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21岁留学生怒杀40岁北大旅美博士:每年66万留学生,其实不懂今天的中国

来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01 当我们在国内岁月静好时,世界上许多地方,其实兵荒马乱。 先说一个美国留学生和他的华人房东的故事,这几天在美国华人圈已经传得沸反盈天。 40岁的中国留美学者宣李俊,在自己的美国家中,被人用刀捅死,妻子也被刺重伤。 留下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在举目无亲的美国,孤苦伶仃无人照应。 而凶手则是租了他房子的房客,在美国奥本大学读书的中国留学生王卓斌(音译:Zhuobin Wang),今年才21岁。 王卓斌,图片源于网络 起因无非是一些,在我们看起来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 因为美国疫情的泛滥,宣李俊太太吴峥峥希望王卓斌搬进来后,先隔离14天,不外出、不下楼。 王卓斌虽然答应,但已心生不满。 随后,王卓斌希望能在房间开空调,吴峥峥不同意,两人为此争吵。 入住的第10天,王卓斌的床塌了,吴峥峥为此索赔700美元。 王卓斌上网一查,这副床架只要114美元,并且他认为床本来就有质量问题,不是自己睡塌的。 矛盾就此产生,王卓斌上网曝光此事,也埋下了之后杀人行凶的导火索。 后来,吴峥峥又说王卓斌弄花了家里的地板,索赔数千美元。 王卓斌不愿意付钱,于是被吴峥峥赶出家门,并扣押了行李。 两人在微信群里,由此开始不停撕逼,直到一方辱骂另一方是野鸡,最终引发了这起凶杀案。 宣李俊和吴峥峥一家的遭遇,让人唏嘘。 但更值得反思的,其实是过去20年里,宣李俊在人生的每一个重大路口,作出的抉择。 要知道,宣李俊今年已经40岁了,还只是奥本大学的博士后。 虽然挂着计算流体力学专家学者的头衔,其实博士后在美国就是个“临时工”,相当于国内没有编制的临时外聘人员。 可是当年在国内,他可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北大博士,毕业于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留在国内,必是国之重器。 熬到40岁,差不多是个可以独立带项目的教授博导了,不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条件,必然属于精英那一层。 更别提参与民族振兴、祖国建设之中的心理成就感了。 可选择了出国发展的结果呢? 人到中年,事业不明,收入不够养家。 好不容易集两家几代人之力,买了个房子,还得靠对外出租空余的房间,分摊按揭。 甚至为了几十、几百美金,为了空调费、油费、买菜钱,跟一个房客斤斤计较,引来杀身之祸。 陶杰在《杀鹌鹑的少女》一书中,写过一段我感慨颇深的话。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只是当时站在命运的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可叹的是,那些在人生路上行差踏错的天之骄子,远不止宣李俊一个。 02 宣李俊的遭遇,让我想起了去年此时,轰动美国华人圈的另一条新闻。 2019年9月19日,38岁的华人工程师陈勤,从美国Facebook总部大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正当壮年的人生。 扔下了家里的全职妈妈和二胎,绝望苟活。 而20年前的1999年,他还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地方高考状元,被浙江大学录取。 是邻居亲朋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又何尝不是祖国培养出来的栋梁之才? 只是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出国。 先在南加里福尼亚大学计算机专业读研,毕业后又选择留在美国就业。 履职过多家硅谷知名的互联网巨头,随后入职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公司Facebook,成为一名高级软件工程师。 家人说他工作认真勤奋,经常加班到半夜一两点。 同事说他接手的项目本来差点烂尾,因为他的努力才挽回,“大家都觉得他很不简单”。 可就当陈勤还沉浸在努力工作、早日拿到美国绿卡的美好憧憬之时,9月的一次例会上,他的印度上司以项目进度缓慢为由,公开批评了陈勤,并且给了他一个考评不合格的评级。 他被调出核心工作组,这在Facebook意味着专业能力受到质疑,只会被日益边缘化,再难获得重用。 假如任由事件发展下去,他被公司末位淘汰,那么不仅绿卡拿不到,还会面临签证到期被驱逐出境的风险。 第二天,陈勤走进他的印度上司办公室据理力争,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有人听到总监大声说:get out(滚出去)。 陈勤则说:it is unfair(这不公平)。 随后,同事在公司门口遇到陈勤,本来想请他吃个饭安慰一下,可是陈勤婉拒了。 只是喃喃地说了一句:谢谢。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陈勤从Facebook总部大楼一跃而下,当场身亡。 没有人知道这个38岁的中年人,在决定放弃自己和妻儿之前,经历了怎样的挣扎,他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愤怒与不甘。 毕竟他曾是全家人的骄傲,也是公司同事赞扬的对象,他无法忍受自己以这种方式出局。 人人都扼腕叹息,但很少人反思: 本科毕业于浙大,研究生毕业于南加州大学,有过思科、Facebook工作履历的陈勤,如果选择放弃这份委屈的工作回国,其实腾讯、阿里巴巴、今日头条,这些国内互联网大公司的高薪职位,不是手到擒来? 可是他,宁愿自杀也不愿意回国。 这样的人其实不少,他们有一个共同点: 自小被灌输了一种惯性思维,觉得西方发达国家工资高、福利好,移民成功就是人上人,外国的月亮一定更圆。 却浑然不觉,风水轮转之间,时代早就变了。 03 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到66.21万人。 在这66.21万人当中,自费留学生为59.63万人,国家和单位公派人员仅6.58万人。 而2018年留学后回国的人员总数,一共51.94万人。 其中自费留学后,选择回国的只有46.76万人。 也就是说,有22%的自费留学生,毕业后根本不愿意回国,有些人出国的目的或许就是为了那张绿卡。 要知道,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中国顶尖高校毕业的高材生。 一个国家最聪明的大脑,一个国家最优秀的智力资源。 出国深造自然好,如钱学森般破除万难也要归来建设祖国的人,恐怕不多了。 作为同胞,当然祝福中国人不论在世界何处,都能施展抱负,收获梦想。 可当下的现实是,这个星球上最火热的那片土地,名字叫中国。 先看大环境。 就拿2020的全球共同压力,新冠肺炎说事吧。 10月2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电视讲话,承认法国正面临“更为严重和致命”的第二波疫情的考验。法国单日新增新冠确诊3.6万例,累计确诊病例增至123万例,居全球第五。 随后,马克龙宣布法国将于10月30日,再次启动全国封锁政策,至少持续至12月1日。 曾几何时,德国还登上过“抗疫标兵”的宝座。可上周的短短几天之内,德国的单日确诊数就开始呈翻倍式增长,直接破万。德国总理默克尔紧急宣布,将从11月2日起全国封城1个月。 10月31日,英国首相宣布从11月5日起,英格兰地区开始实施第二次全面封锁,直至12月2日结束。 基本上,欧洲已经开始了第二轮“封洲”。 有医学专家称,如今美国平均每秒钟就有1人确诊新冠,每2分钟就有一个美国人因新冠去世。 随着秋季美国学校开学,以及冬季临近,感恩节、圣诞节的到来,美国人的传统必须阖家团圆,疫情蔓延的形势不堪设想。 只有中国不一样。 全面复产复工,生活秩序回归正常。 哪怕出现一个新增病例,都能全城检测。 封城还只是表象,疫情失控带来的深远影响是经济衰退。 美国因为新冠,失业率已高达14.7%,超过“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峰值,失业人数逐渐稳定在每周140万人左右。 上半年,美国GDP约为10.11万亿美元,同比下降4.6%。 实际上,整个上半年,全球GDP排名前20的国家,全部都是负增长。 但中国除了第一季度GDP下降6.8%以外,第二、第三季度已分别增长3.2%、4.9%,全年折算下来,依然会逆势增长。 看起来GDP是远离我们普通人生活的统计数据,可GDP的增长和衰退背后,隐藏的是每个老百姓,有没有工作机会,能不能挣到钱的切身利益。 其实过去的40年,中国一直扮演着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角色。 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列列高铁四通八达的背后,其实是无数普通人改写命运的机遇。 出生于山西阳泉的李彦宏就是最好的例子。 父亲是晋东化工厂锅炉房工人,母亲是皮革厂工人,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 1991年,李彦宏以阳泉高考状元的身份,走进北大,毕业后前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留学。 硕士念完,李彦宏辗转几家美国名企之后,选择了回国创立百度,随后登上【时代】杂志封面,这才有了今天妇孺皆知的李彦宏。 而那些留学不归、死磕移民的中国孩子,其实错过的不仅仅是阶层迁跃的机会,还错过了这一场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时代神话,错过了中华民族改写百年屈辱命运的复兴宏图。 而这,是一曲比个人奋斗更加动人心魄的旋律。 不是每代人,都能有幸撞上这样的时代。 04 再看小环境。 先说职业空间。 就如陈勤的遭遇一样,华人在美国是有职场天花板的,这已经是一条公开的潜规则。 技术再优秀,工作再努力,撑死了也就是个中层。 在硅谷,有个盛行已久的段子: 一个公司有两个华人,最后一个会把另一个排挤走。但如果一个公司有两个印度人,最后整个部门都会变印度人。 随着今年2月,硅谷最后一位华人高管,微软副总裁沈向洋跟他的印度上司提出辞职,算是彻底宣告了美国互联网圈华人管理时代的终结。 再说福利。 很多人都有个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惯性认知: 发达国家福利好,生孩子有补贴,上学读书免费,还有全民医疗。 但实际情况呢? 所谓的福利,其实和国内的低保差不多,你在国内会靠低保生活吗? 它的定义是,这是一个低收入家庭才能获得的保障。 比如在澳洲,如果夫妻双方达到一个州法定的最低工资,也就是两个人综合在一起的总收入达到9.5万澳元,是不会有任何福利领的。 而所谓全民医疗,看病不用花钱,它的另一层含义则是效率低下,治疗缓慢。 因为公立医疗资源一直紧缺,所以走公费医疗的病人需要等待特别长的时间。 如果不是急诊,类似于关节置换,可能要排队一年甚至更久才能做手术,一个普通的胃镜或者肠镜检查,可能会等上两个月左右。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更有效率的私立医疗,那就意味你要自己掏腰包。 其实如今国内的医保,也能报销5-8成,就看病体验来说,比国外的公费医疗舒心太多了。 再说生活便利度。 这一点其实没得说了,中国早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出门,在家叫车,司机快到了再下楼,一分钟不用等。 吃饭,外卖点餐,真正的饭来张口。 买东西,说实话,我都两年没用过现金了 …… 换句话说,从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小环境来讲,怎么看也是中国的月亮比较圆。 时代早就变了,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40年前的中国,更不是100年前的中国。 100年前,积贫积弱的国人还在高呼:睁眼看世界。 如今,我想对那些一门心思想出国移民的人高呼:睁眼看中国。 别再自个儿瞧不起自个儿了,外国的月亮真不一定就比咱圆。 05 想起最近刷到的一段视频,是撒贝宁采访我国海洋科学家周慧的2分钟剪辑。 周慧1997年考上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一个班就30多个人,当年很大一部分都出国了。 留在国内发展的周慧,如今偶尔在国际会议上碰到那些老同学,听到的都是各种抱怨。 什么导师拿不到经费,想读博士后都找不到位置。 “真羡慕你们啊,能在这个海域做调查,拿到这么宝贵的资料。” 周慧自豪的说: “那你赶紧回来啊,我们现在项目非常多。你们美国很多教授,都会主动找过来合作。” “因为海洋科考,原来一直是富国才能搞的调查项目。” “可是现在中国富强了,在科技上投入多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施展专业本领的平台。” 当然我写下这篇文章,不是夜郎自大。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许多不尽完美的地方,跟发达国家在许多层面还有不小的差距。 可是我希望每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能明白一个道理: 所谓的差距,换个角度看,就是发展的空间。 国家不完美,那不是你逃离的理由,反而是你留下来把她建设得更好的动力。 因为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 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