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迎500场纪念演出,同名舞剧纪实电影火热开拍

7月1日晚,上海歌舞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500场纪念演出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上演。 四年来,舞剧《电波》跨越42个城市,走进61座风格迥异的剧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无数粉丝“二刷”“三刷”该剧,有的“电波迷”甚至一路追随电波巡演足迹,连刷几十场。这背后的原因,正是因为《电波》舞剧所传达的“爱与信仰永存”的深刻主题和精神内核触达了观众最柔软的内心深处。 作为上海歌舞团的原创“现象级”作品,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代表上海出品,传播弘扬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 豪华卡司阵容亮相500场纪念演出 当晚的500场纪念演出,上海歌舞团奉献了一场“全卡司”豪华阵容演出,所有曾参与过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角色演员悉数登台亮相。 舞蹈、音乐和光影的交织叙事,再现了革命年代隐蔽战线英雄烈士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石库门、弄堂、旗袍裁缝店,呼之欲出的上海元素亦营造出细腻逼真的戏剧情境,带给观众沉浸式的真实体验,现场观众屡次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来表达他们对这部经典作品的喜爱与敬意,共同见证《永不消逝的电波》500场纪念演出背后的非凡意义。 过往演出剧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500场纪念演出中“风雅颂韵”四组主演卡司在“回忆大双”经典环节同台献演,成为全场演出的最高潮部分。演出结束后,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主创团队成员受邀上台分别分享了他们内心的500场感言。 过往演出剧照 扩大IP影响 探索剧场影院双赢模式 当日,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迎来500场纪念演出之际,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也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正式开机。 该电影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歌舞团和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联合摄制。影片改编自同名原创舞剧,由郑大圣担任总导演,朱洁静、王佳俊等领衔主演。 为了更好地在电影银幕上呈现原版舞剧的思想内核和情感精神,上海歌舞团与尚世影业耦合联动,进行了大量前期研讨和准备。原舞剧总编导韩真、周莉亚对电影制作提供了宝贵建议,电影主创也多次现场观摩舞剧演出,并与演职人员充分交流。 上海歌舞团团长王延表示:“舞剧电影的拍摄是新时代舞蹈文艺作品创新突破的一次尝试,将舞蹈艺术与电影镜头的魅力相结合,守正创新,积极拓展‘电波’舞剧IP丰富的可能性,传播上海红色文化,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舞剧电影拍摄将使用MOCO机器人和伸缩炮360度动作调度,实现超时空的运动表演拍摄,力求完美呈现舞蹈的动人魅力和情节的惊心动魄,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这次舞剧电影的拍摄,在尊重舞剧本身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镜头化语言、视听化叙事和蒙太奇表达等电影创作方式进行二度创作,旨在用电影的艺术手法建构起舞剧艺术的独有魅力。 从舞台表演到电影拍摄,对舞蹈演员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跨界挑战。舞剧电影的拍摄,要求演员不仅要精湛地完成各种技术动作,还要将舞台技巧与影视镜头相结合,通过更细腻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的交织来传递情感,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给银幕前的观众。为更快进入角色,演员经历了为期三周的专业表演训练。 舞剧电影主演、上海歌舞团副团长、荣典首席演员朱洁静认为:“舞台表演是连贯的,易于在表演的进程中积蓄表达人物角色的情感,而电影拍摄是不完全按照情节顺序的,这对演员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学习机会。”舞剧电影主演、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王佳俊表示:“电影的拍摄是以另一种不同于舞剧的方式,激励我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创造角色,更好地呈现李白烈士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形象。” 用电影艺术形式展现舞蹈艺术之美,既是一种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呼唤。上海歌舞团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电波迷”和观众走近上海红色文化,从而再次回到剧场感受现场演艺的魅力,以探索一个剧场和影院双赢的新模式。 据悉,该片将于今年完成拍摄,计划明年上映与观众见面。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