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魔幻27年:中国老板的足球往事

拆招商业迷局 锐享商业新知 锐时代/锐思想/锐故事/锐公司/锐不可当 锐评:多年以后,老板们终于明白,中国足球是算术,是魔术,但唯独不是技术。 -序.恋曲1992- 1992年是一个神奇的年份,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春潮也涌进了中国足球。那年6月,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在北京郊区红山口召开,确立了中国足球职业化道路的改革方向。 至此,中国足球成为市场经济在竞技体育领域的一个试验场,那些后来声名大噪,与中国足球相爱相杀的老板们,也在此时崭露头角。 那一年,38岁的四川广元人王健林完成公司改制,将大连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变更为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公司。34岁的许家印离开了工作10年的河南舞阳钢铁厂,进入深圳一家企业,一路干到了办公室主任。 那一年,尹明善用做书商赚来的20万作为启动资金,开始生产摩托车发动机,厂房不到40平米,员工包括他在内一共10人。宋卫平还在珠海一家电脑公司负责内刊采编,离他返回杭州创建绿城还有3年。 那一年,马云在杭州开了一家翻译社,顺带卖鲜花和礼品。而张近东在南京宁海路卖空调的门面已经开了两年,生意红火。 那一年好远,远得像一个古早的传说,所有的荡气回肠,都尚未命名。 红山口会议之后,中国足协确定1994年甲A联赛为职业联赛,建立职业俱乐部,允许引进外援和外教,实行主客场赛制。 职业化的背后是市场化,就要有投资人和赞助商,但在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件新鲜事。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拨人瞅准机会,投身到日后让他们爱恨纠葛,覆水难收的中国足球之中。 01 王健林的密码箱 1994年4月17日下午3点,成都体育中心,94全国足球甲级A组联赛开幕,揭幕战由四川全兴挑战老大哥辽宁远东。 那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第一轮比赛。川队以一种几乎搏命的打法1比1逼平辽宁,“雄起”之声响彻成都。比赛结束后,每个队员从全兴老板杨肇基手里拿了3000块钱奖金。 千里之外的大连,老板王健林坐在电视机前看直播,大连万达首轮客场打吉林三星。球队离开大连时,王健林一直送到机场,并用领导式的口吻要求,“首战务必告捷”。 大连万达首次亮相没有让王健林失望,最终以3比1取胜。回到大连后,王健林提着装有现金的密码箱,拍了下箱子说,“都在这里”。 第一批投资足球的老板中,王健林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但当年王健林对足球职业化的理解是单纯的,有力出力,有钱出钱。 坊间传闻,王健林喜欢提前把装满现金的密码箱带到球队更衣室去,以此激励士气。他甚至坐进教练席督战,时而怒目凝视,时而手舞足蹈,成为彼时甲A赛场的一道风景线。 谁也不知道王健林的箱子里到底装了多少钱,但他挥舞钞票的手,从来不开空头支票。 大连有一次客场打八一,上半场0比2落后,中场休息时,王健林训话:“今天只要你们打平就算赢球,我把赢球奖翻番!”下半场,大连打疯了,连追两球,逼平八一。 老板豪爽,一掷千金,全队上下三军用命。第一个赛季,大连万达以黑马姿态拿到首个甲A冠军,之后又分别在96、97、98三个赛季蝉联冠军。“万达王朝”所向披靡。 纵观当时的整个中国商界,王健林是第一个把足球效应最大化的人,也是第一个高举“金元足球”大旗的人。从1994到1999年,他一共砸了3.5亿在足球上,后来的首富本色,在当年已经显现。 总之,全国人民最初知道王健林,不是他开发商的身份,而是因为他是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的老板。 1998年,国家启动住房制度改革,迎来了商品房时代。已经积累了足够名气、人脉和资本的王健林瞅准机会,跳出大连,迈出大规模跨区域发展的步伐。 但就在这一年,王健林的足球故事差点戛然而止。 1998年9月27日的中国足协杯半决赛,王健林对当值主裁的争议性判罚非常不满,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撂下了“永远退出中国足坛,以此对中国足球黑暗的抗议”的狠话。 后来在中国足协、大连市政府的多方调解下,王健林没有立即退出。但心灰意冷已成必然,最终在2000年彻底退出联赛,将球队卖给了徐明的大连实德集团。 远离是非之地的王健林,靠着住宅、商业的两条腿走路,在地产江湖大杀四方,并一度占据中国首富的宝座。 王健林的另一个意义在于,他为房地产开发商搞足球,树立了一个先行先试的榜样。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头两年,俱乐部赞助商以房地产为主业的,除了大连万达,就只有胡葆森的河南建业。 王健林、胡葆森之后,越来越多的开发商跑步进入中国足球。不少声名显赫的地产大佬们,军功章里都有足球的一半功劳。 02 宋卫平与李书福 两个浙江男人的快意恩仇 如果不是足球,宋卫平成为公众人物的时间或许要往后推迟很多年。这个当过党校教师的浙江男人,喜欢踢足球,自称在31岁前还可以打满全场。 1998年,靠着做房地产赚来的钱,宋卫平组建了浙江绿城足球俱乐部,征战乙级联赛。绿城连续三年冲甲失利之后,通过收购从甲A降级的吉林敖东,获得了甲B资格。 2001年,宋卫平雄心勃勃,投入8500万元志在冲击顶级联赛,要知道,这笔投入是绿城集团当年总盈利的三分之二。现实给了宋卫平一记响亮的耳光。2001年10月6日,甲B联赛最后一轮,绿城在主场神奇的0︰6惨败给长春亚泰,后者冲A成功。 宋卫平大为光火,直接来到新闻发布厅,宣布开除5位涉嫌假球的球员。他说,“对于有问题的球员绝不手下留情,甚至不惜把整个球队都开除光。” 宋卫平的怒火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之前早就对裁判在几场关键比赛的表现不满。这次彻底点燃,径直开炮:“现在看来中国足球有些丑恶的东西是我力所不能及的。” 宋卫平冲冠一怒的第二天,国足在主场1比0击败阿曼,历史性地杀入世界杯决赛圈。举国狂喜之下,没有人在意宋卫平的愤怒。 直到2个月后,另一个浙江男人又点燃了火药桶。 李书福是浙江台州人,台州离宋卫平的老家嵊州,不到200公里。2001年,李书福出资1400万元买下广州太阳神足球队的90%股份,组建广州吉利汽车足球俱乐部,并信誓旦旦宣称,“要经营广州足球30年”。 李书福一开始是充满热情的,但随着时间推移,中国足球并没有让李书福舒服。这个当时连越位都不知道的“足球小白”,始终搞不懂为何这么多人让他去做裁判的工作。 真正激怒李书福的是广州吉利冲击甲A的关键一战。是役,广州吉利2比3输给了上海中远,因不满裁判判罚,广州吉利在比赛还未结束时愤然罢赛。 12月11日,中国成功加入WTO,李书福却在这一天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宣布吉利退出中国足坛。李书福很激动,抛开事先拟好的发言稿,猛烈开炮: “一场球100、200万地行贿,可没有一个搞足球的官员、裁判员给抓起来。”“为了取得好成绩,吉利也曾经送过钱给别人,是通过中间人送的。”“这次中国足球冲出去了,但与我国经济取得的成就相比,这算个屁!” 李书福用一种“同归于尽”的方式,炸开了中国足球的黑幕。 他和宋卫平,两个浙江男人联手打假,公开宣称要做“污点证人”,向中国足协宣战。之后,吉利集团将中国足协告上了法庭。 随之而来的是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打假反黑风波,唯一自首的裁判龚建平成为替罪羊。直到8年后,一场声势更为浩大,决心更为坚定的反黑风暴,才彻底揭开了中国足球的腐败和溃烂。 当初在甲B只折腾了200天的李书福,如今忙着他的“新制造时代”,早已不再过问足球。而宋卫平还在坚持投资足球,迄今已有22个年头。老宋对足球,那是真爱。 03 未遂的“G7”,徐明和张海 如果说宋卫平和李书福的打假反黑,是站在投资人角度对中国足球改过自新的一次“劝谏”,那么徐明等人主导的“G7革命”,则是老板们对中国足球的一次“兵谏”。 所有的革命,都需要一场导火索。很不幸,一个叫周伟新的裁判成了那根引线。 2004年10月2日,北京国安客场对阵沈阳金德,因不满主裁周伟新的点球判罚,北京国安中途退赛。次日,中国足协对北京国安处罚30万,扣3个积分,后者扬言退出中超。 此时,大连实德老板徐明走上前台,公开支持北京国安,并发布《告全国球迷书》,希望对中超联赛进行全面改革。 徐明是当时商界有名的少壮派企业家,21岁创业,30岁出头身家就超过20亿。2000年,徐明从王健林手中接过大连足球队之时,正是实德集团在大连快速扩张的时期。之后,徐明又买下川队,试图以足球为实德打开西南市场。北京国安罢赛5天后的2004年10月17日,徐明牵头,制定出13个文件,涉及到9项实质性内容的“中国足球革命方案”出炉,炮火直指中国足球体制弊端。 之后,大连实德、北京国安、上海中远、青岛颐中、深圳健力宝、四川冠城、辽宁队7家俱乐部结成联盟,召开投资人会议,试图成立“职业联盟”。这个联盟被媒体称为“G7”。 “G7”之中,只有北京国安有国资背景,其他全是民营企业。他们试图以资本的力量,从外部对中国足球的管理体制进行改组。徐明曾以壮士般的口吻宣称,“中国还没有为足球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人,那我徐明就来做这第一人。” 徐明之外,张海是“G7”的另一个热衷者。 张海一脸佛相,早年以“密宗气功师”的身份行走江湖,广收学员,甚至还跑到东南亚传授藏密气功。据说,张海最多时有数十万弟子,彼时他还不到20岁。 后来,张海去了香港,再回到内地已是资本大鳄,28岁收购大名鼎鼎的健力宝成为董事长,旋即进军足球。 因为“G7”,徐明和张海并肩作战,试图在中国足坛摸索一条体制外的改革之道,以谋求更大的利益。回头来看,这种充满理想主义的“革命”注定会失败,因为中国足球从来都不只是足球。 据说,在中国足协与投资人的一次沟通会上,当时的足协掌门人阎世铎面带微笑,耐心听完代表念的几万字稿子,突然脸色一变,一拍桌子,“你们把中国足协的权威置于何处?” 一个事实是,中国足球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进步,只能靠体制内的自我变革,不可能被动接受体制外部的“逼宫”。 况且,那些打着“革命”旗号的老板们,本身也不完全干净。 2004赛季,深圳健力宝夺得中超冠军,而张海打给球员和教练员的一张张白条上,累计金额超过3000万。深圳健力宝成为中国足球职业化历史上的“白条冠军” 2005年3月,张海被捕,因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罪,被判入狱10年。之后,“G7”又支撑了一段时间,最终各奔前程。 又过了7年,曾经呼风唤雨的徐明,没有“牺牲”于中国足球改革中,而是倒在了监狱中。他因涉嫌经济案件被捕,2014年在狱中因病去世,终年44岁。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04 尹老爷子、朱魔兽、束神医 王健林退出中国足球的2000年,62岁的尹明善拧着5580万冲了进来,收购重庆隆鑫冠名的前卫寰岛,更名为“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 尹明善搞足球的原因很简单,当时中国知道力帆的不超过2000万人,但中国有3亿球迷。他说,“八年寒窗无人问,力帆一球天下闻”。随着投资足球,力帆名声大噪,一路高歌猛进。尹明善看中了东南亚市场,把越南头号球星黎玄德引进到力帆俱乐部。越南的大街小巷,高喊“阿德,力帆,力帆,阿德。” 重庆力帆征战中国足球17年,期间4度降级,重庆球迷一度打出标语:“尹明善,还我重庆足球”。 尹明善不是不想搞好足球,也不是不愿投入,他搞足球的17年,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处于中国足坛“假、赌、黑”最为猖獗的时期,很多事情,他控制不住。 尹明善多年勉强支撑,早已力不从心,但又不舍完全抛下。即便后来不得不放弃,他始终坚持一个态度——球队转让之后必须留在重庆。 尹明善在2015年接受央视采访时透露:“当我利润3个多亿的时候,拿300万,小事情,但现在我利润只有四五个亿的时候,要拿两三个亿的话,负担就沉重了。” 2017年1月,尹明善把重庆力帆俱乐部90%的股份卖给当代集团。谢幕之时,他说:“接手足球的时候,重庆足球是甲A,现在把主导权交出去,仍然是中超,我没有让这座城市失望。” 那一年,尹明善79岁,老而弥坚。 出生于1966年的朱骏,比尹明善小了不止一轮。这个上海交大的高材生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虚拟社区——第九城市,并在2004年敲钟纳斯达克。同年,第九城市拿下《魔兽世界》在中国的发行运营权,赚得盆满钵满。 朱骏喜欢足球,他先是组了一个企业球队打业余联赛,然后收购球队打乙级、中甲,不过瘾;收购中超的上海中邦,还是不过瘾;干脆收购上海申花。 成了上海滩的大佬之后,朱骏天价买来德罗巴、阿内尔卡,颇有纵横四海的风范。但很快,两位巨星就与申花不欢而散,短期的轰动效果荡然无存。 朱骏跟球员一起训练,在替补席上指挥,甚至亲自登场比赛。有一次邀请赛,上海申花对阵利物浦,朱骏首发出场,仅仅5分钟就被换下,主教练回应“有伤在身”。还有一次友谊赛,朱骏连续错过阿内尔卡为其创造的机会,以至于球场上有人高喊“换朱骏”。事后朱骏评价,“如果我不上场,你觉得这场比赛会有多少关注度?” 有媒体戏言,朱骏开辟了中国足球娱乐化的道路。 2014年1月,朱骏退出申花,并逐渐淡出公众视野。足记马德新毫不客气地指出,“玩死了自己,玩死了申花,最后把上海足球也玩死了。” 朱骏金盆洗手之后一年,一个叫束昱辉的“神医”开始投资足球,手笔丝毫不逊于朱骏。 在此之前,束昱辉在保健品领域闷声发大财,权健内部宣传材料将他描述成李时珍那样,为了挖掘民间秘方,尝遍百草。权健还宣称,“束昱辉是亚洲掌握秘方最多的人”。2015年,权健的年销售额已接近200亿元,束昱辉收购中甲天津松江,更名天津权健,开启烧钱模式,成功冲超。 大力出奇迹,天津权健拿到了中超第三,亚冠前八的梦幻成绩。这让束昱辉和追随者们非常振奋,每逢主场比赛,各地权健经销商就从四面八方赶到天津。但一到客场,他们就成了客队球迷口中的“天津传销队”。 束昱辉并不避讳,他曾在天津体育频道《权健时间》节目中提到,外援格乌瓦尼奥在比赛中掌骨断裂,敷了一种神奇的祖传膏药(权健秘方),两天后,奇迹般地好了。 3个赛季,权健花了20个亿。束昱辉豪言,“我感觉赚钱没意思,因为没地方花钱。自从做了足球以后,又燃起了我拼命做事的动力!” 但是,束昱辉很快就失去了“报效”中国足球的机会。2019年1月,束昱辉因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被捕,10个月后,他和权健公司被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 尹明善、朱骏、束昱辉,三个彼此并无交集的商人,在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他们进了又退,只不过,有人是放爱一条生路,有人是想得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05 许老板的战舰、马云的袖子、张近东的西游 许家印是王健林之后,第二个成功把足球效应最大化的地产老板。 许老板投资体育是从女排开始的,2009年“恒大女排”组建,并力邀郎平执教,引发轰动。那一年,恒大在香港上市,许老板春风得意。 一年后,许老板以一亿元收购因涉嫌假球被罚入中甲的广州队,更名为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并喊出了“三年中超夺冠,五年登顶亚洲”的口号。 许老板进军足球的时间点颇为讲究。在此之前,中央高层凭凭在公开场合表达对中国足球改革和重整的意愿,扫黑反赌风暴之下,许老板看到了大破大立的机会。 在彼时中国足球的一汪死水之中,许老板用真金白银砸出了一阵浪花。 许家印把“攻势足球”的魔法发挥到了极致,恒大在转会市场一眼千里,不断刷新转会身价,他甚至请来了里皮和斯科拉里。引援肯定有效果,如果效果不好,那就再多引一点。 恒大用巨资打造了一艘牢固的豪华战舰,9年里拿到了8次中超冠军,两度问鼎亚冠,成为当之无愧的豪门俱乐部。 许老板搞足球很有政治觉悟。2012年,许老板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两会”,提交了一份“关于中国足球改革的几点建议”的提案,顺便留下了一个销魂跑向会场的身影。这是许老板的高明之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不忘中国足球的顶层设计。他要求恒大国脚任何时候都要把国家队利益摆在第一位,后来干脆出钱让里皮成为国足主教练。 不得不说,许老板豪赌足球取得了成功。恒大集团名利双收,从一个地方房企进击为多元化布局的产业帝国。2009年恒大销售额303亿元,2018年恒大销售额达到5500亿。 春天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大批金主纷纷跟进,中国足球进入烧钱模式。就连一向远离足球投资的互联网大佬也跃跃欲试,2014年,马云掏出12亿买下广州恒大俱乐部50%股权,并在队名上加上了“淘宝”两字。 马老师说,我热爱足球,不是因为这项运动本身,而是中国需要足球运动这样的团队运动。那一年亚冠淘汰赛,马云和许家印一起身穿恒大球衣出现在广州天河体育场。马云看得非常带劲,撸起球衣袖子鼓掌加油。 马云入股广州恒大,一度让同为浙江老乡的宋卫平很不爽,说他“不爱浙江爱美人”。毕竟在此之前,宋卫平曾向媒体透露,马云将以个人身份投资绿城足球,结果马云转身倒向了许家印。 很快,中国足球又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节点。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把振兴足球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改革。 这种前所未有的高度让中国足球振奋,也让投资足球的老板们振奋。这一年底,苏宁老板张近东宣布接手中超江苏舜天,更名为江苏苏宁,喊出了“打造百年足球俱乐部”豪言。 张近东并不满足于中国足球的一亩三分地。2016年,苏宁2.7亿欧元收购意甲豪门国际米兰70%股份,一夜之间,整个欧洲都知道了苏宁。之后,张近东之子张康阳担任国际米兰俱乐部主席。 不只是张近东,中国资本集体开启了疯狂的买买买模式,放眼欧洲联赛,遍地是中国老板的翻云覆雨手。中国足球就用这样的方式击败了欧洲五大联赛,名曰“曲线救国”。-不是尾声:从来没有救世主- 如果从1992年的红山口会议算起,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已经开启27年,除了闯进过一次世界杯决赛圈,职业化成果寥寥。 这也是市场经济从粗犷草莽走向成熟规范的27年。那些用钱和足球发生关系的老板们,各怀心思进入这个魔方之中,却最终成为了魔方中的一块。 老板们起初的目的都很单纯,靠赞助足球扩大知名度,增加企业影响力。但没想到,中国足球不仅是一项竞技体育运动,还是名利场,还是江湖。 有多少往事在风中飘,就有多少散落一地的鸡毛。 四川全兴老板杨肇基退出足球时坦言,从企业经济效应角度来说,全兴是一个失败者。常常有股东提出,每年几千万应该分红而不是投在只亏不赚的足球俱乐部; 在长期在小品中“忽悠”别人的赵本山,当了180天的辽足董事长,最后还是被中国足球“忽悠”; 延边北国足球俱乐部老板金学建亲自上场踢中乙联赛,他说,“我赞助球队时唯一的要求就是,在场上给我留一个位置”; 王健林冲冠一怒发誓永远退出中国足球,但多年以后他又回来了,还给分管体育工作的中央领导写信,表示愿意为振兴中国足球出一份力。好马不吃回头草,但又有多少人愿意当好马。 有多少行业含恨退出,就有多少地产商勇敢填坑。 早年间,甲A时代的赞助商五花八门,有制药、烟草、酒水、饮料、保险、电器、保健品等诸多领域,房企并不占据主流。 到2018赛季,16家中超球队的投资方均涉足房地产业务,其中8个以房地产为主业。16家中甲球队中,有9家投资方涉及房地产业务。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也被戏称为“房地产联赛”。 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房地产自身属性。一方面,地产商搞开发,需要频繁和政府打交道,足球作为一张城市名片,会换取政府在多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足球对提升地产品牌形象有很直接的作用。 只有房地产能救中国足球?这固然是一句戏言,但地产商的大手笔投入,也确实几度力挽岌岌可危的球市于不倒。 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只有中国足球才能救中国足球。市场+职业+法制+科学,中国足球就一定能结出好的果实。但遗憾的是,我们只看到了市场和职业,忽视了法制与科学。 那些当年一腔热情,拧着钱杀进球场的老板们,终于明白,中国足球是魔术,是算术,但唯独缺乏技术。 迷雾之中,仍有老板前赴后继,因为生生不息,才是江湖。 参考资料:《甲A十年》,作者李承鹏 《中国足球内幕》,作者李承鹏、刘晓新、吴策力 感谢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下“在看” 关于本文作者:糜好奇来源:两江商业评论(ID:liangjiangshangye)版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原创平台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锐公司”是《商界》杂志旗下重点打造的优质内容平台。致力于记录时代企业、传播经营智慧、探究商业本质、透视商界人生。你憧憬中的成功在这里将演绎得千滋百味。 BUSINESS 《商界》杂志编辑部出品 公司报道 | 品牌传播 | 投稿合作 请添加微信 gaigaiorsky 商 务 合 作 18696634667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商界APP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