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大众新能源汽车项目落进现实。当晚,大众集团携手一汽-大众与上汽大众分别推出ID.4?CROZZ和ID.4?X。
ID.4预售价在25万元内,最大续航里程550公里,基于MEB?纯电平台打造,84.8?kWh电池包,提供后驱+四驱两种版本,45分钟充电80%。新车已于佛山和安亭工厂启动生产,2021年初上市。
ID.3\ID.4被寄予厚望。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博士甚至直接了当地表示:“希望ID.能够改变新能源汽车的新玩法,在中国市场成为新能源汽车首选品牌,2023年前推出8款ID.车型。”
ID.4在中国市场上胜算几何?虽然压力很大,但机会仍在。而无论是否一击而胜,大众都需要一款车来破局电动化。
大众ID.4的竞争优势
在产品方面,ID.4各方面表现乍一看,很大众。其拥有大众的外观、大众的续航、大众的内饰、大众的智能表现。这就好比底蕴深厚家族出生的**,知书达理、中庸和平,不出错却也没有意外的惊喜。
这么一款大众化的车,如何成为新能源汽车首选品牌?
首先,这一市场机会仍在。25万左右的价格区间,特斯拉Model?3、比亚迪汉?EV、小鹏P7等均为轿车。在纯电SUV领域,广汽Aion?LX、比亚迪唐EV、ARCFOX?αT、天际ME7、威马EX6今年平均月销不超过200台,在市场并未站稳脚跟。
其次,造车正规军的身份与大众燃油车带来的光环。“大众汽车无可比拟的制造标准、消费者对我们品牌的高度信任,以及我们在大规模量产时保持经济性和高品质的能力。”冯思涵介绍。
很难说?,大众汽车制造标准能完全不出错。毕竟,大众也曾因断轴被召回,也曾在湿式变速器的推进过程中引发巨大争议。但消费者对大众品牌的信任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市场,大众汽车历年来都是销量第一,市占率接近20%,马上路每五辆车,就有一辆来自大众。
再次,平台化让大众ID.具有很强的后发优势,是后续产品经济性和更新速度的保证。大众燃油车已将多车型平台化开发发挥到极致,成本和新车开发效率为外界称道。在电动汽车领域,凭借MEB平台,大众也将把这一优势发挥到极致。
冯思翰称,2023年前,大众汽车将推出8款ID.车型,覆盖全尺寸产品。这意味着,一款相对大众的ID.4也许不会立刻成为爆款,后续不断根据用户需求改进的新车,总会让大众变成某一类型用户选择的产品。
背靠MEB平台与巨大的出货量,?大众ID.4的经济性和效率也能得以提升。大众预计?2020?年?ID.?车型交付量2万辆,2021年10?-?16?万辆,2025年60万辆。这样的平台规模是所有造车新势力们望尘莫及的。
如果说上述优势,能使大众进入战场,在综合实力上赢得对手。最后一个优势,让大众拥有了后发先至的实力。大众在新能源长期的蛰伏期里,将最重要的棋子落在棋局以外——充电桩的建设。至2020年底,大众汽车的在华充电网络将从现有的40个超级充电站增加至250多个,包含3600个充电桩,覆盖全中国的16个城市。“我们要确保ID.4对每一个充电桩都能兼容,确保每一个充电桩都能真正使用。”冯思瀚称。
如今,大众ID.3在国外已经交付且小有成绩。交付的第一个月在欧洲市场取得了?8,571台的销量数据,空降欧洲新能源销量榜第三,仅次于雷诺?Zoe?和特斯拉?Model?3。
瞄准电动化,不设回头路
打造强势产品背后,是大众瞄准电动化进程不回头的决心。
“当谈论新能源汽车时,我指的是纯电动汽车。”冯思翰曾称。为此,大众摈弃了增程式技术,还曾数说燃料电池技术N重罪。
“对于汽车产业和地球的节能减排来说,增程式技术是胡说八道、最糟糕的解决方案,因为燃油发电非常不环保。”冯思瀚称。
燃料电池也被大众集团拉入黑名单。“我们理解氢能作为能源的巨大吸引力,但是不少研究表明在能效方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相比并没有竞争力。我们的决策非常明确:致力于在乘用车市场推进电动化。”冯思翰在2020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曾如是表示。
认定目标后,大众汽车巨额资金布局电动路线。
2019年11月,大众宣布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在电气化、混合动力和数字化领域将投入600亿欧元(约4675亿人民币)。这个数字相比2018年公布的440亿欧元,提升了36%。
大众集团对于电动汽车有清晰的发展规划。
2022年,大众将在全球建立8个MEB工厂,专门生产电动汽车;
到2023年,将有8款纯电动ID车型面市。
2028年,计划向全球推出70款纯电动车,并在全球交付2200万辆纯电动汽车;
在产品方面,到2029?年大众将推出?75?款纯电动车型,60?款混合动力车型。
2030年,欧洲和中国生产的汽车中电动车占比超40%;2050年,承诺在包括中国市场的全球范围内实现碳中和目标。
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战场——中国,大众入股江淮汽车,成功控股合资企业江淮大众,入股国轩高科。大众计划2025年,提升至150万辆新能源汽车。冯思翰称,150万辆目标中,ID.4占50万辆,且大部分车主将来自中国。
如今,ID.4已经推出,大众能否在特斯拉、传统自主新能源造车企业及新势力占有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抢夺市场份额,市场很快将给出答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