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们的认知中,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主要集中在驱动方式更加环保方便,但实际上电动汽车的优势还远不止于此。有小伙伴问,单纯从性能上来看,未来十年电动车有可能超越传统汽车吗?
如果完全不考虑续航里程、安全性、成本等因素,根本不用等十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电动车的性能就已经可以超越传统燃油车了。汽车是个非常复杂的产品,关于它的性能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总结,但往往复杂的问题可以简单化分析,结论就会清晰很多。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到底区别在哪?其实电动车和燃油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动力系统的不同,电动车采用的是电机、电池和电控,内燃机采用的是发动机和变速箱,而除此之外车辆上的其他结构大致相同,比如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车身系统、悬架系统等等。所以真正导致电动车和油车在性能上产生本质区别的就是动力形式,至于其他方面没必要讨论,因为油车能做到的,电车也一样能做到。那么动力形式的不同到底会在哪些方面拉开差距呢?直接的体现是在加速和极速性能上,而间接的体现是在制动和操控性能上,下面我们分别分析一下。
加速性能电动汽车占有绝对优势电动车的驱动力来源于电机,而燃油车的驱动力来源于发动机,电机和发动机的结构原理完全不同,因此表现出的特性也完全不同。电机的特点是结构简单,而且利用了电与磁转化所形成的驱动力,热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在起步阶段就可以爆发出相当大的扭矩和功率,加速非常惊人。反观内燃机,结构复杂,而且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和动能,本身热效率就非常低,即便是一台运用了大量传感器和尖端技术的发动机,所能达到的热效率也最多43%,再加上需要克服发动机和变速箱内部大量的零件摩擦力,在低速阶段所能输出的扭矩和功率就要小很多,因此加速表现远远不及电动车。
关于加速这一点的区别,我们根本不用去举什么赛车的例子,就看看市面上在售的车型,同价位、同等级、同功率的电动车和油车如果去对比加速度,油车绝对不是电车的对手。当然说到这里肯定就有要说了,电动车后劲不足,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大多只是因为看到了网上的一些对比方式,比如拿Model3和超跑对比,由于前者比后者的最大功率要小很多,因此当然会有所谓的?后劲不足?。但让我们公平一点,用Model3和宝马3去PK,那么不管在什么车速下,电动车都可以教油车做人。理论上极速性能电动车不如油车,但现实中没有意义想必一定会有人说电动车的最高车速不如油车,这一点在目前阶段,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如果放在现实生活中来讨论完全没有意义。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就要拿赛车来举例子了,那就是F1和FE赛车。F1赛车应该说是燃油车里极限速度最快的车型了,而与之对应的是电动界的F1,也就是FE赛车。
目前FE的理论极速可以达到600km/h以上,而F1则可以达到900km/h以上,可见内燃机的极限速度远比电机要高,这也是由于两者动力输出的原理有很大不同造成的。但大家不要忘记这只是理论层面,而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意义,因为没有任何的真实使用场景可以满足它们达到速度极限,即便是在F1赛道上,也没有可以让它们达到极限速度的大直道,即便有,车辆的风阻设计也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压力。所以不管是对于日常驾驶还是赛车运动所能使用到的速度区间,电车的性能仍然是在油车之上。制动和操控性能电车秒杀油车制动和操控性主要考验的是刹车系统和底盘,其实这两个系统油车和电车并没有本质区别,但由于电机自带强大的逆向能量转化功能(也就是将动能重新转化成电能),因此可以在制动的同时额外提供一股制动力,所以制动性能更有优势。此外,由于电动车巨大的电池安装在车身底部,因此整车重心更低,更加利于操控。这些优势都是油车所不具备的。
综上所述,虽然很多人对电动汽车持有抵触的心态,但客观来说电动汽车相比油车还是有诸多优势的,尤其是当我们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只谈性能,那么别说十年以后,即便是现在电动汽车也已经超越燃油车。1.核能分为核裂变能与核聚变能,前者已经被人类加以利用用来发电,而裂变堆的核燃料蕴藏极为有限,不仅产生强大的辐射,伤害人体,放射性核废料的处理也一直是让人头疼的难题。与之相比,核聚变辐射极少,且核聚变燃料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核聚变是新能源,但核裂变不是新能源。
2.生物质能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提供的能量。这些植物以生物质作为媒介储存太阳能。属再生能源。据计算,生物质储存的能量为270亿千瓦,比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大2倍。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能源是生物质能。19世纪后半期以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以薪柴为主。
当前较为有效地利用生物质能的方式有: (1) 制取沼气。主要是利用城乡有机垃圾、秸杆、水、人畜粪便,通过厌氧消化产生可燃气体甲烷,供生活、生产之用。(2) 利用生物质制取酒精。当前的世界能源结构中,生物质能所占比重微乎其微。
3.海洋能的利用是指利用一定的方法、设备把各种海洋能转换成电能或其他可利用形式的能。由于海洋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因此是一种亟待开发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
4.地热能〔Geothermal Energy〕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
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
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
5.太阳能(solar energy),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参见热能传播的三种方式:辐射),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
自地球上生命诞生以来,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辐射能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制作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
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广义上的太阳能也包括地球上的风能、化学能、水能等。
6.风能(wind energy) 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由于太阳辐射造成地球表面各部分受热不均匀,引起大气层中压力分布不平衡,在水平气压梯度的作用下,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形成风。
风能资源的总储量非常巨大,一年中技术可开发的能量约5.3X10^13千瓦时。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储量大、分布广,但它的能量密度低(只有水能的1/800),并且不稳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风能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得到开发利用。
扩展资料:
新能源定义
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 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
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被看作常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氢能等作为新能源。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过去一直被视作垃圾的工业与生活有机废弃物被重新认识,作为一种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物质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因此,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术的一种形式。
新近才被人类开发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能量资源称为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
按类别可分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小水电、化工能(如醚基燃料)、核能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