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 正文

新能源资源(目前开发利用的新能源主要有哪三种)

1、水能,目前我们通过建设水利系统,利用水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能,推动涡轮机发电,这种目前是水能常用的能源转化手段。

2、风能,与水能利用类似,风能可通过推动风车转动,将风动能转化为电能,这种发电技术在我国东南沿海及西北隔壁多风地区应用比较多。

3、核能,主要是通过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进行发电,目前已建成大亚湾核电站在内的多个核电站,到由于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目前对于核能的安全性和核废料的处理存在争议,未来还需进行进一步完善。

4、地热能,就是利用地下产生的热量进行功能,目前主要用于城市供暖等领域,规模效应有限。

5、太阳能,随着我国光伏技术的发展,目前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修炼提高,其成本逐渐降低,我国西北部地区光照时间较长,具有较好的资源储备,未来,可能成为我国在碳中和背景下最有潜力的绿色清洁能源。

自治区将什么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

新能源资源丰富,普遍具备可再生特性,可供人类永续利用;比如,陆上估计可开发利用的风力资源为253GW, 而截止2003年只有0.57GW被开发利用,预计到2010年可以利用的达到4GW, 到2020年到20GW,而太阳能光伏并网和离网应用量预计到2020年可以从的0.03GW增加1至2个GW。

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扩展资料

新能源种类:

1、太阳能

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

2、地热能

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

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

百度百科-新能源

百度百科-地热能

百度百科-太阳能

自治区将新能源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

7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促进条例》日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了该文件并将于2023年9月1日开始实施。

条例指出自治区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科学合理制定新能源开发利用总量目标,采取相应措施,推动新能源市场的建立,发挥新能源产业优势,全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

自治区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深化新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支持新能源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障新能源发展合理空间需求,充分发挥新能源的生态环境保护效益。

自治区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自治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遵循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的原则,对风能、太阳能、氢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作出统筹安排。

自治区统筹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在新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布局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自治区采取措施以新能源带动新工业,推进新能源多元化场景应用,推动重点产业和重点园区用能高比例绿电替代,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制氢一体化、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园区绿色供电、火电灵活性改造、全额自发自用等市场化消纳新能源方式,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

自治区加强新能源电源规划和电网统筹协调,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电源项目与配套送出工程应当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自治区采取措施推进高比例新能源输电通道建设,提升存量通道新能源外送规模,推动交流特高压、点对网等输电通道进行风光火储一体化改造,提升直流特高压、交流特高压输电通道新能源电量占比。

新能源发展的优势

资源丰富:新能源所使用的资源丰富,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这些资源储量大,分布广泛,可满足全球范围内的能源需求。

环保节能:新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同时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技术成本逐渐降低,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

经济优势: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就业,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可以降低能源进口依赖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可持续发展:新能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其开发利用可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