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建设体育强国部署,满足群众对健身健康需求,助力健康嘉祥建设,依据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山东省全民健身条例》、《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济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紧紧围绕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为目标,把提升人民体质健康水平、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作为出发点,倡导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强富和美”新嘉祥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形成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生活习惯。全县居民体质进一步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全县总人口42%以上,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区“10分钟健身圈”逐步形成,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平方米以上,公共体育设施全面开放,设施完好率达到98%。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赛事活动更加丰富多元化,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向基层延伸。科学健身指导水平进一步提升,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数达到2.8个以上。
三、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夯实全民健身设施服务基础
1. 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力度。按照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门类齐全、综合利用的指导原则,编制和实施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持续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重点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城镇社区健身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健身场地、足球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亲民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设施,到2025年新建改扩建不低于20公里的健走步道(登山步道),不低于30公里的骑行道等公共服务设施,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1块以上。针对既有社区健身设施未达到规划要求或健身标准的,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通过补建等方式统筹建设完善健身设施,提档升级居住社区健身设施;全面落实新建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的体育设施与住宅主体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统筹用地保障,将全民健身发展所需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利用荒地、废弃地、城区空闲场所、旧厂房、建筑屋顶和公益性建设用地等建设体育健身工程。到2025年,提档升级10个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全县人均健身场地2.7平方米,健身人数达到全县总人口42%,城区逐步建成“10分钟健身圈”。
2. 加强全民健身设施管理维护。完善《嘉祥县村级全民健身器材维修、维护管理办法》,制定《嘉祥县全民健身器材维修维护管理办法》,落实公共体育设施向公众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政策。加快推进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提高现有场馆综合利用率。鼓励社会力量承接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牵头部门: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参与部门: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教育和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各镇街)
(二)丰富全民健身活动服务内容
3. 打造品牌健身赛事。结合县域实际,努力打造省、市级品牌健身赛事。一是大力推广桌上冰壶球运动项目向纵深发展,让更多人参与这项“时尚运动”,多组织联谊赛,加强与外省交流,力争成为省内品牌赛事;二是结合县域足球典型,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积极组织和承办省、市级足球联赛;三是以创建“全国老年太极拳之乡”为契机,积极开展太极拳“七进”工程,抓好各层面的培训、交流、展示活动,组织镇(街)交流赛,承办国家、省、市级太极拳比赛;四是利用农民丰收节和传统节日,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继续组织好镇街以村居为单位的农民运动会,形成“镇街一品牌,村居一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
4. 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加强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供给,打造“村居有活动、镇街有赛事、县里办联赛”的系列赛事活动。大力推广普及健步走、骑行、广场舞、球类等具有较高群众基础的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传统体育项目,力争在全市乃至全省形成一定赛事品牌影响力;按照因地制宜、小型多样、就近便利的原则,以镇街、社区为单位,创新举办“社区运动会”,引领推动社区体育健身活动普遍化、常态化、多样化,发挥体育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增进交流等功能,助力和谐社区建设。
(县直机关工委、县文明办、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农业农村局,各镇街按部门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全民健身组织服务水平
5. 健全体育社会组织体系。持续完善体育总会组织,推进基层体育总会规范化建设。规范镇街体育总会,支持村和社区建立村级体育总会,争取到2025年实现5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体育总会。鼓励支持各行业,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市街道、农村社区发展各类群众性体育社会组织,组建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俱乐部、健身团队,争取到2025年全县单项运动协会达到30个,健身俱乐部达到30个。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体育社会组织承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项目、社会公益活动,激发体育社会组织内生发展动力。
6. 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规模。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关信息整理,持续实施等级培训和继续培训,引导各类健身俱乐部、体育教师、体校教练员、运动达人等各类体育专业人士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扩大队伍规模,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能和水平,进一步优化其年龄结构与等级结构。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自身建设,开展“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评优活动。
7. 加强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建设。拓展社会参与平台,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鼓励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大学生等具有体育技能的专业人员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志愿者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开展“最美全民健身志愿者”选树活动。到2025年,组建以协会为主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2个,向社会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志愿者数量不低于200人,主要以推广健身尝试、提供健身指导、服务体育赛事等志愿服务工作。
(牵头单位: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参与部门:团县委、县文明办、县民政局、县教育和体育局,各镇街)
(四)完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
8. 完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网络,利用嘉祥全民智慧健身大数据平台定期开展国民体质测试,提高城乡国民体质抽样检测比例,打造国民体质测试与健身服务指导一体化新格局。开展全民健身科普活动,提升居民健康意识和科学健身水平。实施“全民健身技能入户工程”,依托嘉祥体育发布、嘉祥全民智慧健身大数据平台向公众推介健身项目。开展科学健身大讲堂活动和健身服务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五进”活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宣传健身知识,指导健身技能,带动更多人群加入科学健身行列。
(县直机关工委、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县总工会、县卫生健康局、县教育和体育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按部门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特定人群健身服务
9. 发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作用,更加广泛地开展机关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及喜闻乐见的趣味健身赛事活动,引导建立工间操制度,让更多干部职工参与健身,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为职工健身提供组织保障。发挥老年体育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喜闻乐见、便于老年人参与的太极拳、健身气功、气排球、广场舞、门球、乒乓球、棋牌等健身赛事活动;做好老年人体育工作骨干队伍的培训,发挥现有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业务骨干引领作用,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指导,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老年人达到60%,对城区40处老年健身活动站点进行完善。
10. 完善残疾人体育训练和康复设施,加大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建设。一是鼓励健身俱乐部为残疾人健身提供便利;二是培训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残疾人宣传体育健身知识,促进残疾人科学健身;三是加大残疾人专用体育设施配套建设。组织妇女积极参与群众性健身活动,提高妇女身心健康水平。重视和培育民族体育社会指导员队伍建设,保证少数民族群众享受同等体育公共服务。
(县委统战部、县直机关工委、县总工会、县老年大学、县卫生健康局、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县残联、县妇联按部门职责分工负责)
四、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协调融合发展
(一)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认真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发〔2020〕1号),加强体教融合,完善政策保障,制定青少年体育发展保障标准。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学生体育技能培训,培养良好的健身习惯。加强学校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建设,开展体育传统特色品牌学校建设工作,在全县范围内打造特色品牌学校。探索建立健全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中小学体育赛事体系。发挥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作用,完善“吃、住、训”三位一体县级体校模式,配备专业骨干教练员,选拔优秀运动员。鼓励社会力量开办青少年训练营、体育俱乐部等机构,不断拓展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持续推进中小学游泳普及、校园足球活动和针对青少年近视、超体重等问题的体育干预。倡导社会力量进入学校进行培训,发挥体育协会、俱乐部作用。
(县教育和体育局、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按部门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动体卫融合,有效促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发挥体育运动推动健康关口前移的积极作用,深入推进体卫融合工作,做好省级体卫融合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完善“1+3+N+3”体卫融合机制,多点布局基层延伸。鼓励支持医疗机构、社会力量等建设运营运动康复中心、健康养老中心、运动医学门诊等体卫融合实体机构;支持在社区卫生健康服务机构中设立健康驿站、体卫融合健身指导站;不断加强体卫融合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体卫融合专家库,加强运动指导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体卫融合服务水平。整合体育、医疗及养老等资源,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健身、康复、养老融合的“一体式”运动康养服务。
(牵头部门: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参与部门: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
(三)探索体旅融合,满足群众多元健身需求
利用南部山区地理优势,开辟汽车越野赛道,打造集旅游、养生、赛事于一体的“汽车越野”品牌赛事;开辟九顶山徒步、骑行等体育旅游精品路线;依托洙赵新河培育户外露营、水上运动等体育旅游新业态。
(牵头部门: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参与部门: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四)加强产业融合,促进健身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争创“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为契机,重点围绕山东建华中兴手套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省科技公关项目“利用工业材料制作防切割滑冰服”,加大研发和大品牌创建力度,争取到2025年,培育形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品牌3个,新增手套产品注册商标10个以上。二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县直机关综合运动会、农民运动会、中小学生运动会、各单项协会赛事等一系列赛事活动,深挖体育消费潜力,促进体育消费,全面推进我县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县直机关工委、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各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突出数字赋能,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
继续完善嘉祥县全民智慧健身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全民健身中心、县体卫融合健康促进中心、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健身俱乐部等场地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建立公共体育场馆“身份证”信息库,实现公共体育场馆预定、赛事信息、人脸识别、场地使用、赛事培训、客流监测、安全预警、体质监测、健身指导等智慧化服务;继续推进健身设施一键“二维码”报修服务,积极发展小型智慧社区百姓健身房、智慧社区运动之家建设;推动全民健身设施、器材智能化升级,到2025年,建设5处智能化室外健身路径。
(牵头部门: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参与部门:县卫生健康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大数据局,各镇街)
五、保障与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大体育”理念,聚焦提高群众满意度,完善县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形成部门联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
(二)落实经费保障。加大公共财政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积极对上争取项目扶持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全民健身,形成多元投入全民健身事业的格局。
(三)加强队伍建设。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逐步实现一村居两个全民健身工作人员目标。积极培育全民健身基层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赛事活动组织等专门化体育服务人才。
(四)加强制度保障。加强全民健身政策执行力度,加大全民健身行政执法力度和监督力度,健全体育赛事活动监管体系,出台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规范。实施全民健身绩效评估,组织对本实施计划执行情况的中期和终期评估,并进行社会满意度调查,向县政府报告和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五)加强安全监管。加强全民健身赛事组织管理,强化赛事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对大型赛事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安全预案,严格执行报批和备案机制,加强场地安全管理,做好赛事活动现场安全保障工作,完善赛事活动保险制度,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做好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建立体育赛事熔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