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正文

新能源成(新能源成)

世人皆知,世间万物总是在摸索着找到规则。新能源市场亦然,近期,有关部门连续发力,旨在对行业进行整顿。

先是11月底下发的《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及项目情况调查的通知》,开展针对2015年以来核准或备案的新建纯电动汽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以及2019-2020年现有汽车企业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生产运营及在建新能源汽车项目备案情况。与此同时,工信部也刊出一则《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一致性违规企业作出处理》,公告中称: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约谈了前期监督检查中存在违规问题的2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有关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分析问题原因,严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问题。

此外,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告》管理规定,根据违规情节轻重,对违规企业依法予以撤销或暂停违规产品《公告》、暂停新能源汽车新产品申报等行政处理,并将违规信息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列入后续重点监管对象。在这之前,也就是11月19日,包括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厦门金龙、湖南江南汽车(众泰)在内的25家新能源乘用车、客车企业点名。

其中对于新能源乘用车,则涉及动力电池容量和保护功能、行李箱容积、轮胎规格、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可以说此次发布的公告,是颇具针对性的。

名为“批评”,实则规范能源管理?

回看11月19日的公告,在新能源乘用车列表中,绝多数不合规都出在能源管理上。包括电动车充电插头、工况耗能、放电保护过低/过高、蓄电池初始容量不符、车载能源管理系统生产企业名称与备案参数不一致。

事实上这些都涵盖电动乘用车的日常安全范畴,毕竟这些年,因为电池而自燃、爆炸的事件数不胜数。例如前些时日沸沸扬扬的威马,一个月自燃多达4次,据了解其电池供应商多达6家,生产工艺和品控标准难以统一。除此之外,诸如特斯拉、蔚来这类的新能源“头部”势力,同样也受到“三电核心不稳定导致自燃”的困扰,因此规范能源管理势在必行。

总的来说,这两次的公告,更多是传达了对新能源核心技术、三电安全的规范,这对吉利、本田、比亚迪等拥有自主研发实力的巨头来说,到不是一件难事。但那些对依靠代工、PPT画饼、无法把控产品品质的部分造车新势力投机者而言,就没那么简单了,用实力派巨头的标准去要求这些颤颤巍巍的小角色,无疑是断他们的生路。

大浪淘沙,头部势力也岌岌可危?

众所周知,2015年国内新能源市场全面全面开花,造车新势力,跨界、PPT造车大军,还有传统车企转型百家争鸣。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实干家和“淘金者”相互交错,到底谁在混资质,骗补贴,圈地画饼,大家都心知肚明。

也正是因此,国家除了收缩补贴,也在进一步规范行业规则,进一步推动消费理念的升级,直接淘汰了许多“混子”。造车新势力方面,拜腾就品牌首席执行官戴雷离职,被央视批评“烧光84亿元造不出量产车”,停摆重组。赛麟在今年7月份全面崩盘,工厂、公司已被查封,王晓麟被调查;跨界大佬董明珠的银隆汽车被贴封条,悄无声息下去,长江汽车破产清算……除此之外,诸如前途、正道之流,也都偃旗息鼓,离开了行业的视线。

而在传统乘用车各方面,众泰是典型,今年12月初,众泰新能源申请破产清算。

这一轮大浪淘沙后,对国内新能源行业的冲击是极大的,只有那些掌握更高科技树的好强才会站起来。如特斯拉Model?3,1-11月累计销量超过11万,还有广汽埃安,其11月销量为7200多台,同比增长20%;1至11月累计销量达5.3万台,同比增长62%。与此同时,另辟蹊径的宏光MINI?EV,在今年11月也取得超过3万辆的销量成绩。相较之下,去年的细分一线大佬蔚来则不断被挤压1-11月累计交付36721台……

是的,除了特斯拉,“现象级”这三个字伴随着国产新能源头部势力,今年是老大,明年是否无人问津?谁也不知道,大家都处在岌岌可危的局面。

贵言堂:

总而言之,新能源行业摆脱“资本圈”,走向真正的“造车”才是正道。所以阿贵君认为,《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及项目情况调查的通知》和《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一致性违规企业作出处理》,则是国家对市场新一轮严厉把控,一方面打击“圈造车圈地”,另一方面通过规范能源管理,去整顿整个新能源行业生产链。这一轮操作后,淘汰的不只是PPT造车群体,还有供应商群体、跨界造车投机者,也许又会带来一波哀鸿遍野,可对市场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包括什么?

经过?20 余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从科研、产业化到市场推广的“三级”转变。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超 280 万辆,推广规模居于世界首位。车辆类型上,乘用车、商用车分别占总产量约?70.4%、29.6%;动力类型上,以纯电动为主,占总产量约?78.5%,插电式混合动力约 21.5%。区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广东、上海、北京、山东、浙江保有量位列全国前?5 位。

我国动力蓄电池累计配套量超过131GWh,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配套类型上,磷酸铁锂、三元电池分别占比约?54%、40%。纯电动乘用车、商用车中三元电池配套占比分别约?71%、17%,磷酸铁锂电池配套占比分别约 23%、7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三元、磷酸铁锂电池配套占比分别约?53%、33%。外形设计上,方形、圆柱形、软包占比约 78.7%、20.6%、0.7%。

随着动力蓄电池需求量的快速上升,原材料行业投资规模快速扩大。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及电解液行业龙头企业在市场占有率和技术研发方面优势明显,行业集中度较高。2017 年,我国正极材料产量达?32.3 万吨,磷酸铁锂产 量为 6 万吨,负极材料产量达 14.6 万吨,隔膜销量 13.6 亿 平方米,电解液产量为 10.2 万吨。

动力蓄电池大量退役后,未经妥善的处置和进行价值最大化利用,将威胁公共安全,造成难以逆转的环境污染,并浪费宝贵的有价金属资源。

从安全层面来看,废旧动力蓄电池处置不当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一是触电隐患。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蓄电池额定电压较高,人员在缺乏防护措施情况下接触易造成触电事故。二是燃爆隐患。电池在出现内部或外部短路情况下,正负极会产生大电流导致高热,引起正负极燃烧。三是腐蚀隐患。电解液为有机易挥发性液体,与空气中水分反应产生白色有腐蚀性和刺激性的氟化氢烟雾。

从环境层面来看,废旧动力蓄电池对生态环境和人身健康均有威胁。一是重金属污染。电池正极材料中含镍、钴等重金属,不经专业回收处理会造成重金属污染。二是电解液污染。电解液溶质LiPF6属有毒物质且易潮解,会造成氟污染,溶剂会造成水污染。

从资源层面来看,镍氢、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因正极材料不同,分别含有锂、镍、钴、锰及稀土等金属,动力蓄电池产业对于锂、镍、钴等资源需求旺盛。随着动力蓄电池累计配套量的不断增加,电池中这些资源如未有效回收利用,将直接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1. 退役现状

从现有退役电池数量、种类及分布地区情况来看,相对比较集中。“十城千辆工程”推广期间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共计产生退役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退役电池”)约1.22GWh;退役电池主要集中在深圳、合肥、北京等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较大的城市。

从企业回收情况来看,当前回收的动力蓄电池中,以研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为主,新能源汽车退役电池较少,主要来源于研发试验和生产制造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

从综合利用经济性方面看,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互有优势。梯次利用方面,磷酸铁锂电池更适于梯次利用。再生利用方面,企业再生利用收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易受退役电池数量、原材料市场行情及企业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

从用户移交退役电池情况来看,市场上存在电池生产企业、回收利用企业、租赁企业及保险公司等多主体回收处理退役电池的情况。例如,深圳市退役的大部分动力蓄电池交由电池生产企业回收存储,用于梯次利用研究;北京新能源公交车动力蓄电池主要采取租赁方式,退役后交由北京电力公司用于梯次利用储能产品研究或回收利用企业处理。

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

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 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新近才被人类开发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能量资源称为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

按类别可分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小水电、化工能(如醚基燃料)、核能等。

特点:

1、资源丰富,普遍具备可再生特性,可供人类永续利用;比如,陆上估计可开发利用的风力资源为253GW, 而截止2003年只有0.57GW被开发利用,预计到2010年可以利用的达到4GW, 到2020年到20GW,而太阳能光伏并网和离网应用量预计到2020年可以从的0.03GW增加1至2个GW。

2、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需要较大空间;

3、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对环境影响小;

4、分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

5、间断式供应,波动性大,对持续供能不利;

6、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较化石能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