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35个儿童喜欢的科学小实验(果断收藏)(二)

  20、沉浮实验  材料准备:  木质玩具、塑料玩具、海绵、乒乓球、曲别针、石子以及玻璃球等不同质地的材料、记录表、装满水的水盆。  实验操作:  (1)小班幼儿玩时,可以让他们把各种材料放入水盆中,让幼儿观察哪种材料会沉下去,哪种材料会浮在水面上。  (2)中、大班幼儿玩时,可以尝试让他们用各种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比如,如何让上浮的材料下沉、如何让下沉的材料上浮等。  指导建议:  分组进行实验时,教师应根据参与实验的幼儿人数选择适宜的水盆和材料。教师要提醒幼儿穿兜兜褂或者挽好袖子,避免他们在活动中弄湿衣服。  请幼儿记录观察结果:幼儿可以从“预设结果一实验验证”两个角度来进行记录。建议在活动前记录“预设结果”,在活动后记录“实验验证”,要避免幼儿在实验中弄湿记录表。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小结,知道铁和铁制品、石头等在水中会下沉,塑料和木质材料在水中会上浮,并请幼儿说清楚“沉下去”和“浮上来”。  鼓励幼儿大胆选择更多的料材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组织幼儿相互交流经验。  拓展与替代:  可以让幼儿进行“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准备一杯清水,并把鸡蛋放进去,观察鸡蛋在杯中的沉浮情况,然后在这杯水中不断加盐,观察鸡蛋在杯中的沉浮变化。  可以让幼儿用空矿泉水瓶做实验,尝试如何让瓶子沉入水底、浮在水面或立在水中。  提供各种水果(葡萄、苹果、香蕉等),引导幼儿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变化。  附:科学小知识  物体在水中或空气中,受到的水或空气将其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水中是下沉还是上浮’与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也可以说与它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的大小有关。当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时,物体就会下沉;当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浮力时,物体就会悬浮于水中;当物体受到的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时一物体就会上浮。此外,相同质量的物体,越是浸在密度大的液体中,越是容易上浮。  21、彩色的影子  材料准备:  相同大小的矿泉水瓶3~5个、水彩笔颜料、手电筒、纸盒、白布、水。  制作方法:  (1)在矿泉水瓶内分别加入不同颜色的水彩笔颜料和水,搅拌均匀,制成彩色水。  (2)剪去大纸盒的上面部分,底面铺上白布,制成投影屏幕。  实验操作:  把彩色水瓶放入盒内,置于白布前,且与白布有一定的距离间隔。用手电筒照射彩色水瓶,彩色水瓶就会在纸盒内的白布上出现半透明的彩色影子。  指导建议:  影子,发现影子的彩色,影子圈色深浅不一。  附:科学小知识  光可透过透明物体,由于水彩笔颜料具有半透明的特性,所以光就会穿过彩色瓶子,形成了彩色的影子。如果物体遮光性能好的话,影子应该都是黑色的。  22、不落的小球  材料准备:  乒乓球、玻璃瓶(瓶口比乒乓球略大)  实验操作:  把乒乓球放在桌上,玻璃瓶瓶口朝下,罩在乒乓球上。在桌面上快速旋转玻璃瓶,观察乒乓球在瓶内的运动。  指导建议:  提示幼儿旋转速度可由慢到快,并观察速度快慢对乒乓球的影响。  引导幼儿在让乒乓球快速旋转后,尝试将玻璃杯从桌面上移开,继续旋转,观察玻璃杯里乒乓球的变化。  拓展与替代:  在剪掉瓶口的矿泉水瓶上面或铁罐头瓶的瓶口上绑上绳子,将水装入瓶子,引导幼儿按着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由低处逐渐向高处迅速旋转,观察水是否会洒出。  附:科学小知识  物体在旋转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背离旋转中心的力,这就是离心力。当我们旋转玻璃杯时,带动乒乓球旋转,乒乓球被离心力压到了瓶壁上,产生要突破旋转轨道外逃的倾向。而较窄的瓶口能阻止乒乓球被甩出去,所以不会发生球掉落的情况。  23、有线电话  材料准备:  空八宝粥罐两个、细绳一根、钻子、包装纸。  制作方法:  (1)在每个八宝粥罐的底部中间扎一个孔,孔的直径大小以刚刚能穿过细绳为宜。  (2)将细绳分别穿过两个罐子的小孔后,在绳的两端各系一个结,防止细绳从小孔滑落。  (3)对八宝粥罐的外部用包装纸进行任意装饰,一部有线电话就做好了。  实验操作:  两个幼儿各拿一个八宝粥罐作为听筒,将绳子绷紧,一人将听筒放在嘴边说话,另一人将听筒放在耳边倾听。  指导建议:  指导幼儿玩“打电话”游戏,知道声音会沿着紧绷的绳子迅速传播,知道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应该把作为成品的“听筒”给他们;对于中班的幼儿,教师应该给他们半成品,即事先给八宝粥罐扎好孔,引导幼儿自己穿孔、打结。  引导幼儿试一试绳子松弛了,声音是否还会被听到。  请幼儿在看不见对方的情况下(蒙上眼睛)玩“打电话”的游戏,看能否猜出给他打电话的小朋友是谁。  拓展与替代:  与幼儿一起尝试用果冻盒、纸杯、纸盒、纸筒等制作有线电话,比较它们之间在传递声音上有无区别。  尝试让幼儿用不同长短、不同材质的电话线(线绳、铁丝、毛线)做有线电话,请幼儿辨别声音的变化。  附:科学小知识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要靠气体、液体、固体做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被称为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我们听到的声音也就不同。当两个幼儿用自制的电话筒打电话时,说话会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沿着紧绷的绳子传播,他们便能听到彼此的声音;如果绳子松弛了,振动就无法传播,声音也就无法被听到了。此外,绳子的长度也会影响声音传播的质量。绳子越长,声音越听不清楚。  24、音乐瓶  材料准备:  相同高度和粗细的玻璃瓶8个、7种不同颜色的颜棒(筷子、鼓槌等)1根。  制作方祛:  1、把瓶子排成一排,在每个瓶子里倒进不同量的水(水量由少到多)。  2、在每个瓶子里倒入一种颜料(第一个瓶子与第八个瓶子倒入的颜料一样,只是瓶子里面的水量不同),制作成彩色水,这样既美观又便于识别区分不同的水量。将八个瓶子按水量由少到多依次摆好,一组音乐瓶就做好了。  实验操作:  (1)让幼儿用小木棒以相同的力度依次敲击音乐瓶,感知声音的变化  (2)幼儿用嘴依次对着每个瓶口吹一吹,试试能否听到声音,声音的是否一样。  指导建议:  引导幼儿边敲击边倾听声音的变化,并辨别哪个瓶子音调高,哪个瓶子音调低,并引导幼儿探讨原因。  提醒幼儿在敲击不同的瓶子时力度要相同,同时不要太用力,以免敲坏玻璃瓶。  拓展与替代:  教师可根据音阶调整水量的多少来制作音乐瓶,并为幼儿演奏乐曲。(悬挂音乐瓶声音会更好听)  可将钢管、竹筒等切割成长短不同的管子,悬挂起来制作成音乐筒。  提供编钟演奏的视频资料供幼儿欣赏。  附:科学小知识  当用小木棒敲击玻璃瓶时,瓶子和水会发生振动,当振动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由于每个瓶子里的水量不同,它的振动频率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水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编钟的工作原理与此类似,编钟的钟体小,敲击时,振动就快,音调就高;钟体大,音调就低。  25、我来学印刷  材料准备:  陶泥或者硬橡皮泥、牙签、颜料、刷子、白板纸。  制作方法:  (1)把陶泥捏成常见印章的形状,如长方体或圆柱体,将准备刻字的一面切平,用牙签在上面分别写上想印的字的正字和反字。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需要的数目,照上面步骤再制作几个同样的印章,分别写上想印的字。  实验操作:  (1)印章制作好后,指导幼儿用刷子蘸颜料分别刷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让幼儿先用写有正字的印章印字,再用写有反字的印章印字,比较印制的效果是否相同。  (3)提供白板纸,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列并印刷。  指导建议:  帮助幼儿在一张透明度较好的薄纸上写上字,反过来看就是反字。  提醒幼儿用牙签写完字后要剔除笔画上多余的泥,使字痕显得稍宽并且清晰。  鼓励幼儿尝试用已有的字样摆出不同的句子,如“我爱幼儿园”,还可摆成“幼儿园爱我”、“幼儿爱我园”等,来体会活字印刷的方便。  拓展与替代: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看凸型印章,让他们了解、对比凹凸两种印刷的不同效果。  提供材料,让幼儿自由刻印自己喜欢的简单图案。  搜集有关印刷术发展的文字与影像资料,让幼儿了解印刷术的发展过程。  附:科学小知识  古代的印刷方法很死板,印一本书需要刻制所有版面,非常耗时。一旦错一个字,整页都要重新刻制,比较麻烦,而且一本书的模板用完后基本就没用了,很浪费。后来,北宋一个叫毕异的人发明了活字印刷,他把一个版面的每个字都单独制出来’需要哪个放哪个,省劲了许多。后来,人们又经过用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字、油印印刷而进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印刷的种类一般包括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孔版印刷五种。  26、自制降落伞  材料准备:  沙包、小手绢(大小不同)、细绳。  制作方法:  用细绳系住小手绢的四角,然后把绳子的另一端绑在沙包上。  实验操作:  (1)让小班幼儿自由往上抛降落伞观察降落伞下降的样子,体验游戏快乐。  (2)让中大班幼儿不仅可以往上抛着玩,翅以试着接住降落伞。  (3)教师选择一处安全的高处时往下抛大小不同的降落伞,让幼儿观察,看哪一个最后落下。  指导建议:  在幼儿玩降落伞时,提醒幼儿注意抛的角度,不要伤到同伴。  提示幼儿注意观察,抛的高度与降落伞张开的程度以及下落速度之间的关系。  拓展与替代:  可以用塑料袋或布代替手绢。  观看相关图书或视频,丰富幼儿有关降落伞的知识经验。  附:科学小知识  降落伞是利用空气阻力,使人或物从空中缓慢向下降落的。它是从杂技表演开始发展起来的,随着人类航空事业的发展,后来被用于空中救生,进而被用于空降作战。降落伞在降落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很大,所以它所受的阻力也大,导致人在下落时的重力加速度减小很多,不至于在落地时出现生命危险。  27、自制风向标  材料准备:  吸管、卡纸、顶端为珠子的大头针、+塑料珠子、带橡皮擦的铅笔。  制作方法:  (1)将吸管两头分别剪开一条缝隙。  (2)用卡纸分别剪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大三角梯形做风向标的箭头(小三角)和箭尾(大三角梯形),并把它们插在吸管两头。  (3)将大头针插入吸管中间,并穿过一颗珠子,插在铅笔的橡皮擦上。  (4)把铅笔固定在一个位置,标明东、西、南、北,风向标即制作完成。  实验操作:  把风向标放在户外高处,根据箭头指的方向来判断风向。  指导建议: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风向与风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的关系,了解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提醒幼儿,吸管和上下塑料珠之间不要挨得太紧,以吸管能自由转动为宜。  拓展与替代:  可用小旗、布条、纸条等来制作简易风向标。  有风的时候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如树枝)的摆动,以此来判断风向。  附:科学小知识  风是有方向的,风吹来的方向即为风向。风向标是一个不对称形状的物体,重心点固定于垂直轴上。当风吹过,对空气流动产生较大阻力的一端(箭尾)便会顺风转动,使风向标的箭头永远指向风的来源。其原理其实非常简单:箭尾受风面积比箭头大,若箭头及箭尾均受风,箭尾必会被风推后,使箭头移往风的来源。  28、自制风速仪  材料准备:  瓶盖(大小相同)、吸管(长短、粗细相同)、软木塞、顶端为珠子的大头针、塑料珠。  制作方法:  (1)将两根吸管交叉插在一起呈十字状。  (2)用强力胶将瓶盖固定在吸管的两头,瓶盖朝向如图所示。  (3)将大头针穿过吸管中心,再穿过塑料珠扎在软木塞上,风速仪就做好了。  实验操作:  把风速仪放在室外,根据它的转速大致估计风力大小。  指导建议:  提示幼儿制作风速仪时,瓶盖要朝着逆时针方向粘贴。  提醒幼儿,吸管和上下塑料珠之间不要挨得太紧,以吸管能自由转动为宜。  拓展与替代:  也可以用风车的转速来判断风速的快慢。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被风吹动的物体的摆动快慢,以此来估算风力的大小。  附:科学小知识  风流动的快慢决定了风速的大小。我们能够根据风速仪的转懒陉来确定风力大小,风速仪每分钟转动的次数多,就表明风速快,反之亦然。有时候风速急速增加时,可能预示着会有大雨或暴雨来临。  29、旋转的光盘  材料准备:  气球、废旧水彩笔筒、光盘、吸管。  制作方法:  (1)将一根废旧的水彩笔筒清洗干净,将粗的一端截去部分’使其正好卡在光盘中心的孔上,下端保持平整,且不露出光盘。  (2)把气球绑在一根吸管上并扎紧,以防止漏气。  (3)把吸管套在水彩笔筒的上端即完成制作。  实验操作:  拔下吸管,向气球吹满气,然后用手捏住气球口,把吸管套到水彩笔筒上,随后松开手使气球内的空气经过吸管和水彩笔筒从底端喷出,光盘就会向前旋转驶出。  指导建议:  将水彩笔卡在光盘中心孔时,要卡紧,避免留下缝隙影响前进的效果。  将吸管套在水彩笔筒上时,要套紧,避免气体从缝隙中流走。  可以让几名幼儿进行比赛,看谁的光盘跑得最快、最远。  指导幼儿探究影响光盘转动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如气球气体的多少、地面的光滑程度和光盘自身重量等。  注意吸管口的卫生消毒。  拓展与替代:  也可以用蛋糕盘、卡纸、纸盒等代替光盘,让幼儿实验用哪种材料前进得距离更远。  附:科学小知识  气球被放开时,气流猛地向外喷出,在气流的带动下光盘不停地旋转着前进。气球内空气越多,气流越强,光盘旋转的速度越快;随着气球内气流压力的减弱,光盘转动的速度逐渐减弱,直至停止,这与气垫船在水中上升、下降的原理是一致的。  30、空气在哪里  材料准备:  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土、盆、水。  实验操作:  (1)请幼儿打开塑料袋在室内或到室外去捉空气,捉住后把塑料袋口攥紧,然后朝着自己的脸放开,感受空气的存在,或者让幼儿扎住塑料袋口,观察了解空气看不见、无色无味的特性。  (2)把土块放入水盆中,请幼儿观察土中是否有气泡冒出,了解土壤中也有空气。  指导建议:  捉空气时,最好让幼儿跑动起来,等塑料袋被空气充盈起来后,让幼儿扎住口,再朝着脸打开塑料袋。这样空气释放带动的空气流会给幼儿更深刻的感受。  捉空气时,要引导幼儿到每一个角落都试一试,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把土块放入水中时提醒幼儿认真观看,不要用手去触摸。  拓展与替代:  可以用充气筒给各种充气玩具打气,或者用扇子扇风等其他形式来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和幼儿一起动手制作风车,并尝试让幼儿用吸管吹风车使风车转动,以此来让幼儿感受空气的流动。  附:科学小知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空气无处不在。它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其中,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绝大多数的生物需要呼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所以花草树木是我们的朋友,植物越茂盛的地方,空气往粒越新鲜。  31、不湿的手绢  材料准备:  透明玻璃杯、小手绢、一盆水。  实验操作:  (1)让幼儿把小手绢塞到玻璃杯的底部,塞紧,然后把玻璃杯口朝下垂直放人盛有水的盆中,过一会儿后再垂直拿出,让幼儿观察玻璃杯中的手绢会不会被水浸湿。  (2)让幼儿拿两个同样底部塞紧手绢的玻璃杯,并同时放入水中,一个垂直放入,另一个倾斜放入,让幼儿观察玻璃杯中手绢的变化。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手绢一定要在玻璃杯的底部塞紧,这样倒立玻璃杯时手绢才不容易掉下来。  引导幼儿在第一次把玻璃杯放入水中时一定要垂直于水面放入,否则手绢就会被水浸湿。  当幼儿把玻璃杯倾斜放入水中时,请幼儿观察进入玻璃杯的水,会看到有泡泡冒出,这是空气跑出来了。  拓展与替代:  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纸或布代替手绢塞入瓶中。  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倾斜杯子,才能使杯中灌水速度快。  附:科学小知识  杯子里除了手帕外,还充满了空气,当把杯子垂直于水面放入水中时,水和玻璃杯的接触面就阻止了空气的外流,杯子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由于空间内空气压力的存在’水不能进入到杯子中,所以手绢就不会被水浸湿。当把杯子倾斜放入水中时,空气外流,水就可以进入到杯子中,进而弄湿手绢。  32、不沉的纸船  材料准备:  白纸、蜡笔、盛了水的水盆。  制作方法:  选择两张大小相同的白纸,将其中一张叠成纸船;用蜡笔把另一张白纸正反两面涂满颜色,然后也叠成纸船。  实验操作:  把两只纸船同时放入水盆中,让幼儿观察一段时间,比比看哪一只纸船最终不会沉入水底。  指导建议:  用蜡笔涂色时,教师应注意提醒幼儿涂色要均匀、饱满,以保证实验的效果。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涂了蜡的纸船不下沉的原因,教师可以同时把水滴在蜡笔和纸上,让幼儿观察对比:纸吸水,蜡不吸水。  拓展与替代:  请幼儿搜集各种各样的纸,如牛皮纸、挂历纸、硬卡纸等,做成大小一样的纸船进行对比实验,看哪一种纸船下沉速度最慢。可以请大班幼儿边实验边记录,采用“预测结果一实验验证”的形式记录。  请幼儿想办法把这些怕水的纸船变成不怕水的纸船。  附:科学小知识  当我们用蜡笔把白纸涂满色之后,就相当于在白纸上覆盖了一层蜡。因为蜡的密度比水小,并且蜡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所以涂了蜡的纸船不会被水浸透下沉。  拓展与替代:  除了各种各样的纸以外,教师还可以提供其他材料,如海绵、毛巾、布等进行对比实验。(为了使实验观察到的效果更加明显,建议使用相同大小的材料。)  附:科学小知识  纸的植物纤维内部有许多微小的孔洞,同时纤维对水的吸引力又大于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它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吸引并保留水分子,这就叫纸的吸水性。因为不同纸的植物纤维的孔洞大小和数量不同,所以它们吸水的强度也就不同。  33、铁钉变磁铁  材料准备:  放有电池的电池板、铁钉、电线、细小的铁片。  制作方法:  (1)把电线一圈圈地缠绕在铁钉上,并露出电线的两头。  (2)将铁钉上的电线两端连接到放有电池的电池板的电线两端。  实验操作:  (1)在连接电线的正负极之前,先让幼儿拿铁棒轻轻去碰小铁片,看有什么变化。  (2)接好电池后,再让幼儿拿铁钉去轻轻碰小铁片,观察有什么新发现。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电线在缠绕的时候要注意紧凑性,可多在铁钉上缠几圈。  引导幼儿尝试用多节电池。  请幼儿把每次不同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拓展与替代:  增加电线圈数或电池节数后,再让幼儿拿铁钉去碰小铁片,观察铁钉上小铁片的数量变化,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  让幼儿尝试把多种铁质的物品磁化成电磁铁。  附:科学小知识  内部带有铁芯、外部缠有电线圈的装置,通电后,在电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铁芯会被磁化,具有吸铁的特性。断电后这种特性也随之消失。磁性的大小可以用电流的强弱或线圈的匝数来控制,当增加电线圈数或电池节数后,磁性变大,铁芯吸起的小铁片的数量会随之增加。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电线在缠绕的时候要注意紧凑性,可多在铁钉上缠几圈。  引导幼儿尝试用多节电池。  请幼儿把每次不同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拓展与替代:  增加电线圈数或电池节数后,再让幼儿拿铁钉去碰小铁片,观察铁钉上小铁片的数量变化,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  让幼儿尝试把多种铁质的物品磁化成电磁铁。  附:科学小知识  内部带有铁芯、外部缠有电线圈的装置,通电后,在电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铁芯会被磁化,具有吸铁的特性。断电后这种特性也随之消失。磁性的大小可以用电流的强弱或线圈的匝数来控制,当增加电线圈数或电池节数后,磁性变大,铁芯吸起的小铁片的数量会随之增加。  34、气球动力车  材料准备:  气球(大小相同的和不同的)、玩具小汽车(大小相同的和不同的)、废旧笔管、透明胶带。  制作方法:  (1)把气球套在废旧笔管的~端,并用线固定住,然后经由笔管向气球吹气,吹好气球后,用笔帽或其他东西把笔管的另一端塞住,防止气体流出。  (2)用胶带将气球固定在小车上,这样气球动力车就做好了。  实验操作:  让幼儿拔掉笔帽,让小车向前行驶。或者让两名幼儿进行比赛,看谁的小车向前行驶得更远。  指导建议:  为幼儿提供小一些的玩具小汽车,以便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气流的力量。  当用透明胶带把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时,请两名幼儿互相配合,注意提醒幼儿不要碰破气球。  提醒幼儿通过观察,探索出气球的大小、小车的大小与小车行驶速度、距离之间的关系。  拓展与替代:  可以将气球粘在其他大小适合的玩具上,请幼儿观察气球的大小与玩具运行速度和距离间的关系。  可以用纸板、吸管、细铁丝自制小车。  附:科学小知识  气球是用橡胶制成的,具有很好的伸缩性。当将笔帽拨开时,膨胀的气球就会自动收缩,气球里的空气会猛地向外排出,产生一股力量,这个力量就是玩具小车行驶的动力。在玩具小车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气球内的气体越充足,这个动力就会越大,玩具小车行驶的速度就越快,跑得就越远。在气球内气体多少不变的情况下,玩具小车越小,行驶的速度越慢,距离越近。  35、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材料准备:  大小不同的广口瓶以及大小、粗细相同的小蜡烛。  实验操作:  (1)点燃一根小蜡烛后,用广口瓶罩住,观察蜡烛的变化,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需要空气。  (2)同时点燃两根小蜡烛然后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广口瓶同时罩住,让幼儿观察比较,看哪根蜡烛燃烧的时间最长。  指导建议: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瓶子的大小不同,里面的空气多少不同,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的不同。  初步引导幼儿了解空气助燃的特性。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防止烫伤或烧伤。  拓展与替代:  请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了解它们发生的一些变化都离不开空气。  可以找几段大小、粗细相同的蜡烛代替小蜡烛,进行实验。  附:科学小知识  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蜡烛燃烧需要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用杯子把蜡烛罩住,隔绝了空气,蜡烛在用完杯内的氧气之后就会因为缺氧而逐渐熄灭。在蜡烛掣小、粗细相同的情况下,大杯子里面的空气较多,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较长。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