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长江汽车,多数消费者都感觉到很陌生。实际上网友也确实不需要对这个即将倒闭的企业再进行更多了解。近日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裁定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简称“长江汽车”)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这意味着国内又少了一个新能源车企。
造车是高投入也是高风险的行业,在近两年新能源热逐渐褪去后,虽然对于车企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退出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在布局广阔,资质齐全、工厂先进的背景下,车企仍然最终落得破产,仍带来很多启示。
01
光打雷不下雨
长江汽车的前身是1996年挂牌的杭州长江客车有限公司,由于经营不善濒临破产。在2013年五龙电动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五龙”)注资重组杭州长江客车有限公司,并直接持股49%成为公司实际控股股东,随后改名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而新公司也同时获得中大型客车生产资质。
接下来长江汽车把目光瞄准了当时“蜂拥而入”的电动乘用车,并在2015年9月与另外两家企业合资成立杭州长江乘用车有限公司(简称:“长江乘用车”)。2016年4月,长江汽车发布电动车品牌“长江EV”,同时杭州工厂正式投产,计划一期年产能为10万辆,二期年产能为30万辆。
由于长江汽车拥有客车生产资质,以及控股股东拥有电动车制造背景,这为长江乘用车顺利获得生产电动乘用车“双资质”铺平道路。
在新合资公司成立不到一年,长江乘用车于2016年5月就成为继北汽新能源后,第二家获得发改委审批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非传统乘用车类通过新能源乘用车准入核准的企业,而在2017年11月,长江乘用车成为国内第五家获得“双资质”的新能源乘用车车企。
一时间长江汽车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领跑者,企业也加速扩张,相继成立贵州长江、深圳长江、成都长江等子公司,并吸引不少政府背景的投资,长江汽车的“版图”在不断扩大。
根据长江汽车官网介绍,长江产品系列涵盖乘用车、客车、物流车、卡车等多平台,下辖杭州、贵安两大核心整车生产基地,在北京设立新能源研发中心、车联网大数据研发中心,是当时国内已建成投资的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纯电动汽车生产企业。
在立下2020年销量要做到23万台,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做到7.5%,2025年纯电动汽车达到100万(乘用车加商用车),市场占有率占到25%的flag后,长江汽车在造车上就没有了下文,2018年北京车展发布的概念车车迟迟不见量产,最终为破产埋下伏笔。
02
“上梁”不正
在长江汽车国内发展“春风得意”的时候,作为长江汽车实际控股股东,五龙在港股的市值节节攀升,而在长江汽车发展面临危机的时候,五龙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五龙是导致长江汽车“掉队”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不为过。
翻开五龙的发展史,更多的看到的是“炒作”和内乱。在2010年由于李嘉诚个人投资,五龙进入到公众视野,这也引发股价暴涨,到2015年李嘉诚又追加投资,持股五龙比例达7.96%。
但实际上五龙从2010年以来从未盈利,所以在资本“冷却”后,五龙股价一再下跌,李嘉诚也逐渐退出五龙电动车的股东名单。之后李嘉诚通过法律手段对五龙董事会主席曹忠展开讨债追债,五龙也被申请破产,这也导致五龙股价暴跌。
由此看来长江汽车实在没借上五龙什么力。在长江汽车被爆出停产、欠薪等一系风波之后,五龙也陷入了破产和内部高管争斗之中,自然顾不上扭转长江汽车经营状况。
作为五龙新阶段第一大股东,金港集团曾要求罢免董事会多名董事,但是却遭到董事会否决,双方你来我往争斗不停,造成所有决议无法推进,因此公司状况迟迟得不到改善,金港集团更是直接提交清算申请,目前五龙仍处于停牌中。
03
“金饭碗”掉色
长江汽车201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资金紧张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销量始终较低,手握宝贵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但在国内乘用车、商用车领域均没有足够好的市场表现,去年客车仅有千余辆销量,乘用车仍无“动静”。此时五龙自顾不暇,长江汽车只能自救,但这对于缺少“造血”能力的长江汽车来说,这意味着破产命运早已注定。
长江汽车资金缺口也越来越严重,甚至签署的订单合同都无力组织生产,员工工资也无法按时发放。有员工表示,公司从2018年开始就有拖欠工资的情况,2019年2月份开始,欠薪情况越来越严重,一拖两三个月或是半年,甚至更长。
包括贵州长江、成都长江以及杭州长江汽车的各部门员工不断向有关部门投诉公司拖欠工资,但是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2019年3月至今,长江汽车已被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等列为被执行人次数共计65次,累计执行标的超2.35亿元。此外,长江汽车董事长曹忠还曾被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
长江汽车破产后,“双资质”何去何从引发关注。但实际上前文已经提到,获得“双资质”是长江乘用车,目前为零跑代工也是这个企业。
虽然长江汽车与长江乘用车是同一个法人,但是两个企业主体,长江汽车破产暂时并不会对长江乘用车代工带来影响,这一点“汽扯扒谈”从零跑相关人士也得到证实。长江乘用车的公司状态目前查询也仍然正常。
资质齐全,紧跟新能源趋势赶了“早场”,最后却落得个破产,长江汽车并非头一个。看目前拿到双资质的车企,现如今在市场表现出色者寥寥,更不乏退市者,这也说明了资质的“金饭碗”已经褪色。
而车企退市后是否应该将资质收回,由已经在市场表现好的车企顶替,以促进优胜劣汰能者居之,也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引进雷诺后,江铃集团新能源却后继无力
关于武汉长江大桥的限行,相信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了,但是新能源汽车在长江大桥上是否限行呢?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多车主并不是很了解。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长江大桥新能源车限行吗新能源客车不限行,新能源载货汽车限行。
2、通行规则1、新能源客车(本市及非本市)
(1)小型客车不受区域限行规定的限制:例如长江大桥和江汉一桥的单双号限行;东湖风景区等景区节假日、其他地区重大活动等临时设定的单双号限行等尾号限行规定,新能源小型客车不受限,允许通行。
(2)大型客车不受长江大桥、江汉一桥通行措施的限制,但是其它关于大客车的通行管理规定还是需要遵守的,例如长江隧道、东湖隧道、水果湖隧道及市内部分高架对大型客车是禁止通行的,新能源大型客车应到遵守此类规定。
2、新能源载货汽车
(1)本市蓝牌小型载货汽车除长江大桥、江汉一桥、长江隧道、因施工禁止货车通行的路段等道路、汉正街地区等重点区域外,可在全市通行,不再办理通行证,早晚高峰也不限行。
(2)本市黄牌大型载货汽车按照现行的本市大型载货汽车管理规定通行。由于大型载货汽车占用空间较大,而现有的交通资源有限,黄牌新能源大型载货汽车还是需按照现有的规定来通行。运送生活必需品,与生活、经营密切相关的物流配送等,可以按规定办理通行证通行。
(3)非本市新能源载货汽车应遵守本市限行的外埠货车通行管理规定。武汉市三环内是禁止外埠货车通行的,非本市的新能源载货汽车应按照这一规定来管理的。
五菱宏光MINI?EV火的一塌糊涂,江铃集团新能源为何后继无力?
12月15日车市观察讯,江铃汽车乘用车销售分公司在上海陆家嘴开业,江铃乘用车再次回归视线。同时,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也引起关注。
2014年,意识到新能源发展机遇,江铃集团发布新能源战略。
2015年,江铃集团抓住机遇,成立了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公司。
建立之初,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是江铃集团全资子公司,并在2016年、2017年曾分别获得发改委和工信部颁发的纯电动乘用车资质,也就是新能源造车双资质。同期还有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长江等品牌获得审批。
获得新能源汽车资质之后,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一个爆发式增长。2017年,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3万辆,位列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榜第6位。2018年,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5万辆。
进入2019年,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成迷。有平台数据显示,2019年销量在1.5万辆左右,不足同期三分之一。
2020年,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一日不如一日,9、10月份销量只有100多辆。
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下滑,而一个汽车品牌却义无反顾的投入江铃怀抱。
2018年12月,雷诺集团高调宣布,计划通过增资成为江铃新能源重要股东,江铃新能源将成为雷诺集团与江铃集团的合资企业。要知道,雷诺此时还在与东风合资中,东风雷诺销量也是出现下滑态势,产品线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却还向江铃新能源伸出"橄榄枝",谜一样的操作。
2019年7月17日,雷诺集团和江铃集团宣布正式成立合资公司以进一步促进双方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战略布局。雷诺集团增资10亿元人民币,正式成为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公司的股东,拥有50%的股权,而江铃集团和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有限公司分别持股37%、13%,新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册。
江铃集团和雷诺集团合作被看做是一个战略布局,是双方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新的项目,雷诺将进一步扩大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力,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江铃集团新能源也将通过此次合作整合资源,有利于公司后期的快速发展。
然而,2019年引入雷诺集团作为大股东后,江铃新能源的销量便开始明显下滑。
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现有6款车型在售,分别为易至EV3小雷达(微型车)、EX5(小型SUV)、E200N(微型车)、E200L(微型车)、E160L(小型车)、E100B(微型车)。其中,大多车型NEDC续航里程集中在200-300公里,只有一款车型EX5?NEDC续航里程为405公里,补贴后售价达到了12.58万-13.28万。
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多款车型布局在微型车市场,销量与今年新上市的五菱宏光MINI?EV相距甚远。江铃集团新能源车型大多是"油改电"车型,失去补贴之后,没有任何优势政策,产品性价比低定价高,动辄5万多起售价格,在五菱宏光MINI?EV面前,毫无竞争力。雷诺虽然承诺导入相关产品,不过一直没有进展。
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后继无力,已成既定事实。雷诺产品迟迟无法导入,现又宣布进军乘用车市场,在一条赛道无力追赶,换一条赛道接着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