一种被称之为“阿纳博尔酶”的生化物质,也能有效地减轻化疗时所产生的副作用。 2.牛奶是心血管病人的益友:专家们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发现,牛奶中的矿物质元素钾、钙、锌和蛋白质、蛋氨酸等,具有稳定人体情绪和降低血压等作用;同时,牛奶有的乳精酸成分,还具有降低血管中胆固醇含量以及通过提高蛋白质水平和降低心肌张力来保护心脏的功能,因此,牛奶适宜于老年人食用。 3.牛奶是电脑操作者的保护神: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电脑工作者在长期从事电脑操作的时候,很容易造成体内维生素A和维生素B的大量消耗,从而导致视力下降,同时还会受到矿物质钙的吸收不足与X射线辐射的影响。而牛奶中则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B、矿物质、钙及能够抑制X射线的生物活性成分等,所以,长期从事电脑操作的人,应坚持每天喝1杯牛奶。 4.牛奶是增强食欲的助消剂:常喝牛奶,有益气健胃的作用,可防治胃脘疼痛,腹胀,消化不良,嗳气,吐酸等症状。尤其是酸奶,它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强胃肠道的消化能力,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对于缺乏胃酸和乳糖酶的人,常喝酸奶更有助于提高食欲,帮助消化。 文/胡献国 【原文赏析】 宝玉的伴童芳官扒着院门向厨房中柳家媳妇说道:“柳婶子,宝二爷说晚饭的素菜,要一样凉凉的酸酸的东西,只不要搁上香油弄腻了。”柳家的笑着说道:“知道了(《红楼梦》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玫瑰露引来茯苓霜)。”据考证,这“凉凉的酸酸的东西”便是凉拌黄瓜。 【制作方法】 鲜黄瓜、食醋、生姜、大蒜、调味品各适量。将生姜、大蒜等择洗干净,切细。黄瓜洗净,切块,与生姜、大蒜等同放碗中,加食盐、米醋、白糖、香油等调味品拌匀即可服食。 【中医观点】 黄瓜,又名胡瓜、王瓜、刺瓜,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果实,全国各地均有栽培。黄瓜为张骞出使西域引种回来的,故名胡瓜。隋大业四年,为避讳而改名为黄瓜,沿用至今。 黄瓜性味甘、凉,入脾、胃、大肠经,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适用于热病烦渴,咽喉肿痛,目赤红肿,水火烫伤等证。《日用本草》言其“除胸中热,解烦渴,利水道”。《陆川本草》言其“治热病身热,口渴,烫伤;瓜干陈久者,补脾气,止腹泻”。 【营养分析】 黄瓜富含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丰富的钾盐、钙、磷、铁等矿物质,葫芦素A、B、C、D等。其中葫芦素C在动物实验中有抗肿瘤作用,毒性较低。日本学者研究发现,鲜黄瓜中含丙醇二酸,有抑制糖转化为脂肪的作用,故多吃黄瓜可以减肥。黄瓜中含有细嫩的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加速体内腐败物的排泄,故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 饮食与成语——【挂羊头卖狗肉】 文/徐大晨 驴肉和马肉也可以食用。驴肉的肉质软硬适中,又有独特的醇香,民间有“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之誉。尽管驴是役用牲畜,长期的劳动使它们的肌肉变得硬而韧,烹煮后醇香却丝毫不减,经过酱、烧、扒、炖的驴肉,是非常可口的食品。《南史·陈后主记》中说,陈后主最爱吃的东西就是驴肉。马肉的纤维粗而松,结缔组织多,而且含有较高的糖原,吃起来有酸味。除了桂林的“马肉米粉”、呼和浩特的“车架刀片马肉”,一般来说,马肉远不如驴肉受欢迎。古代的奸商,有时将马肉冒充牛肉销售,这就叫“挂牛头卖马肉”。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记载:春秋时代的齐灵公,喜欢看女子穿男装,宫女们都穿着男人的衣服。这个风气很快传到了宫外,全国的女人都穿起了男装。齐灵公觉得不像样子。就下令禁止:发现民间有女子穿男装,就“裂其衣,断其带”(撕破她的衣裳,扯断她的衣带)。尽管采取了这样严厉的措施,却没有改变这种风气。齐相晏婴对齐灵公说:“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您让宫中的女子穿男装,却禁止外面的女子这样做,好比屠户在门口挂着牛头,却在里面卖马肉。)于是,齐灵公同时也禁止宫女们穿男装。不到一个月,外面果然就没有穿男装的女人了。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在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吸引观众眼球的时候,蒋勋先生一部用心看的《红楼梦》问世了。 蒋勋先生近年致力于进行美学和情感教育,可以说他开创了中国美学和情感教育的先河。《蒋勋说〈红楼梦〉》,是他数百小时解读名著的精华,里面有他全部的人生体验。他从我们熟视无睹的经典里,发现了一个崭新的青春世界。他试图重构《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他的许多看似惊世骇俗的见解,可以提供给我们思考文学与人生的参考。有人说,“跟蒋勋老师读一遍《红楼梦》,其实就像是重新看了我们自己的人生一样。” 我小时候读《红楼梦》,也就10岁光景,某个夏天,悄悄爬上神秘的阁楼,在里面发现了一本油印老书,我只认识前面两个字,竖排繁体,读起来让人挠头。真正开始读,已经十三四岁了。我偷父亲买的《红楼梦》看。看的时候,其实是把自己当宝玉的,内心里很希望潜入书中那个“女儿国”――专注于、沉溺于“情”――那些被认为大逆不道的东西,比如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之类的章节。读到蒋勋先生的《红楼梦》,会觉得得到一种空前的肯定。我们少年读《红楼梦》所关注的那个东西,其实就是这本书的核心所在。蒋勋断言,《红楼梦》就是写给青少年的情感启蒙书。 这个启蒙,是要读者做一个情感发育完全的人,遵从生命本身的意愿度过一生。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反复阅读《红楼梦》,他觉得自己每读一遍都有新的体会和感悟,在耳顺之年后,遂觉得《红楼梦》是一本佛经,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艺人林青霞为了听蒋勋先生的《红楼梦》,每周从香港飞到台湾高雄,并称蒋勋是她惟一的偶像。在她心中,蒋勋先生讲述的《红楼梦》足以作为自己行走人生的指引。 在我看来,蒋勋先生讲述的《红楼梦》,还能起到终结荒唐红学的作用。 中国“红学”发达,各式大家及著述汗牛充栋,但人们的审美情趣却并未有多大提升,因为真正关注《红楼梦》小说本身的反倒不多。开创的考据红学之火传递到刘心武手里,结出了一枚奇异果――秦学(秦可卿之学)。写小说出身的刘氏固执地认为,《红楼梦》写的全是历史,如果历史跟《红楼梦》不符,他一定会裁定“历史错了”。他的巨大“成功”完全基于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射史学传统。善于在小说上上下其手,从而达到整治人心目的的政治家,兴起了一门微言大义学,抠字眼揣摩圣旨。刘心武的“秦学”可谓登峰造极之作,他揣摩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现实世界。《红楼梦》在他手里沦为政治社会考据工具。可以说,刘心武及其“秦学”是红学走入歧途一个典型。 影射政治施虐,四大名著面目全非。本应以情感波澜作用于人的文字,蜕变为肩负重大意识形态使命的兵卒,刺人眼目,阅读就变为索然无味的按图索骥。那么多的红学家,活生生把一部名著解构成缺乏灵魂的行尸走肉,新版《红楼梦》的失败,他们难逃其咎。 回到文本所构建的文学世界,把小说当小说,才能获得阅读的乐趣。在真正用心读作品的蒋勋先生面前,那些荒唐的红学家真的让人厌恶。 对愿意读《红楼梦》的人来说,首先要把那些考据、附会的东西全部拿掉。 (摘编自《中国经济时报》) 《蒋勋说〈红楼梦〉》    《红楼梦》读后感最新2022    《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赞叹作者曹雪芹的文采,更感慨贾府人物的命运!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故事为主线,写出了一个封建社会贵族之家由胜而衰的命运。宝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盟”,是来自天上的感情,象征着感情的高尚与纯粹;宝玉与宝钗之间的“金玉良缘”,则是贾府的权势与薛家财富的结合,把可怕的现实原则,带到了感情之中。    《红楼梦》,刻画了多少鲜明的人物:宝玉的天真、叛逆和软弱;黛玉的多愁善感,诗人气质;宝钗的深沉,世故与冷静。在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大观园,青春的欢笑和烦恼都是那么动人心弦的;然而,花样年华的“大观园”,却被残酷的现实社会轻而易举地摧毁。《红楼梦》成为万千少女心中的一曲哀歌......黛玉的《葬花吟》,唱出了小说中所有天真少年的共同心音“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书中,有神话式的高远奇特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仰望无限的天空;又有童话般美丽纯洁的感情,使我们的情感净化,升华;更有诗歌一样抒情的境界,大观园的每一片风景,都象征着一种人生!    读《红楼梦》我们被美惊醒!“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读后感最新2022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名著中的一本书,使我获得了很多知识。《红楼梦》主要记述了贾、史、王、薛是的家族从富贵顶端的社会到灭亡的整个过程。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题,写出了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的社会很不满,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崭新的画卷,让我们了解了历史,从历史中悟出真正的道理。    翻开书本,每一回的故事都使我刻苦铭心。从这本书中我也读出了作者曹雪芹十年之间的创作和艰辛,当我读到第十三回《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我震惊了!我为作者的伏笔震惊,也为当时的富贵人家震惊。大观不知有多少个馆楼,连吃顿饭都如此讲究,难道不令我们震惊吗?当我怀着急迫的心情读到大结局时,我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感到悲惨,同时,我也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而感慨,被逼无奈的林黛玉病绝身亡,贾宝玉因林黛玉之死看破红尘出家为僧,然而,因为社会转变,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也生动形象的衬托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作者曹雪芹的心声。    红楼梦在作者曹雪芹的笔下,一定会一直一直的千古流传的!他能把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栩栩如生,说明他的写作能力是非常深厚的。同时,我也要向他学习写作的方法,把文章的基本功打扎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的。    《红楼梦》读后感最新2022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经典的文学巨著,是曹雪芹耗尽全部心血创作的旷世杰作,对后人影响巨大的作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初名叫《石头记》。    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以及大观园中的点点滴滴繁琐的事情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红楼梦》中的人物非常多,出场的人物就有400多个但是每一个人物中的性格特点有时非常的独特鲜明的其中书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形象。都非常有特点贾宝玉玩世不恭的子弟但是内心非常的善良出生在贵族的家庭当中,非常的厌恶封建社会非常的叛逆,他不喜欢读书,也不愿意去考试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摒弃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他想要挣脱封建社会的枷锁束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是他又是一个性格懦弱,行事软弱的人。 关键词:文学翻译;定本;红楼梦 1.引言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自其两百年多前诞生于曹雪芹之笔下,业界对其的争辩讨论就从未停止过。从评书批注的脂砚斋和畸笏叟开始,《红楼梦》从国内慢慢走向世界,先后被翻译成近二十种外文、六十余种译本。此外,各门类的艺术家以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诠释《红楼梦》,形成一种其他文学作品所无法比拟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可以这样讲,每一个研究《红楼梦》的学者和对《红楼梦》有一定理解的读者也都有一本“自己”的《红楼梦》,社会上对这部经典之作的理解呈现复杂的多元化的态势。 如此一来,对于《红楼梦》这部著作的翻译就变得很棘手了。不同的译者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红楼梦》的翻译,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劳动。作为原作生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和扩展,其本身却又不可能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不朽。任何一个译者,由于受自身学识、文化素质修养等方面的制约,对《红楼梦》的理解定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从它的多元性对它进行分析。 2.《红楼梦》的主流学派看文学翻译定本 正如鲁迅先生在《迅全集-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上所作出的概述:“《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作为一科专门之学,“红学”自然会有学术争议,因此自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有了门户,有了派系。诸如现当代的,周汝昌,刘心武,周岭等人,红楼梦的主流学派可谓层出不穷。 由此可见,不同学派对其原著本身的理解不同,学者和读者相互之间也很难达成共识。历史在不断发展,不同时代的读者接受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熏陶,呈现出不同的意识形态。即使是原著的理解都如此难以存在“定本”,那更何况是翻译的“定本”呢? 3.从《红楼梦》译本来看文学翻译定本 由于《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作品。首先理解上就有诸多难点,这也是至今通行中西方的《红楼梦》全译本寥寥可数的原因。大体上来说,较为著名的当属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的译本和霍克斯的译本。不过两位译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并不相同。杨宪益先生虽然曾在英国留学,但毕竟还属于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情感。尽管有英国出生的妻子戴乃迭陪伴,共同翻译,但杨宪益先生是主译。霍克斯先生虽然对《红楼梦》有着强烈的兴趣,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显然不如杨宪益先生浓厚。土生土长的原因使霍克斯先生对英语的驾驭能力较强,同时也受到英国翻译规范的影响,使其在语言运用上较为灵活。尽管霍克思是著名的汉学家,通晓中国文化,但极少有译者将两种语言和文化都运用到他对母语和母文化同样熟练的程度,母语和母文化在译者的心目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对其翻译策略的选择影响也最大。因此霍克斯更多地采取了归化的翻译,这种翻译最大限度地迎合了西方读者的文化口味和习惯。 因此,任何译本都只是尽可能的接近原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尽善尽美地再现原作全部价值。再者,由于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变化和语言的变化,不同时代的读者的接受意识是有所不同的,任何文学译作都不可能有永久的生命力。文学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和体现的风格特色,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准确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4.《红楼梦》的多元性对文学翻译定本的影响 正如王蒙在他的《红楼启示录》里说的,“红楼梦是一部我永远也读不完,永远可以读的书,从哪一页开始都可以读。”译者,首先是原作的读者,他的首要任务是理解、挖掘原作的潜在意义和审美价值,尽可能地接近原作。但是,每个译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红楼梦》,挖掘《红楼梦》的潜在意义。不同的译者在阅读相同版本的《红楼梦》时,都有自己的审美习惯和价值取向。处于不同时代的译者又由于各自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也存在差异,所以他们理解和挖掘的对于原作的潜在意义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如果要客观地接近原作,就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译者不懈地去认识和发掘。如果《红楼梦》的价值是一成不变的,如果《红楼梦》的潜在意义不可能被某一个译者全部发掘,如果他所理解和挖掘的原作的意义不是唯一正确的,那么怎么可能存在“定本”呢?《红楼梦》就是这样以自身为例给我们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文学翻译无定本。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不仅全面反映出封建社会末期由盛转衰的全过程,更细致入微地展示了我清朝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风貌。笔者在从事多年的历史教学中,多次将《红楼梦》中相关的故事情节应用到历史教学中,达到将历史知识生动化、具体化、直观化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通过对贾政家庭关系及地位的分析,讲述宗法分封制 宗法分封制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这种制度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于是,我将贾家血缘关系尤其是贾宝玉与贾环之间的关系向学生进行讲述。贾政大儿子贾珠已死,贾宝玉为贾政与其正妻王夫人之子,所以为嫡子,且为事实上的嫡长子。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是女娲补天剩下未用的一块顽石和神瑛侍者转世真身,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贾府通称宝二爷。因衔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自幼深受祖母贾母疼爱,住贾母院,地位极高。而贾环是贾政与赵姨娘之子,是为庶子,所以贾宝玉与贾环在贾府中的地位有着天壤之别。贾环,《红楼梦》中的人物,同贾宝玉为同父异母的弟弟,其母为贾政之妾赵姨娘。贾环举止粗糙,诡计多端,颇有小人之风,在大家庭之中地位低下。同时,同为女儿嫡长女元春嫁入宫中,为贵妃,而同样优秀的探春为庶女,则只能够远嫁他乡了。在家庭财产继承中,嫡为主,庶为次。通过这种直观的讲述,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宗法分封制。 二、通过对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描述,让学生深刻认识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小农的地位 刘姥姥在《红楼梦》里只出现过三次,也即是她的三进荣国府。第一次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下锅米都没有了,只好厚着脸皮到贾府寻求帮助。刘姥姥诚惶诚恐地以一个远房亲戚的身份来拜访荣国府,本来是想见王夫人的,结果王夫人推脱不见,王熙凤冷冷地用二十两银子给打发了。第二次,刘姥姥是带着枣子、倭瓜和一些野菜来谢恩的,这一次情况与第一次大不相同。尽管刘姥姥被贾府上上下下像耍猴一样地取笑,但对刘姥姥来说,可以说是受到了隆重的接待,不仅见到了王夫人,而且见到了老太太、宝玉、黛玉等人。由于贾母高兴,还与贾母等人一块儿进餐、行酒令,并游览了大观园。第三次进荣国府,是在贾府被抄,众人躲避不及的情况下去的,尤其可恨的是贾雨村,曾是黛玉的恩师,在贾府的举荐下才得以在京城为官。他忘恩负义,在贾府被抄时扮演了一个落井下石的角色。但刘姥姥来了,亲自到监狱来看望王熙凤、宝玉等人。当她得知王熙凤的巧姐儿被卖到妓院的时候,她老泪纵流,对王熙凤说:“我找她去,豁出我这把老骨头,也把她给找回来!”王熙凤双膝跪倒。之后刘姥姥辗转并卖掉了所有家产把巧姐给赎了回来,并给她安排了一个很好的归宿。 刘姥姥善良淳朴,聪明能干,重情重义,而且有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这个老婆婆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同时通过她也反映出我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农民阶级低下的社会地位。 三、通过对贾政和贾宝玉在思想上的碰撞,解读封建社会末期新旧思想的交锋 贾政是封建文化的代言人,热衷于道德文章、仕途经济,希望宝玉成才,光宗耀祖;宝玉是新的社会观念的代表,热衷于情场、知己,拒绝走父亲为他设定的道路。宝玉的思想与贾政所代表的封建正统文化是格格不入的,这不仅因为贾政是父亲,还因为贾政是正统,宝玉是异端,正是这样一种世界观的冲突,最后才演变为暴力冲突,形成双方矛盾不可调和的局面。贾政认为现在的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辱母婢”,那么将来“弑父弑君”也并非没有可能,因此,他打宝玉的出发点是要把宝玉拉回到正统的道路上来。 作者通过家庭父子的矛盾来折射社会政治矛盾,深刻揭示出贾政、宝玉父子之间的亲情是如何被双方社会价值观念的矛盾所取代的真实状况。 四、通过对贾府收入来源的讲述,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封建地主经济的特点 《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个个官高权重,富贵鼎盛,生活豪华。对于这个大家庭的经济来源在第五十三回中乌进孝的到来时体现出来的。乌进孝是宁国府所属农庄的庄头,庄头是贵族大地主私有庄园的代表,代表宁国府管理着农村土地和收成,是统治当地农民的二地主,通过劳务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三种方式,实现大地主经济收益。通过对乌进孝这个人物的解读,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将“死”历史变“活”。 以上是笔者多年来,在历史教学中将《红楼梦》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机结合的一些经验,同时我也经常把其他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讲授历史知识的同时也传播了古典文学,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