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也曾有过一个“特区”
在中国,有三种“特区”,分别是香港、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深圳等6个“经济特区”,以及原贵州的盘县、六枝、万山三个“特区”。不过很多人不知道,四川曾经也有一个存在时间很短的“特区”。
这就是以前的“攀枝花特区”。1965年2月5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的批复》,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实行政企合一。3月20日,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
但当时攀钢是三线建设的头号工程,国防意义重大,为对外保密,在当年4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攀枝花特区对外改称渡口市,于是攀枝花这个“特区”只存在了一个月就被取代了。
虽然对外叫渡口,但由于攀钢公司的原因,攀枝花这个名字知名度反而更高,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又改回了攀枝花市的名字。
【2】一个“将错就错”的县名
很多四川人都知道攀枝花米易县是个避寒的好地方,但却没多少人知道“米易”是什么意思,其实,人家原来根本就不叫“米易”,这是一个经常被写错之后“将错就错”的地名。
原来,迷易最早叫迷昜(明永乐年间设分县),因多雾日出迷蒙得名。注意这个“昜”比“易”多一横,是“阳”的古字,读音和意义都和易完全不一样。
那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叫“迷阳(陽)”呢?据说是当时取名的人为了复古,不用通行的“陽”字,而是用了最古老的写法“昜”。
取名者附庸风雅,却把当地人害苦了,因为“昜”和“易”实在太相似了,“昜”字又生僻,外地人几乎都会读错。据说有一个县官来米易上任,他一直读的是“迷易”,下属也不敢纠正。
就这样迷阳、迷易乱叫了几十年,直到1952年5月,西康省西昌专员公署正式行文:“迷昜县更名为米易县”,米易的名字才这么“将错就错”地定了下来。“米易”之名也有了一个新的解释:此地水稻一年三熟,大米容易收获。
【3】西藏的藏H牌照,是在四川制发的
以前,四川的天全县有个专门制发西藏牌照的车管所,本来当年设在县里的车管所就很少见了,这个车管所居然还发外省的牌照,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为保证进藏物资的运输问题,西藏曾在四川天全和青海格尔木成立了很多汽车运输队,车辆众多,为了便于对这些车辆进行管理和服务,西藏自治区外省设立了两个车管所,可以给有自治区户籍地单位和个人办理汽车牌照,也算是全国的特例。一个设在雅安天全县(后来搬到双流),号段是藏H,一个在格尔木,号段是藏J。 但在2011年,随着管理职能的变化,藏H号牌已经作废了,号牌可根据车主需要转为川A或是藏A车牌。
【4】一首关于“成都府十六县”的顺口溜
老一辈成都人基本都很熟悉这样一首顺口溜:
成华简崇汉,温郫崇新灌。
新新彭双什,金堂十六县。
这首顺口溜说的是清代及民国初年“成都府”的行政区划,当时成都府下辖十六个区县。
成华简崇汉:是指成都、华阳两个附廓县,简州(简阳)、崇庆州(崇州)、汉州(广汉)三个散州,散州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县级市。
温郫崇新灌:是传统上的成都府“上五县”,即温江、郫县、崇宁(已撤销,今郫县唐昌镇)、新繁(已撤销,今新都区新繁镇)、灌县(都江堰市),这五个县是农业时代地理条件最好、经济最发达的郊县,所以被称为“上五县”。
最后两句是指新都、新津、彭县、双流、什邡、金堂这六个县。
为啥没有邛崃、蒲江、大邑这三个县?因为在当时这三个属于邛州直隶州,不归成都府管。
所以现在的成都市对比当年的成都府,可以说是拿广汉、什邡换了邛崃、蒲江、大邑。另外简阳县1935年被划归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区(驻资中县),后来又先后属于内江专区、内江市、资阳市,直到2016年才又“回归”。
【5】汶川大地震震中以前是都江堰的地盘
很多人都以为汶川大地震震中是在映秀镇,不过根据国家地震局公布的地震震中坐标:东经103°42',北纬31°01',这个点其实是位于漩口镇的,至少也是映秀和漩口交界处。峨眉电影集团曾经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寻找512大地震震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其实,现在汶川县漩口、水磨这两个镇,是1957年才从灌县划归汶川县的。1957年5月11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川议字第0207号】批复:灌县漩口、水磨2乡划归汶川县。
如果这两个乡镇没有划归汶川县,根据地震一般以震中所在县级以上政区命名的原则,那么512汶川大地震很可能就要改名“都江堰大地震”了。
【6】曾经中国最大的地区——绵阳地区
绵阳地区(绵阳专区)是曾经存在于1950年到1985年的一个地区,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一个地区,最多时曾下辖22个县,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按今天的人口计算有1400多万人,按今天的GDP计算达到6000多亿,可谓地级政区中的“巨无霸”。
绵阳地区管辖范围最大时,包括如今的整个绵阳市、遂宁市,德阳市除广汉、什邡以外的地域,广元市除苍溪以外的地域,以及重庆市潼南县。
绵阳地区曾经的22个县分别是:绵阳、江油、彰明(1958年撤销)、青川、平武、广元、昭化(1959年撤销)、旺苍、剑阁、梓潼、三台、盐亭、射洪、遂宁、蓬溪、潼南、中江、德阳、罗江(1959年撤销)、绵竹、安县、北川。
此外,建国初期,金堂、广汉、什邡三县也曾短时间属于绵阳专区管辖。
后来,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绵阳地区不断“缩水”:
1977年,潼南县划归江津地区。1983年,德阳、绵竹、罗江3县划归新成立的德阳市。1985年,广元、青川、旺苍、剑阁4县划归新成立的广元市;遂宁、蓬溪、射洪3县划归新成立的遂宁市。
【7】内江地区曾经的辉煌
当年的老内江地区,辖1市8县,1市是县级内江市,8县是内江、资中、资阳、安岳、简阳、乐至、威远、隆昌。
内江地区东连重庆,西接成都,四川第一条铁路,第一条高速公路都横贯而过,交通简直秒杀省内其它地区。
因为交通方便,所以内江地区的工业实力也很强,内江、资阳、简阳、威远这几个都是省内数得上的工业强县。正因为如此,内江地区人口不算特别多,但gdp长期排省内第三,有“内老三”之说。
不过当年强大的内江地区现在已经一分为三了:简阳归成都,资阳带上安岳乐至自立门户,内江只剩三个小弟了,在全省的地位也大不如前。
【8】建国初,老四川省境内同时存在六个省级行政区
建国初期那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后来的四川省境内竟然有6个省级政区同时存在。
分别是:
1、重庆直辖市
2、西康省,省会雅安
3、川西行署区,驻成都
4、川东行署区,先驻重庆市,后迁驻北碚
5、川北行署区,驻南充
6、川南行署区,驻泸州
1952年,川西行署区、川南行署区、川东行署区、川北行署区合并为四川省。
1954年,重庆市并入四川省,改为四川省辖市。
1955年,西康省撤销,金沙江以东并入四川省,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并入西藏(其实西康省从来没有管辖过昌都)。
不过,当时在中央和省之间,还有“大区”这一级,即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行政)委员会,驻重庆,1954年撤销。
【9】全国乡镇数量最多的县
一直以来,四川的乡镇数量都是全国之最,又多又小。所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四川连续推行了好几次乡镇撤并,最近的一次就是在2019年。
四川有一个县,曾经创下了全国县级乡镇数量之最,你知道是哪个县吗?
这个县就是仁寿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仁寿县的乡镇数量一度多达132个!以1987年为例,仁寿县有文林、富加、汪洋等3个镇,佐桥、九品等129个乡(如图)。 后来,经过几次撤并,仁寿县的乡镇数量已经降到了32个,包括4个街道、26个镇、2个乡。
132个乡镇,光是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就有260多个,不知道当时的县领导能认全吗?
【10】四川没有经历过“县改市”的城市
在中国,“市”这个概念是在上世纪20年代才出现的。所以现在的“市”,大多都是从古代的县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如成都市,是民国时分出成都、华阳二县县城部分设置的,而重庆市是在巴县城关的基础上成立的。
但四川也有两个市,从来没有经历过“县”的阶段,一出生就是“市”。
这就是自贡市和攀枝花市。其中自贡市是1939年8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划出富顺县第五区和荣县第二区的产盐区,取自流井和贡井第一字合称自贡市。
攀枝花市则是在原云南省丽江专区华坪县、楚雄专区永仁县部分地区的基础上,完全从平地新建的一座城市,建市之前只是几个村落,自然也就没有经历过县的阶段了。
所以,和大部分城市不一样,历史上从未存在过“自贡县”“攀枝花县”,这也是这两个城市的独特之处。
另外,四川的县级华蓥市也没有经历过县的阶段,而是在“华云工农区”的基础上成立的。而华云工农区,是上世纪70年代划出广安县9个人民公社、岳池县7个人民公社和1个镇成立的,这个范围在历史上从未有过县的建制。
【11】四川最早的7个“县级市”
四川最早的县级市是哪些?估计很多人说不出来,因为这个历史要追溯到建国初了。
当时还没有县级市这说法,大家都是“市”,只不过有的归管省直接管,有的归地区(专区)领导,归地区(专区)领导的,其实就是“县级市”。
最早一批专区辖市有这些:
1、万县市,民国十七年(1928年),驻万军阀杨森以万县城区设置万县市,为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区驻地,建国后为万县专区驻地。
2、泸州市,1950年从泸县城关析置,原由川南行署区(省级)直辖,后划归泸县专区领导。
3、南充市,1950年从南充县城关析置,原由北南行署区(省级)直辖,后划归南充专区领导。
4、宜宾市,1951年从宜宾县城区析置,属宜宾专区领导;
5、内江市,1951年从内江县城区析置,属内江专区领导;
6、五通桥市,1951年从犍为县析置,属乐山专区领导。
7、合川市,1952年4月从合川县城关区析置,属江津专区领导(1958年撤销)。
这7个县级市里,大家可能比较意外的是合川和五通桥,因为它们都不是专区驻地,这也造成了专区驻地还是县(乐山和江津),专区内却另有一个县级市的奇怪现象。
早期设立的这些市,都是“切块设市”的,所以如果你看到县级市和县并存的,比如南充市和南充县、内江市和内江县、宜宾市和宜宾县这些,那都是设市比较早的。而后来就流行“整县改市”了,比如乐山就直接从乐山县变成了乐山市。
四川最后两个“切块设市”的是1976年的绵阳市和达县市,不过小绵阳市只存在了3年就再次和绵阳县合并了,只有达县市一直保留了下来。
【12】攀枝花曾经有4个不同的“区”
大家都知道,攀枝花的区名很有个性,分别叫东区、西区、仁和区(以前叫郊区),简单明了,让人印象深刻。
但是在最早,攀枝花的区名还没有这么独特。
1965年设市时,将云南省永仁县原辖仁和区的18个公社、大田区的9个公社、丽江专区华坪县大兴区的7个公社、三阳区的3个公社和四川省西昌专区盐边县同德区和务本区各2个公社,会理县红格区的新民、安宁2个公社划入当时的渡口市,设立了大河、大田、金江、玉泉4个区。
不过随着攀枝花建设的发展,在市境内逐步形成了炳草岗、弄弄坪、攀密、河门口、大渡口、陶家渡、金江、格里坪等城市人口居住较集中的片区。以管农业生产为主的4个区,已不适应需要。1973年2月,经省委批准,决定撤销大田、大河、玉泉、金江4个区建制,另行组建了东区、西区和郊区。
从大河区、大田区、金江区、玉泉区4个区变成了东区、西区、郊区3个区,大家觉得哪个命名方案更好呢?
【13】“兄弟伙”地名
四川的地名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有些地名加一个字,就变成省内另一个地名了。
比如:
眉山市——峨眉山市
渠县——石渠县
荣县——得荣县
理县——会理县/理塘县
泸县——泸定县
达县(现通川区)——色达县
安县(现安州区)——蓬安县
这些地名都可以算作“兄弟伙”地名吧?
如果重庆没分出去的话,那还有:
开县——开江县
万县——万源县
巴县(现巴南区)——丹巴县
【14】重庆直辖,曾经有四套方案
根据重庆市原市长蒲海清的回忆文章,关于重庆直辖市管辖范围,中央先后提出了四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以三峡库区为中心成立省或者直辖市,包括湖北宜昌,也就是和之前的“三峡省”模式差不多。但这个方案后来觉得牵涉地方太多,也不能精简机构,中间管理成本过高,放弃了。
第二个方案,也就是“大方案”,除了把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等划过来外,还把广安、达川、南充等三个地区也划过来。这个方案更适合建省而不是直辖市,但如果建省的话,会多出一套省级班子,无法精简机构,所以最终被否决。
第三个方案,也就是“小方案”,直接把老重庆市升格为直辖市,这个办法最简单,折腾最少,不过无法解决三峡库区移民的问题(这是重庆直辖的重要原因),只能放弃。
第四个方案,即现行方案,算是“大方案”和“小方案”的折中方案,将老重庆地区、黔江地区、涪陵市、万县市合在一起成立重庆直辖市,这个方案不用增加省级机构,由重庆市管40个左右区县也基本上管得过来,所以最后被采用。
【15】四川最“短命”的地级市和市辖区
1996年1月,原四川省涪陵地区撤地设市,原涪陵市(县级)分设为枳城区、李渡区。
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重庆直辖的决议,原四川省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并入重庆市。当年12月20日,经中央批准,撤销原地级涪陵市和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
从1996年1月到1997年12月,地级涪陵市和两个市辖区只存在了1年零11个月,成为四川历史上最“短命”的地级市和市辖区。
再说个有趣的事,从1997年3月决定重庆直辖到当年12月,涪陵、万县这两个地级市曾短暂地在重庆直辖市下面存在了9个月,当时出现了神奇的“三级市”,即重庆市下辖涪陵市下辖南川市,这种特殊的现象估计也就这么一次了。
【16】西昌也曾当过三个月的“省会”
1949年12月,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当年12月9日,国民政府西康省主席、第24军军长刘文辉、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在彭县(今彭州市)通电起义,宣布西康省和平解放。
但当时盘踞西昌的国民党部队人数众多,蒋介石也想以西昌为中心继续抵抗解放军进攻,12月15日,已逃至台北的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西昌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贺国光为西康省政府主席,在西昌就地组建新省府,同时还故作姿态,令西南军政长官顾祝同“究办”刘文辉抗命一事。
贺国光受命后,即拉拢宁属地方一些头面人物,拼凑起一个新省府班子。1950年1 月1 日,国民政府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在西昌重新挂牌,西康省新省府也正式开张,贺国光率大小官员暨城区各机关团体代表五百多人,在北圣宫正殿“宣誓就职”,刚到西昌一天多的西南军政代长官胡宗南代表台湾行政院监誓。
这个新西康省当时管辖的地盘除原西昌地区下辖的西昌、德昌、会理、宁南、昭觉、越西、冕宁、盐源、盐边县和普格、宁东、沪宁设治局外,还有一个雅安的汉源县。
而同样在1950年1月,中共西康区委员会在成都宣告建立,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2军进驻雅安,随即成立雅安军事管制委员会,开始正式接管西康省的各项工作。所以在这几个月时间里,同时存在两个西康省治理机关,一个在雅安,一个在西昌,也算是近代史上的一段趣事。
当年3月27日,西昌解放,以贺国光为首的“西康省政府”作鸟兽散,民国政府治下运行了11年的西康省政府就这样退出历史舞台,而西昌也只当了三个多月的西康省临时省会。
【17】罕见的泸州“三县同城”历史
上世纪1964年至1995年,泸州曾经有全国罕见的“三县同城”现象。
什么叫“三县同城”?就是说县级泸州市(后来的市中区)、泸县、纳溪县三个县级政府,其驻地都在县级泸州市(市中区)境内。这种现象在四川可谓绝无仅有,在全国也是非常罕见的。
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因为在1950年,从泸县划出城区及附近乡镇,设立县级泸州市,而泸县政府并未迁到泸县的地盘上,仍然驻泸州市小市镇;然后在1964年,又将纳溪县的城关镇划归县级泸州市,改名安富镇,同样纳溪县政府也未迁走,仍然驻安富镇。这样就形成了泸县、纳溪县的政府驻地都在县级泸州市境内的奇特现象。
1983年,泸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原县级泸州市改为市中区,市中区(后来的江阳区)、泸县、纳溪县三个政府仍然同驻一区。
直到1996年,泸州市行政区划调整,设立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从小市迁往福集镇,而安富镇从原市中区划给纳溪区。这样一来,泸州的行政区划终于被理顺了,“三县同城”的现象也划上了句号。
1981年的泸州地图,注意泸州市(县级)、泸县、纳溪县均在同一行政区域内。
【18】民国时期的四川各县分等
1935年四川“川政统一”后,当时的民国政府根据《县组织法》对四川的县进行“分等”,结果如下:
一等县:简阳、绵阳、巴县、江津、合川、万县、涪陵、达县、渠县、荣县、邛崃、泸县、宜宾、富顺、内江、资中、南充、巴中、广安、三台、仁寿、岳池、中江、遂宁、安岳。
二等县:广汉、祟庆、金堂、彭县、平武、江北、奉节、松潘、理县、绵竹、长寿、永川、荣昌、綦江、云阳、开县、梁山、酉阳、秀山、铜梁、璧山、大竹、宣汉、酆都、乐山、犍为、威远、眉山、忠县、资阳、叙永、隆昌、合江、南部、广元、蓬溪。
三等县:成都、华阳、什邡、双流、新都、江油、温江、灌县、郫县、新津、茂县、德阳、武胜、靖化、安县、南川、石砫、黔江、大足、开县、万源、彭水、峨眉、大邑、南溪、古蔺、屏山、江安、阆中、通江、剑阁、射洪、营山、邻水、潼南、乐至。
四等县:新繁、崇宁、梓潼、罗江、彰明、汉源、懋功、巫山、巫溪、垫江、洪雅、峨边、蒲江、庆符、井研、雷波、彭山、高县、长宁、马边、南江、蓬安、盐亭、西充、仪陇、苍溪、青川。
五等县:武隆、城口、丹陵、名山、珙县、古宋、兴文、纳溪、昭化、沐川。
六等县:北川、青神、筠连。
未定:旺苍、平昌、沐爱。
根据当时的《县组织法》,分等的最主要的标准是经济和税收,当然当时是农耕时代,人口与经济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一等县基本上都是人口大县,现在四川人口一百万以上的县大多在里面。
而邛崃、广汉、崇庆、彭县等虽然人口不算多,但经济较为发达,所以也被评为一、二等县。不过为什么成都、华阳二县只是三等县?因为成都城区当时已经设市,失去了核心的成都、华阳两县就只能是三等县了。
此外,地理位置也是考量因素,人口不多、经济也不算发达的松潘、理县、平武能成为二等县,主要是因为它们位居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重要。
(资料来源:《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
【19】“市中区”变身记
八十年代四川成立的那一批地级市,市区的名字都叫“市中区”,可能是跟重庆学的。
后来,可能又觉得市中区这个名字太雷同,于是就纷纷开始更名了,这次是绵阳带的头。
1992年,绵阳市市中区分设为涪城区和游仙区。
1995年3月,重庆市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
1996年1月,泸州市市中区更名为江阳区。
1996年,德阳市市中区分设为旌阳区和罗江县。
2003年12月,遂宁市市中区分设为船山区和安居区。
2007年3月,广元市市中区更名为利州区。
现在,四川还有乐山、内江两个市中区。建议乐山市中区可以考虑更名为“嘉州区”或者“凌云区”,内江市中区可以考虑更名为“甜城区”或者“汉安区”。
【20】近30年四川唯一撤销的县级政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四川一度撤销了不少县,包括大家都知道的华阳县、新繁县等等。但从八十年代起,便几乎没有撤销县级政区的案例了。
唯一一个撤销的县级政区,便是白沙工农区。
白沙工农区是当时四川三个工农区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金口河工农区、华云工农区),原属四川省达县地区万源县下辖区。1978年4月,划白沙区及所属7个公社,建立县级白沙工农示范区,1979年更名为白沙工农区。
为什么要设立白沙工农区?是因为它是三线建设重镇,境内有长征机械厂,又叫7102厂,是隶属于航天工业部的大型企业,企业的带动让白沙一度非常繁荣兴旺,早在七十年代末就成了一个拥有几万人口的大镇,所以才设了区。
后来,随着三线建设计划的调整,7102厂搬到成都龙泉驿了,白沙区失去了建区基础。1993年10月,万源县和白沙工农区合并建立万源市(县级),市政府机关驻原万源县城太平镇,原白沙工农区区域改设白沙镇,白沙工农区作为一个县级政区便消失了。
而另外两个工农区,金口河工农区改为了乐山市金口河区,华云工农区改为了华蓥市(县级),都幸运地保留了下来。
【21】四川的“阳”地名
我国带“阳”地名很多,例如著名的洛阳、襄阳等等,四川也有不少,其中地级地名有3个:绵阳市、德阳市、资阳市,县级地名有5个:简阳市、旌阳区、江阳区、恩阳区、金阳县。
地名中阳的意思是“山南水北”,所以很多带阳的地名都是位于山的南边或者水的北边,例如资阳因位于资水(沱江)之北,因此得名资阳。绵阳的得名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因为位于绵山之南,因此得名绵阳,也有人认为是因为位于绵竹河北边,所以得名绵阳。
有意思的是,德阳和简阳这两个地名却和“山南水北”没关系,简阳是因为古时候曾经是阳安郡所在地,所以取简州和阳安的首字改名为简阳,德阳则是取“德政如阳”之意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