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验 正文

中氢新能源(中国十强氢能上市公司)

中国最好的氢能源上市公司:深冷股份等。

中国部分氢能上市公司如下:

1)深冷股份:公司是国产LNG装置运行业绩最多的企业之一,天然气液化产业链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技术分析:股价前期强势上涨并形成巨量成交密集区域,说明该股票有大量的市场资金参与其中并作为后期上涨提供动能来源。

2)美锦能源:公司在炼焦行业排在前列,主要产品为:煤炭、焦炭及化产品、天然气等。技术分析:股价前期进行一波强势拉升并形成密集型巨量密集区,说明该股票同样受到了市场大量资金的关注与参与。

3)卫星石化:国内首家拥有C3产业链一体化的上市公司,也是国内最大的丙烯酸生产企业。技术分析:股价当前处在宽幅震荡区域中运行,如上图所示,形成一个红色箱体区,成交量在此区间出现大量的成交量密集区,说明该股票有一定量的市场资金参与。

4)宝丰能源:主要产品为聚乙烯、聚丙烯、焦炭、MTBE、纯苯、改质沥青等。技术分析:目前股价处在宽幅震荡阶段,并在中间绿色支撑线附近受到了支撑,我们可以在当前价格先介入一部分仓位并把止损设置在粉红色支撑线下方附近,等待股价再次恢复上涨突破上方绿色压力线再对其加大仓位。

5)潍柴动力:重卡产业链龙头,国内大功率发动机龙头企业。技术分析:我们可以对其设定为两个大小收缩三角形形态,当前股价处在小三角形形态下方支撑线附近,我们此时可以在当前价位附近线介入部分仓位。

请点击输入描述(最多18字)

氢能板块,蹭概念和真龙头别搞错了

我国氢能的主要来源是天然气。煤炭制氢的占比较低,而国内恰恰相反。由于国内天然气紧缺,大量需要依赖进口,而煤炭资源丰富,因此国内氢能源来源主要以煤炭为主。2020年,全球利用天然气生产纯氢的产量占比达到43.8%,仅13.4%的氢气是通过煤炭生产的。

通过电解水生产的氢气产量占比不到1%。国内因缺乏天然气资源,大部分都依赖进口,因此天然气制氢份额并不高。因此,中国的氢能源来源由于资源禀赋以煤炭为主,煤制氢技术是目前国内主流的制氢技术。

天然气简介

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种自然过程形成的气体包括油田气、气田气泥火山气煤层气和生物生成气等。

而人们长期以来通用的天然气的定义,是从能量角度出发的狭义定义,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在石油地质学中,通常指油田气和气田气。其组成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气体。

在上篇《终极能源来了!氢能的政策风口吹完了吗?》中,我们主要梳理了主要国家的氢能政策和战略重点发展方向。比如,德国等欧盟国家侧重于发展绿氢,沙特等中东国家同时发展蓝氢和绿氢,美国强调氢燃料电池的应用,重点发展氢燃料重卡。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基本的氢能的分类和氢能产业链。

根据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的强度,可将氢气分为化石能源直接制取的“灰氢”、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制取的“蓝氢”和通过可再生能源、核能电解水制取而成的“绿氢”。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氢气产量超过2500万吨,其中煤制氢所产氢气占62%、天然气制氢占19%,工业副产气制氢占18%,电解水制氢占1%左右。从全球来看,目前使用最多的制氢方法是天然气制氢,占比达到48%,其次为石油制氢,占比30%,煤制氢占18%,电解水制氢占比4%,同样占比很低。

不管是我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还是欧盟等国促进绿氢发展的战略,绿氢的发展才是长期发展的战略方向。预计到2060年,我们国家以可再生能源制取的绿氢将达到80%。但是,绿氢生产成本的下降需要一个过程,不仅需要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成本进一步下降,也需要制氢的电解槽的成本大幅下降。因此,由灰氢到绿氢的转换过程不可能快速、直接的迭代。而蓝氢作为灰氢向绿氢的过渡阶段,其发展主要取决于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下降。但是,现在有一些科学家发现蓝氢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并没有比灰氢好多少,排放量大约只低于灰氢9%-12%。世界主要氢能发展国家对于蓝氢的态度差异较大,鉴于我们国家目前的氢能来源占比和发展阶段,蓝氢应该会作为一个重点。

氢能产业链包含从上游制氢、中游的储氢、运氢到下游的用氢等环节。制氢环节中,电解水制氢获得的是绿氢,化石燃料制氢和工业副产氢如果加入了碳捕捉和封存(CCS)装置,则是蓝氢,如果未经此环节,则产出的是灰氢。

除了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工业副产氢是我国第三大氢气来源,也是我国本身的产业基础具备条件,适合发展的制氢方式。工业副产氢包含焦炉煤气副产氢、氯碱工业副产氢、合成氨副产氢和丙烷脱氢副产氢。

比如氢能概念股的龙头 美锦能源 就是以焦炉煤气制氢为基础,然后在产业链上打造加氢站和氢燃料电池的全线产业链。

滨化股份具有1.6万吨氯碱工业副产氢的产能,同时还在建设PDH项目,将会有2.3万吨丙烷脱氢副产氢。此外,金能 科技 、万华化学和金发 科技 等都有一定的工业副产氢作为副产品。

从碳中和的长期要求来看,要达到零排放,电解水制氢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路线上布局的主要有隆基股份、阳光电源和宝丰能源。

和其他能源和燃料相比,氢气的储运难度较大、成本占比明显偏大,这也是制约氢气成本难以大幅下降的主要因素。在上中下游各环节,上游制氢和下游用氢相对来说都比较成熟,而中游储运是制约氢能大规模发展的重要原因。

氢气的储运方式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从技术成熟度来看,高压气态储氢最为常用。与之对应的运输方式,包括长管拖车和管道两种。高压储氢的安全性高,技术相对简单,但由于氢气能量密度小,其储氢量非常低,长管拖车更适用于用氢量不大、近距离运输的时候。管道储运在长距离运输中会形成成本优势,但管道建设成本大,初始投资高。

为解决能量密度小的问题,全球都在研发低温液态储氢,其具有储氢密度高等特点,储存方式和储存石油类似,运输液氢可减少车辆运输频次、提高加氢站单站供应能量,适用于用氢量大、远距离运输的情况。但液态储运氢也有短板,比如氢气液化成本高,长时间存放会出现氢气逃逸现象。在我国,低温液态储运氢主要运用于军事和航天领域,民用领域由于受到法规限制,目前无法应用。

固态储氢是以金属氢化物、化学氢化物或纳米材料等作为储氢载体, 通过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的方式实现氢的存储。固态储氢密度更高,但是成本也更高,技术更复杂,目前还比较难商业化。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19年版)》(下称《白皮书》),长管拖车、固体储运成本可观,经济距离却不超过150公里;液态储运经济距离大于200公里,成本在所有方式中最高;管道运输成本最低,经济距离超过500公里。

气态储氢方式中储氢瓶是重要的一环,国内公司 中材 科技 率先研发完成国内最大容积320L氢气瓶,并已投入市场。除了320L瓶,其他氢气瓶产品规格种类齐全,从1.5L到385L全覆盖。此外,目前中材 科技 的70MPa Ⅳ型瓶产线正在建设,年产能1万只,预计2021年底完成,2022年上半年取得证书,主要针对海外市场销售。

氢气液化方面,国内发展比较滞后,根据氢气液化的概念股中泰股份上周在投资者提问时的回答:目前公司已具备氢液化核心设备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及制造技术,整套氢液化工艺流程仍在积极研发中。另一深冷概念股深冷股份早几日也公开提示公司还没有氢能方面的营收。

加氢站是氢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然而,由于氢燃料电池 汽车 还没有实现大规模商用,而且加氢站的投资巨大,目前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传统加油站、加气站。在产业发展初期,建独立加氢站不具有经济性,从投资者的角度,可以回避这种重资产、高投资并将长期亏损的产业链环节。

燃料电池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其中以电堆系统最为重要。除了电池电堆以外,还有供氢系统、供气系统、水热管理系统。从价值量来看,电堆系统占比最大,达45-50%,其次是空压机,占比25%左右。而在电堆中又以催化剂、双极板和质子交换膜的价值量占比大,这些核心材料和技术仍然与欧美存在一定差距。

催化剂在整个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中占到大约18%,而且这个核心材料仍然依靠进口,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做到催化剂的国产化。 贵研铂业 属于前瞻性布局燃料电池铂极催化剂的企业,而且被列入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但即便是作为铂极催化剂的领头企业,贵研铂业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氢燃料电池铂极催化剂尚在实验室阶段,目前没有商品化产品。

和催化剂的情况类似,在双极板、质子交换膜等领域,国内的材料与技术目前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国产化的进程刚刚开始,从技术突破和降低成本的角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电池电堆和燃料电池整体系统方面,亿华通、潍柴动力、新源动力和美锦能源持股的国鸿氢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此前我们专门写过燃料电池系统,此处不多说。

欢迎回顾亿华通的个股报告:被外资买爆的氢燃料电池企业!同样有雷?

欢迎回顾潍柴动力的个股报告:勇敢外卷,中国高端制造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