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行”应该是2022年讨论的高频词,三大互联网巨头相继曝出裁员信息,进入寒冬,加上政策对教培机构的打压,不少人主动或被动的转行。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安排了一期行业专业人士采访,“放弃6年互联网从业经历转型去碳中和是我人生做的最重大的决策!”是我们本期采访的主题。
请您简单的介绍自己?
满打满算,我从互联网离开,到入行碳中和已经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了,年收入在50W左右。
互联网产品经理转行新能源项目总监,这一路走来,绝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坎坷。
总结转行这一年半的时间,摸打滚爬,在一个全新的领域迅速站稳脚跟,所以,我想把这一年多以来,对碳中和行业的认知和自身的成长都分享给你,希望给你一些帮助。
为什么要从互联网转行碳中和?
选择一个好的行业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终究都渺小如斯,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都只是一粒浮沙,时代洪流的不可抵挡。即便你资质平庸,但你只要在正确的时候站到了正确的风口,也能青云直上。
大背景之下,互联网过了野蛮增长的阶段,进入了平稳期,红利逐渐退潮。尤其是公司内部长期烧钱还不盈利的新型业务,很多公司都放弃了,有的事业部甚至一锅端,盈利的部门也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人员优化,瘦身之后才能保证整体利润。
从对蚂蚁金服的监管开始,后来对网约车行业,数据相关行业,互联网教育收紧,再到向前数的互联网金融收紧等等。我所知已经有部分公司做了社交冻结,甚至是校招冻结,如此收紧是我入行6年来从未看过的严峻。
新能源真的是个好赛道吗?
碳中和,未来四十年的主旋律。
在2020年中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之后,2021年初,“碳中和”被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战略,2021年也被视为是“碳中和元年”。碳中和,本质就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减缓全球变暖。
在“双碳”目标提出之后,今年,互联网大厂们都加速跟进“碳中和”,制定碳中和目标及规划,动作贯彻全年。从1月腾讯打响头炮,启动碳中和目标规划;3月,蚂蚁集团承诺从今年起实现运营排放的碳中和,并在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到年中6月,百度发布“碳中和全景图”,公布在2030年实现集团运营层面的碳中和目标;年底,阿里也明确提出了碳中和三大目标,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上下游价值链碳排放强度减半,用15年时间以平台之力带动生态减碳15亿吨。
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等头部投资机构纷纷宣布将ESG纳入投资决策,碳管理SaaS企业碳阻迹披露A轮融资后,据报道,创始人一天收到了1000多通来自投资人的电话。
碳中和是国家政策和资本都在涌入的赛道,而且,碳中和这件事不止中国在做,全世界都在做,很难找出第二个“碳中和”的行业了。
普通人怎么样才能转行成功
第一,得明确自己会什么。
给自己做个SWOT分析,擅长什么,能做什么分析清楚。相关数据证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某一个狭小的领域里,做细分领域的专家,会更容易成功。
第二,得明白碳中和市场需要什么。
不管你是看行业报告,还是通过行业的门户网站等资讯,了解清楚碳中和领域的核心板块有哪些,需要哪些技能都列出来。
第三,再做结合,达到最佳性价比。
通过以上两步的分析,你就画圈看重合度,相互交集的部分就是性价比最高的,而不是说碳中和现在研发岗位很吃香,那我直接零基础转行研发,这样就很难。
何正凌:女,1976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硕士研究生学历,具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中国注册评估师资格、中国注册税务师资格及英国特许会计师资格。1997年至2004年,任职于厦门天健华天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2004年至2005年,任职于福建中润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至2006年2月,担任广州市豪氏威马钢铁制品有限公司财务经理;2006年3月至2011年11月,担任龙岩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财务总监;2011年12月至今,担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现兼任厦门卓越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