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补贴将取消汽车金融促进作用显现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强劲。 2015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特别是2021年以来,在政策支持、技术驱动、消费者接受度提升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22年1月至10月,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达到528万辆,是去年同期的1.1倍,市场份额达到24%。 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将超过35%。
自主品牌凭借布局早、整体智能网联功能突出、性价比高等优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半壁江山”。随着自主品牌不断攻城略地,合资品牌、豪华品牌也在加紧引进新能源汽车,进军市场。不过,车辆需求不能只关注价格,更要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积极探索线上营销,增加增值服务盈利能力。一旦合资品牌开启全速新能源转型,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有望发生重大变化。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驱动汽车金融提质增效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也带动新能源汽车金融市场向更加合规、产品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受特斯拉成功案例影响,新能源汽车直销模式逐渐流行。汽车金融公司和银行需要紧跟线上销售渠道的潮流,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线上金融产品展示、计算和分析、申请服务。同时,由于线上直销模式避免了SP等中间服务商,有效减少了阴阳合同的混乱,促进了新能源汽车金融合规发展。
新能源汽车车联网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赋能汽车金融的风控。在风险缓释手段上,汽车金融方充分利用车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整车厂联合开发远程定位、远程减速、远程锁车等功能。并与用户就贷款协议达成一致,用户无故在一定期限内未能偿还贷款后,雇主有权通过主机厂锁车。未来自动驾驶技术更加成熟后,具有自动驾驶技术的车辆将作为贷款的抵押品。如果买家贷款违约,车辆可以在启动内置程序的情况下自行行驶到贷款人指定的附近停车场。根据贷款合同,人们将对抵押物进行后续处置,从而大大降低汽车消费金融产品的贷后管理难度和逾期损失规模。
汽车金融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持续赋能能
汽车金融大大降低了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门槛,提前释放了消费潜力。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和软件成本较高,因此整体价格仍然较高。在2023年后补贴退坡的环境下,消费者将需要依靠汽车金融来满足购车需求。而且,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更加年轻。据QuestMobile市场调研显示,25-35岁的年轻人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主力军,占比47.2%。对分期付款等先进消费方式接受度较高,而这部分青壮年群体大多处于进入职场或成家阶段,储蓄略低,汽车贷款正在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汽车金融有效缓解了消费者的购车顾虑。新能源汽车仍存在保值率低、电池生命周期短等痛点。 “保残值金融产品”、“车电分离模式”等创新金融手段,有助于消除消费者的残值担忧。加强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市场教育。
在“促销”的同时,汽车金融也是“稳价、保品牌”的重要手段。从历史经验和教训来看,单纯“以价换量”的主机厂已经给自己的品牌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严重影响了消费者体验和品牌忠诚度。因此,整车厂选择不是通过降价来维持自己的消费品牌定位,而是同时通过利息折扣的方式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实惠和实惠。
汽车金融还可以帮助整车厂进行再营销。与汽车销售的一次性交易相比,汽车金融与客户的接触周期更长,可以帮助整车厂增加客户粘性,探索消费多元化的可能性。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远程升级、付费订阅模式逐渐成熟的背景下,再营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汽车金融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催化剂和粘合剂的作用。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更加年轻,收入水平略低。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可能更加迫切。因此,汽车金融在支持新能源汽车销售方面更是不可或缺。
新能源汽车金融紧跟汽车行业转型发展步伐,近年来渗透率稳步上升,从2015年的30%上升到现在的近48%。 2022年,新能源汽车零售金融市场贷款规模可能达到292-4387亿元。未来,随着终端消费升级和信贷受理能力提升,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金融渗透率将稳步提升至58%。
在新能源汽车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凭借利率低、便利性高等优势,占据了约41%的市场份额;汽车金融公司由于审批效率高、与主机厂和经销商关系密切、布局较早,占据了约40%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由于客户风险偏好较高、产品灵活性较强,金融租赁公司和金融公司占据市场约16%的份额。众多金融主体共同合作、共同竞争,满足新能源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各个市场的玩家想要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金融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在做好风险管理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还必须合规经营,避免过高的融资和高额的融资。贷款,避免过度低价恶性竞争,避免阴阳合同等市场混乱。在风险管理方面,在注重残值的同时,更要加强信用风险防范。据市场调研,龙头资本零售新能源汽车金融客户逾期率、不良率已低于燃油车水平。
凭借更丰富的新能源风控体系,龙头资本正在针对年轻低收入客户和白人家庭消费者放宽更多政策。相信随着新能源整车厂与资本的进一步深入合作,未来资本对于新能源汽车金融贷款的风险缓释将会更加充沛。
在各市场主体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金融将更加透明、合规,不断为消费者提供利率更低、期限更灵活的多种金融产品,用金融力量吸引更多购车者和消费者助力2023年补贴取消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继续平稳发展。
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2022新能源汽车省补贴2021年12月31日公布。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了2022年的补贴标准较2021年退坡30%,非公共领域,并宣告2022年12月31日之后补贴彻底退出。
新能源汽车补贴介绍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12部门,提出在2022年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充电设施奖补,车船税减免优惠政策,但是补贴幅度较2021年退坡30%。
同时,相关部门确认,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在2022年内正式终止,今年12月31日后上牌的车辆将不再给予补贴。
2022年,新能源补贴幅度进一步退坡。以续航超过400公里,单价需低于30万元的普通纯电动乘用车为例,2021年购车可享1.8万元新能源补贴,而2022年这一金额降至1.26万元。
续航里程大于300公里且小于400公里的车型补贴为9100元,插电式混动车型补贴为4800元。
充电设施保有量持续上升,补贴幅度退坡
2019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幅度大规模退坡,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完全取消,获得补贴的最低续航为250km,最高国家补贴减少了一半,为2.5万元,依然是400km以上车型获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幅度的大规模退坡表明将迎来全行业大洗牌,拥有核心技术的车企将拥有更强的竞争优势生存,靠补贴生存的、靠地方政府政策补贴的车企将面临较大挑战。
随着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的增加以及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完善,我国纯电动汽车渗透率逐渐上升但增速放缓,2019年我国纯电动汽车渗透率达到4.68%,较上一年提高0.1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中明确了2025 年25%的电动车占比目标,2019 年渗透率4.68%离2025 年目标相差较大。
虽然纯电动汽车的普及遇到较大的挑战与困难,但是汽车的电动化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相信随着技术的突破,市场对纯电动汽车的接受度提高,纯电动汽车的普及率将逐渐提高。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