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14日电(邱宇) 在当前低利率的环境下,无论是传统以银行为销售渠道的理财产品,还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类”产品,收益率都面临着下行的压力,而看起来收益较高的互联网金融又存在不少的风险。虽然一直以来,国债都以低风险和相对较高的固定收益率著称、近来更持续火爆,但又面临“难抢”的境地……不少人都存在着“钱该往哪放”的困惑。
一年期存款利率跑不赢CPI “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走低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了3月份物价数据: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涨幅连续两个月处在“2时代”。这意味着,如果存款的收益率低于2.3%,那么实际收益率相当于负数,也就是资产出现了缩水。
目前的银行存款利率是多少呢?五大国有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仅为1.75%,股份制银行约为2.25%,活期利率只有0.35%,显然低于CPI的数值。
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继续走低,融360发布的《2016年3月份银行理财市场报告》显示,今年3月份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89%,再创新低。以光大银行为例,某一类型6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从2015年7月的5%降至目前的4%以下。
与此同时,“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也出现大幅下滑。以余额宝为例,4月12日,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约为2.50%,仅略高于CPI,与2014年初6.763%的历史最高点形成强烈反差。不过,相比目前各家国有银行的定期存款,“宝宝”类产品仍有1%的超额收益。
刚工作不久的贾从山,是北京一家IT公司的工程师,他把约50%的个人积蓄存放在“宝宝”类产品中。“虽然收益没有以前高,但是存取灵活,比在银行存款划算”,他说,自己没有太多的积蓄,从零钱理财的角度讲,“宝宝”类产品还是有吸引的。
由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共同发布的《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16)》认为,2016年国内仍然处于降息通道中,“宝宝”类产品收益走低是大势所趋,中长期限的理财产品虽然预期最高收益率较高,但事实上并不保障收益,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到期实际收益率存在一定的风险,不排除出现未能达到承诺的高收益的情况。在此背景下,《报告》建议投资者配置收益率和流动性平衡的宝宝类产品来获得稳定收益。
100万买3年期国债收益比定存多3.75万 成百姓理财避风港
与持续低迷的存款利率相比,低风险、收益率固定的国债显得颇为诱人。
4月10日是今年首期电子式储蓄国债销售的第一天,全国范围内400亿元的额度在短短几小时内全部售罄。
大连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陈军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说,“我们银行得到的国债配额并不多,上午8点半开售后很快就卖光了,有些大爷大妈早上5点就在门口等着。”
他说,国债近年一直都很受欢迎,购买群体主要是中老年人。在3月10日发行今年首期凭证式国债时,这家股份制银行的门口就排起了长队。而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罗先生也对记者透露,每每发售国债时,清晨路过自家楼下银行,的确能看到排队等候的人群。
至于国债销售场面是否一直这么火爆,陈军介绍,在五六年前央行的加息周期里,各种银行理财产品的利率都很高,国债的热度就相对低一些。
有关国债与定期存款的收益差距,银行从业人员沈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本次发行的三年期国债票面年利率为4%,如果把100万元用来购买国债,到期利息为12万元;假如在五大行存三年定期,利率为2.75%,到期利息为8.25万元,比国债少了3.75万元。在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执行利率可以上浮30%多,但即使这样,也无法像国债一样达到4%的年利率。
他进一步解释了国债受欢迎的原因。首先,从流动性来讲,银行的短期理财虽然能达到4%以上的收益,但无法随时取兑。也就是说,买三个月理财产品,如果中间变卦,钱是取不出来的,而国债可以提前支取。
其次,从金融风险来看,国债代表国家信用,可以认为没有信用风险。但理财受制于理财标的,有些用于银行之间的拆借,还有些投资到公募基金,最后进入股市,风险相对较大。
房产与储蓄是中国家庭财富重头 专家:理财力求安全和稳健
在“抢购国债”现象的背后,也反映出投资者的一种无奈。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老百姓的投资渠道不够宽广,他们对理财产品和资本市场理解不足,造成国债市场的热销。”
目前,房产与储蓄仍是我国家庭财富配置的“大头”。今年4月,中国光大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研究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家庭配资中房产占比为62%,2012年下降至55%,而2014年美国的这一比例仅为24%。
虽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各种“承诺高回报率”的网络理财产品,但风险频发,也客观上加重了公众投资相关产品时的不安全感。
李大霄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家庭配资比例会出现变化,网上理财产品将逐渐进入家庭。但他提醒民众应当选择信誉高的产品发行人和购买渠道。他说,“不管是什么样的理财产品,安全和稳健是最为关键的,尤其是作为普通的老百姓,远离杠杆方能实现幸福美好人生。”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