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想不出有啥bgm适配这车,因此不配了)
各位好,这里是中国通用航空。
毋庸置疑,车厂要做大,产品一定得全,尤其是中级车以及往上的部分,都是各个厂家撑门面的必需品。就拿欧洲车企来说,那些德国车企不用说了,MG-Rover到死都在搞中级车和中大型车,标致的中型车一大堆——中大型也有能和德国对手打的有来有回的607,雪铁龙在没被收购前也出过DS,被收购后中级车也搞得不错,雷诺不看那些日产换标至少还有个怪胎威赛帝以及一些更早的车,而菲亚特……等等,他家似乎没啥大车吧?(不要跟我说Ducato!)的确,亚平宁半岛的“欧洲铃木”,虽在整个意大利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似乎并不太着重偏大一点轿车的生产,可能是因为自家有定位高些阿尔法罗密欧和蓝旗亚吧(当然后者现在也只剩电动小车了)。不过,菲亚特自家也不是没产过什么大车,而且有不少数据还不错,比如早期的124;八十年代,他们还一反旧习,生产过一台最接近“行政”“豪华”而且还算成功的车,就是本期的主角,菲亚特Croma卡罗玛。
在第一期和第五期里我曾提到,1978年,有四家欧洲车企——菲亚特,阿尔法罗密欧,蓝旗亚和萨博决定联合开发一个横置前驱的大轿车产品平台,这就是著名的Type 4 计划。最终,八十年代中后期,各家车厂都推出了自己的Type 4产品。萨博率先在1984年推出了其中最独特,与其他车型共用零部件最少的9000(萨博在台湾的故事等有时间我会出视频,因为它太过感人,只用专栏讲述是对这个故事的不尊重),紧接着蓝旗亚推出了最奢华的Thema(详情请看第一期),而阿尔法罗密欧则姗姗来迟,在1987年推出了定位偏运动的164(详情请看第五期)。至于菲亚特,则于1986年交上了一份与其余三者类似但颇有差异的答卷,就是第一代Croma。就尺寸来说,Croma并不是Type 4中最小的一台:它长4495毫米,比164的4454毫米稍长一些,但比Thema和9000短个一两百毫米。然而,Croma却被归于D-segment(“中型车”),而另外三款车都是E-segment(“中大型车”)——你要问轴距?Croma,Thema和164的轴距都是2660毫米,也就最特别的9000要长12毫米。外观?9000也有两箱半版本。配置?Croma跟别的几款车比起来也没啥太大劣势。我的确无法理解菲亚特的这一举动——也许只能用“为了避免同行竞争,菲亚特只造Family Car”解释了。
咱还是说说小标题里的“两厢半”吧。这个词差不多对应英语里的“liftback”,指那种后挡风玻璃大角度倾斜连接后舱,后舱较短的掀背车,介于两厢和三厢车之间,国内的比较经典的两箱半有都市高尔夫,雪铁龙塞纳和宝马GT系列。但总体来说,两厢半在国内的接受度并不高——比如就有我这种不喜欢两箱半的人存在,我总觉得两厢半的外观不伦不类,图那个实用性,我还不如买台三厢掀背。
当然,这个定义也有不严谨的地方。例如,很多两厢半和三厢掀背区别不大——例如本期的Croma后挡风玻璃倾斜程度就不是很大,和后来的明锐差不多,但一般大家都把Croma算成两箱半,明锐算成三厢掀背;至于奇瑞风云,目前是两箱半还是三箱车也有争议。
好吧,言归正传,说回 Croma 。它由乔治亚罗设计,尽管看不大出来,但风阻系数到了0.33,在当时算是先进水平。提到引擎,Croma有从83马力的1.6直四到160马力,来自阿罗的BussoV6引擎等一堆引擎可选,有八气门有16气门,大部分来自菲亚特Twin Cam系列,同时也有柴油版本,其中一款2.5升柴油引擎来自依维柯——实际上Croma是第一款采用直喷柴油发动机的乘用车型,称为Turbo D i d(可能是菲亚特对自家直喷技术引擎的称呼,类似大众的TDI),发售于1988年。这些引擎中,2.0是销售主力,尤其是涡轮增压的i e车型,搭载了这款引擎的Croma百公里甚至能到7.8秒。同Type 4的其他车型一样,Croma前置前驱——这也是菲亚特历史上的第一台前置前驱车。变速箱则采用五速手动。
至于配置,Croma并没有那三个兄弟那么豪华。虽然的确有条件限制,但我也不想说什么了,直接上图吧。不过由于两箱半的车身,菲亚特给Croma配置了后雨刷,同时也配备了同级车型中比较不错的诺基亚音响。
菲亚特很快将Croma投放市场。虽然Croma在Type 4里并不算豪华,但凭借两箱半带来的不错实用性,卖得也还可以,自然意大利也有拿它当公车的。毕竟,即使再廉价,这毕竟也是菲亚特推出的史无前例的产品,至少总比它的前辈Argenta要好不少。
当然,Croma的外观在发售后来看确实有点过时了。于是1987年9月,随着更时髦的Tipo的上市,菲亚特便在法兰克福车展上展出了Croma的小改款。新款Croma在外观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动:黑色塑料保险杠有了凸起,而转向灯的颜色也修改了,看上去更具运动气息。
作为菲亚特旗下撑门面的产品,Croma的销量肯定不如自家那些招牌小车那么好,但也不至于亏本。更重要的是,Croma也能给别人一个“我菲亚特不是只会造小车”的印象。不过,凭借不错的动力表现,Croma也有不少追随者。
前期型Croma大陆引进的数量比较少,但在海峡对岸,随着Regata的爆红,三信商事决定继续导入一些菲亚特车型,而大一些的Croma成为了他们的最佳选择。导入台湾的车型大多都是2.0 ie版本,作为当时台湾市场上为数不多的涡轮中级车,着实吸引了一部分顾客购买。
又过了几年,在1991年,菲亚特对Croma进行了一次幅度较大的改款。外观上,菲亚特顺应时代潮流,缩小了进气格栅,直接把五根短斜柱镀铬安在车身上。保险杠改成了和车身同色,大灯也更扁。这套外观也沿用在同时期其他的菲亚特车上——不过那些小车的进气格栅基本没了。动力方面,柴油引擎增加了当时鲜少使用的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它可以改变涡轮增压器的有效纵横比,进而提高效率。(插句话:一年以后推出的标致 405 T16也采用了这种涡轮增压器。再多的机械内容我就不讲了,因为我也不明白。)在下一年,菲亚特又为Croma配备了ABS和安全气囊,外观也进行了小改动。
后期型的Croma大陆就比较多了。建国初期,为了突破别国封锁,我国最早主要使用易货贸易的方法进行海外贸易,通俗点来说就是用本国货物交换外国等价货物。后来西方国家对中国放松了管制,但我国与东欧国家的易货贸易仍然存在——即使九十年代初东欧早已巨变。当时易货贸易可以不交关税(我国未加入世贸组织之前进口车关税非常贵,甚至可以高达100%以上),因此广受贸易商欢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扩大,汽车产品也成了易货贸易中的重要部分,而菲亚特Croma便是其中的重要商品。不过,菲亚特在东欧是有工厂,但Croma是意大利造的啊,东欧为什么拿这车交换?
九十年代初,Croma很快就被大量引进到北方市场,主要是2.0升16气门版本。由于不用交关税,价格只有20来万——当年一台普桑也得十七八万。再说,Croma比普桑技术新了七八年,操控动力空间配置等等也比普桑好,于是吸引了不少想要一台体面轿车的消费者,甚至有政府部门采购Croma做公车。当时在大陆的菲亚特车型中,地位最高的Croma的销量仅次于更便宜,更小的Uno,尽管由于可靠性、配件等原因,现存的Croma数量已经不多了,但和他全中国都找不到几台的兄弟Thema和164(如有大陆车源,请联系泡芙和2253)比起来,Croma已经算幸存者了。
当时,易货贸易还有一台主要的车型:帕萨特B4。在当时的进口中级车市场,帕萨特B4的销量比Croma要好一些,因此得到了更多的进口商进口——结果在1996年,海关叫停了这种不交关税的易货贸易——现在仍然存在易货贸易,但还是需要交关税——并将其视为走私,接着没收了不少还没卖出去的帕萨特B4,直到2003年才放出来。
1996年,菲亚特停产了第一代Croma。在十年的生命周期,里这款菲亚特历史上少见的中级轿车总共获得了45万余台的销量,尽管不算太好,但也值得被铭记了。
停产Croma后,菲亚特并没有继续推出中型车,而是在同年推出了小一号的Marea马力昂(卖到了2002年)。不过,马力昂严格来讲是Tempra的后继车型——或者说是第一代博悦的三箱版。因此,在我看来,一代Croma,仅仅作为菲亚特主线上一条冲向高处的支线,仅出一脉,后无接续。
时间进入21世纪,汽车更加个性化。21世纪初,有一股潮流是混搭车——将不同类型的车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中间体。这些产品里成功的确实不少,像那些日系SUV,宝马X6和骊威,而失败的则更多,像雷诺的Avantime和威赛帝。而Crossover车型(国内称之为“酷越车”,这个名字是奇瑞给自家东方之子的衍生车起的,但市场表现并不好,后来干脆变成了MPV,艾瑞泽8就是这款车最后的改款)便是其中一员:在我看来就是个拉长底盘稍微拉高的旅行车。(标致早期有SW8车型,就是八座旅行车,可能就是Crossover的雏形。)当然,菲亚特自然不会放过这块市场,虽然我不搞大车,但我只是不想搞而不是没能力——至于去找通用要Epsilon平台造新车,也是一种能力。然后,他们去找乔治亚罗设计车身,然后回想起了上次造大车时自家使用的名字——Croma。就这样,一台和它的前辈没有半毛钱关系的“二代Croma”诞生了,尽管外观上更像Stilo。
外观上,新Croma和它的前辈的确没有半点关系,尽管还是与菲亚特自家同时期别的车型同步,像Idea和Stilo。据乔治亚罗说,新款Croma造型既要迷人,又要有足够的空间。不过,二者确实在一个地方相似度不低:尺寸。汽车一直以来是越来越大的,而二代Croma长4755毫米,比前辈多了将近200毫米。事实上,出去Ducato和菲跃,二代Croma是菲亚特造过最大的车了。这款车也是平台产品,和萨博93,欧宝威达,凯迪拉克BTS都是近亲,这个平台上还有一款同样拉长的两厢车——欧宝Signum。
二代Croma采用五速手动或六速手动变速箱,汽油机是来自欧宝的MPI,而柴油机是菲亚特自己的发动机,其中2.4引擎高达197马力。这代Croma搭配七气囊,其中包括一个驾驶席膝部气囊,在E-NCAP里拿到了五星评价(儿童四星,行人一星)。
二代Croma在2005年3月推出,同年六月开始销售。它在意大利的卡西诺工厂生产,采用订单生产的模式,早期也有右舵版本。在第一年,Croma就卖出了六万多台,但很快,消费者们就对这种混搭车不感冒了:尤其是英国,菲亚特定了五万到六万的目标,然而在巅峰时期,Croma也仅仅卖了821辆。其实,Croma的产品力也不错,但问题在于,消费者对菲亚特的大车不买账。什么牌子造大车我都能理解,就菲亚特不行!不信,请你在三秒钟之内说出一台菲亚特车型——我相信你们说出的肯定要么是500,要么是派力奥,都是小车。后来,铃木也吃了这方面的亏。
2007年,随着菲亚特换标,他们对Croma进行中期改款,造型更加现代化,和朋多熊猫等车型保持一致。新Croma砍掉了右舵版本,也增加了定速巡航,胎压监测,倒车雷达等高级配置提振销量。中期改款后的Croma被命名为Nuova Croma,定位也从Crossover变成了旅行车。
然而,尽管这样,Croma的销量也没好到哪里去。2010年,Croma停产,总计销售13万余台,相比它的祖先差了不少,甚至有欧洲媒体评选二代Croma为“2000-2010年欧洲最失败车型”之一。当然,我觉得这不大公平——除非是英国媒体评的。
二代Croma停产后,菲亚特意识到了消费者不买账自己造出来的大车,于是彻底远离了大车市场,意系车也进入了自己的黯淡时刻。随着斯特兰蒂斯的成立和市场观念的变迁,中级车市场逐渐萎缩,菲亚特固定在小车制造上,要想再看到一台挂着“FIAT”车标的大车,可能真得等个十几年了——也许再也不会有了。
中国通用航空,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