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人大代表到全国政协委员,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副主席、中国首枚冬奥会金牌得主杨扬一直在关注青少年体育问题。今年两会,杨扬的提案则瞄向了与儿童青少年密切相关的社区体育场所。关于这份提案,杨扬起了个很接地气的名字——《社区体育——“熊孩子”需要有“放电”的地方》。针对儿童青少年社区体育设施不足等情况,杨扬建议将社区儿童青少年体育纳入全民健身、社区发展等范畴,“社区体育做得好,将会是学校体育的有力补充。”
杨杨在会议现场。受访者供图
亲自带俩娃,她有很多话想说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召开前两天,杨扬终于敲定了今年提案的标题——《社区体育——“熊孩子”需要有“放电”的地方》。
与往年多关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等不同,杨扬今年的提案瞄向了与儿童、青少年密切相关的社区体育场所。关于这个提案,杨扬最早拟定的标题是《关于加强社区儿童青少年体育设施规划和建设、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建议》。写完之后,杨扬觉得不太满意,于是就改用了上面这个名字。
“疫情期间,在家里呆得时间太长,孩子们需要有’放电’的地方。”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杨扬称自己就是一个感受很深的亲历者,有很多话想说,这让她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这份提案。
“社区体育中的儿童青少年体育需求应被重视,甚至是高度重视,需要体育、住建等多部门合作协调进行顶层规划、设计和推动。”杨杨称,社区是儿童青少年除校园以外最主要的活动场所之一,对提高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参与、提升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学习等方面有重要和独特价值。
“事实上,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运动启蒙和兴趣培养更多始于社区。”杨杨称,这次疫情放大了社区体育空间和设施不足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城乡社区中的公共体育空间和设施更多是面向成人,能满足儿童青少年需求的不多,适宜儿童和青少年的设施偏少甚至没有。
杨扬目前居住在上海,那里是全国全民健身发展非常好的城市,苏州河两岸、黄浦江两岸都进行了大范围全民健身改造。不忙的时候,杨扬经常会带孩子们去靠近浦东江边的一侧骑行锻炼,但二十多公里内只有一处秋千、滑梯、沙坑公共设施。疫情刚平复,杨扬带两个孩子去玩,发现那里人山人海,“如果多做几个,就不会这样了。”
社区规划中儿童体育设施最易忽略
杨扬在调研中发现,大多供成年人使用的社区体育设施,对儿童和青少年具有一定风险性。前不久,广东佛山一名4岁男童在社区健身设施上玩耍时手指被夹,杨杨据此阐述了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安全运动设施的必要性。
社区体育设施服务于中老年人,解决的是一个“体”的问题。但“体育”是“体+育”,二者合一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对儿童青少年来说,’育’才是最有效的。”杨杨说。
杨扬表示,儿童成长阶段的运动发育能力,可以通过外部手段干预,“我们看到国外很多社区,秋千、滑梯、攀爬架等设施很多,对孩子大脑神经发育很有帮助,有助于他们发育。”
不过,国内很多社区是没有滑梯、攀爬架等公共设施的,“类似这样的设施大都开在商场里,是收费的。”杨扬并不排斥收费,但她始终认为体育是公共产品,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享用的。商场里的这些设施能满足一部分人需求,而更多的工薪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则需要社区来帮助,“社区儿童青少年基础体育空间、设施和服务的缺乏,会让这一部分家庭的孩子减少或失去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
杨扬发现,很多地方将滑梯、秋千等划归为娱乐设施。在社区规划建设中,这一部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很多时候我们依赖的不是社区,而是小区。因为没有硬性要求,高档一点的小区可能根据楼盘定位加一些体育设施。大部分普通或老旧小区要么没有,即使有,也普遍存在配置单一等情况。”
为此,杨扬建议,将社区儿童青少年体育纳入全民健身、社区发展范畴。同时,她呼呼出台制定儿童青少年体育设施相关标准,科学有效地指导社区体育规划、设施建设和使用等相关工作。
青少年社区体育志愿者急需培训
过去几年,杨扬的提案多关注学校体育。“前几年,学校体育提得很多,随着大家的共同呼吁,这几年学校体育慢慢被重视起来了。”杨扬称,虽然在执行过程中学校体育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大家从各个方面都已经开始重视了。
学校体育固然重要,但也不能把孩子的所有课余活动都推给学校,“由于应试教育等原因,学校短期内很难改变执行不到位的现象。我认为社区和家庭应该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社区体育如果做得好的话,会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杨杨说。
杨扬称,社区体育设施可以根据社区场地因地制宜,一片场地可以踢足球也可以打篮球,“从这一点来说,社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社区体育开展得好,也有助于社区文化氛围的营造。杨扬称,中国家庭几代人都是围着孩子转,以孩子为纽带,通过运动的方式更容易促进亲子关系、邻里关系,充实社区文化。
杨扬举例说,在国外,很多家长一到周末都会带着孩子外出参加各种比赛。很多赛事的组织方就是家长,一些有运动特长的家长则会去做教练员,整个赛事很有序,“这能够让社区文化和孩子的成长形成全方位的联系。”
几年前,杨扬也曾呼吁过青少年社区体育志愿者队伍建设,他们在北京体育馆路社区做过一些项目,但志愿者培训并不是特别理想,“大型赛事,志愿者的作用占很大一块。放到社区体育,家长志愿者的作用也很大。”
杨扬说,她可以带自己孩子玩,但更希望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她也乐于在社区中扮演家长志愿者的角色,“没有大人引导,他们就是跑跑闹闹。只要有大人带了,你会发现游戏就有秩序、有规则了,这对孩子们影响挺大的,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新京报记者 孙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