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中国现状
2021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迎来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量增长高达145.6%。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新能源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风口,将为“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汽车产业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取得新成效、见到新气象,汽车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54.5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13.4%,高于上年8个百分点。
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4.2万辆和291.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1.6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0.1万辆和60.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完成0.2万辆,同比呈现增长。
在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的背景下,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也借势急追,实现“弯道超车”。2021年,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售247.6万辆,同比增长1.7倍,占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4.3%。
比亚迪汽车、特斯拉中国、上汽通用五菱分列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前三名,2021年全年销量分别58.40、43.1、3207万辆同比增长221.3%177.3%和133.3%。前三名新能源车总计销量133.58万辆,呈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表明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处于风口。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加持、商业模式的创新,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尤其是“双碳”目标的实施,更加速了转型的进度。“2022年新能源汽车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2%,市场占有率有望超18%。在这样的形势下,新能源汽车2025年占比达20%的规划目标很可能会提前实现”。
我国新能源品牌
中国新能源汽车 分析其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汽车行业产销量已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但能源缺乏依旧给传统汽车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各国相继出台多项政策限制燃油车,新能源汽车赢得市场成为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发展也成为中国缩短与先进国家差距,实现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强劲,那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现状究竟如何?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经历持续性的爆发式增长,截至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连续八年位居全球第一。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达到700万辆左右,销售量达到了大约688万辆,同比增长了96.9%和93.4%,与上一年相比增长12.1个百分点。即使受到疫情影响,销量最为低迷的4月份,同比增速仍然达到了四成,但随后迅速恢复至销售高位。
同时,我国各大车企在新能源市场中表现长期保持稳定。2022年一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最高的前十家企业的销售量达到了大约570万辆,占到了新能源汽车总销售额的83%左右,与2021年相比上升了5.9个百分点。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强劲,但依旧存在着不少短板。
首先就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就是动力电池,目前我国在技术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瓶颈,比如电池续航能力不够、电池成本昂贵、电视寿命偏短、电池充电时间偏长等。此外,在车辆节能率、发动机系统等方面依旧与国际顶尖水平存在不小差距。
第二点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度依赖市场补贴。显然,中国新能源汽车屡创新高,很可能是依靠政策加持,但是始终依赖政策,把政策当成唯一羊毛薅死,中国的很多自主品牌就面临着价格居高不下的尴尬境地。
国产品牌的电动汽车价格本来在20多万左右,在政府财政补贴下,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才能回落到十多万。一方面是电池的价格打不下来,成本控制不了,另一方面是市场的接受度问题,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控制,只能依赖于国家政策。
新能源发展至今,仍然没有脱离汽车行业依托规模效应发展的本质逻辑,只有当销量达到一定规模时,车企才能相应地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2023年,国家的新能源政策补贴正式退出,新能源汽车销售立马迎来了不小的挑战。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保利润还是保销量,将是接下来的几年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
最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设施也存在不小的问题。相较于庞大的传统汽车加油网络,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非常少。据预测,2026年底,我国的充电桩市场规模将达到2900亿元左右,几年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37.8%。但是,以充电接口和新能源汽车数量比例不得低于1:1的标准来看,我国充电桩这个基础设施的发展明显落后,无法形成有效服务范围。而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想要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发展,中国的充电桩建设的速度必须呈指数增长,免去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总的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那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新能源短板急需补齐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首先面临的就是技术攻关,想要在电池上有所突破,包括结构、材料以及涉及理念方面都要有所提高。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加强科研投入,加强动力电池的基础科学和竞争前技术研发,找到原始的创新突破点。
电池成本的降低主要通过改善电池的生产流程、材料、设计标准化和供应链来实现,长寿命的电池需要上下游配套商的紧密合作,以便在研发以及维护方面共享资源,同时,在电池材料的稳定性上也要多下功夫,从而提高电池的成品率、降低成本,这就要求材料开发商不断开发新材料,以适应电池研发要求。
整个产业链上所有研发单位资源共享,才是电池高效研发的关键,而电池成本降低,意味着售价就会被打下来。
其次,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问题,主要要从基础设施抓起。一是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电动汽车批量上市提供充电服务,可以采取一定的政策扶持,比如鼓励社会民间资本进入配套设施建设领域。二是关于充电桩站和充电桩的配套问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先前就有一些国家只是大规模建设充电桩而未建设充电桩站,应吸取教训,形成完整服务链。在成本和配套设施上下功夫,新能源汽车终会摆脱“政策热,市场冷”的尴尬境地。
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
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从政策端来看,国家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布局下将继续进一步开展新能源市场的全面布局,各地政府也将会鼎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发展。
从市场端来看,我国针对中国境内销售乘用车的企业实行双积分政策,又取消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均能吸引外资大量涌入,目前,特斯拉、本田、丰田、奥迪等全球众多品牌都已给出详细的“新能源中国战略”计划表,未来的中国新能源市场,一定是一个百花齐放的竞技场。
但同时,国产品牌在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方面依旧面临着不小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对外贸易程度也愈加深厚,站在国际市场上,国际企业巨头依旧给我国自主品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相对而言,国外新能源汽车企业策划及销售经验丰富,在技术上也相对比较发达。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目前来看虽然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但是起步较晚,一方面面临着技术的限制,一方面还要抵制国际市场的冲击,对于国产品牌的新能源车来说,要解决市场销售问题,还是得从根本出解决问题,及时攻克技术难关,才能长远发展。
除此之外,国内多个城市充电桩这个基础设施较为缺乏,这严重阻碍了新能源企业致力研发的积极性。想要创生原动力,还得从前端到后端,将整条产业链包裹在改造计划之内。
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有政策加持,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在大趋势下,势必会有所发展。但广阔的市场需要真本事作为源动力,只有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攻关,形成基础设施服务网络,新能源才能产业才能从根本上提质增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新能源品牌
1.小鹏
小鹏车型有:小鹏G3、小鹏P7、小鹏P7(鹏翼版)。
2.蔚来
蔚来车型有:蔚来EC6,蔚来ES6,蔚来ES8,蔚来ET7。3
3.理想
理想的车型有:理想ONE。
4.威马
威马的车型有:威马W6、威马EX6。
5.哪吒
哪吒的车型有:哪吒N01、哪吒U,哪吒V、哪吒Upro。
6.吉利
吉利控股的品牌有:吉利、沃尔沃、领克、几何C、极星Polestar、极氮001。
7.比亚迪
比亚迪的车型有:比亚迪汉EV、比亚迪秦Plus EV、比亚迪唐EV、比亚迪D1、比亚迪e3。
8.极狐
2021年4月17日,ARCFOX极狐新一代智能豪华纯电动轿车阿尔法S发布。 2021年6月17日,百度与极狐共同发布新一代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Moon”
9.零跑汽车
零跑汽车是一家创新型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由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主要创始人共同投资成立。
10.广汽埃安
2017年7月创建,是广汽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2020年车展正式发布品牌进行独立。
11.魏派WEY
魏派的车型有:VV5、VV6、VV7PHEV摩卡系列。
12.合创
合创的车型有:合创007、合创Z03。
13.欧拉(2018年创建,长城旗下)
目前欧拉的车型有:欧拉白猫、欧拉好猫、欧拉黑猫。
14.高合(2017年创立,华人运通旗下)
目前高合的车型有:高合HiPhix、高合HiPhi1。
15.BEIJING汽车
BEIJING汽车的车型有: BEIJING汽车EX3、BEIJING汽车EU5。
16.岚图汽车
岚图致力于提供零焦虑的高端智能电动体验,为用户创造现代格调的美好生活,继往者,创未来。
17.长安福特
总部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由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首款纯电动SUV车型野马Mach-Eo
18.奇瑞星途
19.奥特能
奥特能(Ultium)是通用汽车第三代全球电动车平台。它整合了通用汽车26年的电气化经验和前瞻的技术,上汽通用汽车和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参与了奥特能电动车平台底层架构的同步设计开发,并依托高度本地化的业务链体系,实现近100%零部件的本土化采购。
20.爱驰汽车
爱驰的车型有:爱驰U5、爱驰U6ion、爱驰U7ion。
21.腾势汽车
腾势汽车是由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与世界豪华车制造巨头德国戴姆勒共同设立的合资企业,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