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凌敏
来源?|?汽车大观
以后,大家坐网约车又多了一种选择。?
近日,在工信部发布的第335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一款名为?比亚迪D1纯电动轿车,此次工信部产品公告中的D1正是滴滴两年前宣布的将与主机厂合作生产的定制化车型“D1”。
D1作为定制化汽车,它的尺寸、续航比起一般的汽车可能会适合运营,每公里花费变少,用车过程中的运维成本降低。 滴滴和比亚迪已经不是第一回合作。?2015年,滴滴曾与比亚迪还合作成立了深圳市迪滴新能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迪滴”),比亚迪持股40%,滴滴持股60%。深圳迪滴业务包含新能源电动出租车企业投资,汽车销售及相关售后服务,汽车零部件销售,汽车租赁及运营,城市出租车经营等。?
该公司成立三年来一直未实现盈利。在2019年比亚迪曾回复深交所2018年年报问询函时,曾披露过深圳迪滴近三年的主要财务数据。
数据显示,深圳迪滴2016年与2017年营收分别为1.28亿元和1.83亿元,2018年,其营收增长至9.39亿元。但其三年均为亏损状态,且逐年增加,2018年亏损额为3500万元。
2018年4月,滴滴曾联合包括比亚迪在内的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成立“洪流联盟”,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在当天,滴滴还表示自己未来会开放生态,不会自己造车,而是去会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在2019年年底,比亚迪董秘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在积极拓展网约车市场,并加强与滴滴的合作。?对于已加入滴滴的网约车来说,D1进入市场,滴滴是把它作为主推车型,有些优待,还是和其他车辆一视同仁,接单接客一碗水端平,这依然会影响到司机的收入。
对于滴滴这种没有主机厂背景的出行公司而言,可获得更多的车源支持。而对于比亚迪而言,则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比亚迪既可借助滴滴的订单实现更多的增量。?对于两者来说,这是各取所需的关系,但也是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在大家都在布局网约车市场的背景下,未来会有多大的市场,两者的数据等如何分配?也是行业后续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月24日,工信部发布的第335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比亚迪有两款车型在列。两款纯电动轿车,均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工况续驶里程分别为401km和418km,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均为140Wh/kg。并被纳入今年第九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
路透社报道,此款车型就是中国网约车巨头滴滴出行正与比亚迪联合打造一款定制化电动汽车D1。专门用于提供叫车服务,将在年内向滴滴车队合作公司交付。两家公司已经试产了一批定制电动汽车,目前还在试验阶段。
据称,为了更符合出行市场的需求,定制版电动车的右侧配置了滑动车门,乘客们不必向外侧开启车门,这样可以避免在开启车门时撞到路上行人。对于后排乘客而言,新车设计的腿部空间相比一般车型而言更大。
早在2018年,滴滴出行就和北汽、比亚迪等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发起成立了“洪流联盟”。当时滴滴表示,洪流联盟将联合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探讨共享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标准制定,联合开发新一代为共享而设计的汽车,并推动大规模运营。“未来会出现专业的汽车运营商去整合用户需求,定制化汽车的设计生产,重资产的拥有和运营,并且提供整套的后市场的服务。”程维说。
去年10月25日举行的“2019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滴滴出行副总裁刘海江曾公开表示,滴滴出行正在携手汽车产业合作伙伴,联合设计和开发新一代共享智能汽车,内部代号为D1。
并阐述了滴滴对未来的共享智能交通工具理念:首先是以提升安全为优先设计原则,以车辆的智能化优化主动安全和运营安全水平。第二,是提升用户体验,强调由内而外的设计。第三,是效率的提升,倡导以“里程成本”为目标来优化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结构和设计理念。在工程设计和质量标准方面,就从运营角度出发,以降低后续运维的成本,努力让车辆每公里的花费变得更少。同时针对电动汽车能耗优化方面,滴滴与合作伙伴一起,创新的运用目前运营大数据,结合电车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全天候的驾驶和充电行为,模拟真正的运营工况,在车辆的动力系统开发和测试过程中以一个相对真实的运营场景,进行仿真和标定,以达到最优的在真实工况下的能耗表现。
在2015年,滴滴就与比亚迪合资成立了深圳市迪滴新能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比亚迪持股40%,滴滴持股60%。深圳迪滴业务包含新能源电动出租车企业投资,汽车销售及相关售后服务,汽车零部件销售,汽车租赁及运营,城市出租车经营等。全新的D1车型很有可能就会投放到合资公司来运营。
网约车市场已趋于饱和,虽然滴滴一家独大,但是仍然有潜在风险,滴滴需要破局。滴滴在2020年推出“一口价”打车模式的花小猪和“贫民窟”打车模式青菜拼车。而竞争对手美团已重金押注理想汽车,并且美团打车也在跃跃欲试抢夺出行市场份额。
与主机厂合作,开发定制车型对于滴滴这种没有主机厂背景的出行公司而言,可获得更多的车源支持,降低资产成本。而对于比亚迪而言,既可借助滴滴的订单实现更多的增量,同时,滴滴的流量优势和在出行市场一家独大的市场份额,也能支持比亚迪在新销售商业模式上探索更多可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