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红色影视作品的虚构主旋律电影助力思政课的思考与实践

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其核心在于深刻阐述理论、有效传递价值、激发思想共鸣。电影作为人类的第七艺术,自成一体,独具魅力。而主旋律电影,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价值导向和强烈的情感共鸣,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桥梁,为思政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自2009年《建国大业》上映以来,主旋律电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十五年间,如《战狼》《长津湖》《红海行动》等作品频频霸屏,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主旋律电影的现象级传播为“广大学生爱国热情不断高涨”的局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已经成为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思政课堂而言,主旋律电影对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感染力、引领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显著增强了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当前,探讨如何更好地将主旋律电影融入思政课教学,实现社会爱国课堂与学校思政课堂的联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入理解主旋律电影,构建视频案例资料库 思政教师应深入剖析每一部应用于思政课堂的主旋律电影,了解其内涵与价值。主旋律电影如同一幅动态的画卷,思政教师要看懂“画”中意,需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深度文章、电影评论、幕后花絮、导演采访及观众反馈等多维度信息,深入剖析其创作背景、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挖掘背后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价值。这是构建主旋律视频案例资料库重要的前提和基础,也为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情感与认知基础。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持续积累 构建“主旋律电影作品融入思政课教学”视频案例库是一项系统工程,旨在通过整合优质主旋律电影资源,为思政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教学素材。思政教师要掌握基本功,一是熟练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公开、合法的电影资源;二是掌握电影及电影片段的下载方法,在今日头条、抖音、学习强国等权威渠道进行素材下载;三是及时根据主题、年代等特征进行分类整理,便于快速检索和定位;四是掌握一定的视频剪辑方法,提高视频案例与思政课堂的适配性。这是一项长期进行、长期积累的工作,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深入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视频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模式。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精准对接需求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视频案例的重要来源,对教师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至关重要。大学生积极参与打造视频案例库是一项富有教育意义又充满创意的活动。教师可结合授课主题,引导学生搜索热门主旋律电影进行课堂分享,让学生在自己“动手”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实践能力,加深对影片背后爱国主义精神底蕴的认识。自媒体时代下,00后大学生对主旋律电影有独特的鉴赏视角,思政教师要鼓励学生组建跨专业团队,团队成员可以由主旋律电影爱好者、思政课堂表现优异者、具有信息技术能力的人员等组成,引导他们广泛搜集国内外优秀的主旋律影片资源,发现电影中的真善美,积极参与主旋律作品的创作和改编,为主旋律作品的广泛传播添砖加瓦,促进校园思政文化建设。 (三)搭建在线开放平台,实现共建共享 大学思政教师应合力搭建在线视频案例库开放平台,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主旋律电影作品是独立于思政课堂存在的,又与思政课堂联系紧密,越来越多的思政教师在课堂上乐用善用主旋律电影视频案例来服务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思政教师可以组成项目团队,根据授课内容进行分工负责,共同探讨案例视频的教育价值,并按历史时期、主题类别、影片类型等上传到共享平台。授课教师可根据课堂实际各取所需,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教师要负责对资料库资源进行筛选审核、精准命名、分门别类,建立优秀案例资源的持续更新机制,保持平台的活力和吸引力。 二、精选主旋律电影,关联主题,贴近学生实际 主旋律电影是指能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的影片。主旋律电影题材类型多样,凸显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是思政课的重要视频资源。将适合的视频案例融入思政课堂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以下几点是关键策略。 (一)选择与授课主题紧密契合的电影作品 近年来,主旋律影片高速发展,实现了主流价值与商业价值、艺术价值的紧密联结,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中国主旋律电影最大的亮点在于用细腻表达不断突破题材的类型限制,从革命历史题材向现实题材和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题材不断创新性拓展。在选择用于思政课堂的电影时,重要的是要确保所选电影的内容主题、教育意义与思政课的授课主题紧密相连,如《大决战》展现革命精神,《中国医生》反映抗击疫情,《扫黑·决战》揭露扫黑除恶斗争,《峰爆》讲述抢险救灾故事,《万里归途》体现海外撤侨的艰辛与决心,《我和我的祖国》激发公民意识,《流浪地球》则展现了人类拯救地球的壮丽史诗。思政课堂应联系教学主题,精心挑选能在大学生思政课堂彰显中国精神,引发共鸣的主旋律电影题材。 (二)选对主旋律影片要注重年轻化表达 将主旋律电影引入思政课,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兴趣和审美偏好。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注重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变“大英雄”的青春视角叙事,受到当代大学生的追捧。在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活跃在哔哩哔哩、抖音、微信、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他们不仅是信息接收者,更是主旋律影片片段内容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为主旋律电影进入大学课堂奠定了基础。因此,选择具有时代感、富含流行元素、在网络平台上广受欢迎的主旋律电影片段作为教学案例,能够更有效地触达学生群体,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政教师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学生的兴趣点,选取那些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增进其情感认同的作品。 (三)把握选择主旋律影片的关键问题 在选择主旋律影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服务教学目标,确保影片能够有效传递主流价值观,如爱国主义、奋斗精神、社会责任等;二是关注学生反馈,深入挖掘早期主旋律电影的价值功能,提高其接受度;三是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题材电影,如《因为有了你》,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四是关注港澳台地区的主旋律影片,特别是香港电影中蕴含的深厚爱国主义情感,如《一刀倾城》;五是拓宽国际化视野,适当选取国外主流爱国电影,但需避免敏感或争议性内容;六是形成个人独特的视频案例获取风格,深入研究不热门但说服力强的影片及突然爆火的冷门电影,为教学增添新意和深度。 三、运用主旋律电影,精准发挥思政功能 通过巧妙运用主旋律影片,可以使思政课堂有滋有味、有情有义,更加立体生动,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一)精心加工素材资源,提高适配度 主旋律电影是展现民族精神的重要艺术形式,其影响力在大学生群体中不容小觑,有时甚至能超越传统思政课程的影响力,具有独特的思政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在利用这些资源时,需进行精心审核与加工,确保其与思政课堂内容的高度契合。具体而言,教师应树立有效融合的意识,避免将电影片段的引入仅视为娱乐放松环节。对于网络平台上的热门主旋律电影短视频,教师应根据思政课堂的实际需求进行二次加工,截取关键片段形成视频案例。在处理重要人物的视频案例时,尤其要注重细节,确保情感表达的完整性和感染力。同时,在课堂播放时,要确保视频片段与知识点的紧密关联,营造出最佳的学习氛围。 (二)严要求、高标准,实现双向提升 主旋律电影与思政课堂应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而非孤立的两部分。然而,当前主旋律电影融入思政课教学尚缺乏系统性指导机制,多依赖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标准。因此,在推动这一融合的过程中,思政教师需要不断摸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融入方法。从宏观层面来看,可以尝试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向法、角色扮演法以及线上线下融合等多种教学方法;从微观层面来看,则需关注选材与授课内容的紧密性、素材之间的视觉对比、专业实际情况的适应性、视频案例的播放时长和数量以及本土素材资源的有效利用等问题。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呈现细节方面的能力也为思政老师挖掘银幕思政元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启示。思政教师应在观影过程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总结并构建符合思政课堂教学规律的个人试运行应用规范数据库。 (三)把握有度,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主旋律视频案例作为思政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其渗透性运用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运用这些视频案例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弥补理论讲解的不足,把道理讲得更鲜活,提升教学的魅力。在运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主旋律电影强烈的情感共鸣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深入理解电影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价值导向,从而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此外,还可以设置如《主旋律电影中的家国情怀》等选修课程,通过展现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历程来充分发挥主旋律作品的育人功能,提高校园主旋律电影育人文化的整体水平。 四、结语 主旋律电影作为思政课堂的有力辅助工具,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学习热情,触及他们的灵魂深处。因此,我们要加强主旋律电影与思政课堂的深度融合,准确把握视频案例在思政课堂中的契合点,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报国志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思政师生参与到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中,这不仅拓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也使其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思政教师应积极拥抱主旋律电影资源,通过精心挑选、准确运用主旋律电影片段来共建视频案例资料库,并不断探索与优化其助力思政课的路径。最终,借助主旋律电影的独特魅力,我们可以引导大学生从个人情感出发,升华到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深刻认同和责任感。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华阳)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