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正文

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的国内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的国内发展现状

国内发展现状

发展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产销规模突破100万辆,跃居全球第一。自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至今,行业经历了战略规划期(2001-2008年)、导入期 (2009-2015年)成长期 (2016年至今) 三个发展阶段。

能源战略: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升高。2018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0.9%,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能源安全红线 (50%)能源战略调整和强化能源安全势在必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对于中国有强烈的战略意

政策端: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全方位的激励政策,从研发环节的基金补助、生产环节的双积分,到消费环节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再到使用环节的不限牌不限购,运营侧的充电优惠等,几乎覆盖新能源汽车整个生命周期。目前行业政策主要包括三方面导向:1) 补贴加速退坡,2020年后完全退出,补购置转向补运营与基础设施;2) 提高能耗要求,以双积分政策为核心构建行业发展长效机制;3) 放开外资股比限制,扩大整车与动力电池行业对外开放,鼓励高质量竞争。

技术端: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取得较大进步。1)整车:续航里程提升明显,百公里电耗下降显著。2) 电池: 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处于全球第一阵营。3) 电机:基本完成国产替代,集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三合一的动力总成产品是未来发展趋势。4) 电控:核心器件IGBT已实现国产突破,但对外依存度仍高。5)智能网联: 已取得部分进展,但核心技术传感技术、车载操作系统、数据平台技术、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技术等尚不成熟。

基础设施端:我国充电桩保有量从2014年的3.3万个快速增长到2018年的77.7万个,4年复合增长率220%,但目前行业仍存在充电桩布局不合理、供需错配、充电桩不互通共享、整体利用率偏低、停车难充电时间长等问题。

? 目前充电桩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充电桩分为私有桩、专用桩和公共桩,私有桩一般为随车附带

私人使用,专用桩则为运营车等特

定用户提供服务,公共桩的问题相

对复杂,也是业内讨论的焦点。充

电桩发展目前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局

面,一方面,它跟不上新能源车的

发展速度,车桩比处于高位,充电

桩本该供不应求;而另一方面却是十分低的利用率,显示供过于求。

这看似矛盾的现状,凸显出充电桩

发展坎坷。

? 首先,供电审批时间较长。新建充

电站时存在供电增容的问题,新

增变电站审批周期长,最少也要

六个月。有些充电站设备都已安

装好,电缆也铺设完毕,但却无

法在短期内完成通电。 其次,建设场地资源有限。目

前,专门用于建设充电站的场地资

源极为有限,政府提供的场地很多

是临时用地,使用年限存在不确定

性,给投资带来了很大风险。

最后, 各充电桩建设企业各自

为政,在充电桩建设和充电收费

方面缺少联动机制,导致本就稀

少的充电桩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最后因

难以维持运营而选择离开,就算

勉强存留下来的大多数企业也依旧深陷亏损的困境。

业内人士表示,为了提高充

电桩利用率,充电桩企业必须结

合车辆投放计划和建设规划合理

布局,根据新能源汽车使用方的

投放需求和政府在每个区域规划

配备的充电桩数量,综合考虑区

域内现有充电桩配置情况来配建

充电桩,而物业管理方面则需要

政府出台相关的措施来对物业方

进行管理。国家有关方面应鼓励

各企业和单位利用科技创新优势, 进行充电设备的研发与实践,开

发出更多充电时间短、高效简单

便捷可移运的充电设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